楚竹书中的“君子”治世
2025年09月26日
第四章 楚竹书中的“君子”治世
楚竹书对“人”的关心,主要表现为现实政治和理想政治对于“君子”个体和伦理问题的关注。《论语·宪问》曰: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584]
相对于“治国”来说,“君子”是理想政治的基石。余英时先生更是直接明言:
依照传统的说法,儒学具有修己和治人的两个方面,而这两方面又是无法截然分开的。但无论是修己还是治人,儒学都以“君子的理想”为其枢纽的观念;修己即所以成为“君子”;治人则必须先成为“君子”。从这一角度说,儒学事实上便是“君子之学”。[585]
学界一般认为,郭店儒简中,除《性自命出》《五行》专论心性,《语丛》多零散补充之论外,其余各篇所论皆君子外王之理。[586]除《穷达以时》中的“君子”(如傅说、吕望、管夷吾、百里奚、孙叔敖等)皆为“贤臣”外,其他郭店儒简中的“君子”多半都可用“人君”加以诠释。[587]故可以说,“为政在人”的政治格局,决定了“君子”政治思想的目标对象是为政者。[588]本章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阐述如何成为理想化的“人”,其二是对君子“人伦”的具体描述,其三是对为政“君子”的诸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