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湘南起义
1924年初,中华大地正处在革命高潮的前夜,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反帝反封建军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5年1月召开,紧接着党的工作迅速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去,革命群众运动蓬勃发展。1926年2月下旬,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指出党在北伐中的政纲是“必须是以解决农民问题作主干”,要求在北伐军将要经过的湖南、湖北等地做群众工作,支援北伐。
1927年春节刚过,邓华打点行装,奔赴长沙。来到长沙,恰好有南华法政学校招生,他心想:“要革命必须进一步学习政治,武装头脑。”便以初中二年级肄业程度,考上了南华法政学校高中政治班。
南华法政学校有中共党支部,革命气氛浓厚,一些宣传党的主张的刊物和宣传共产主义的书籍,都是公开传播阅读。
一日,邓华在自修室阅读《战士》周刊上刊载的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他聚精会神、饶有兴味地读着,见到精彩处不由得眉飞色舞,拍案叫好。他的旁若无人的举动,引起了同座位的政治班同学易蕴的好笑:“你这么来劲呀?”邓华便对易蕴赞颂道:“毛泽东说得多好,农民在乡里造反,不是糟得很,而是好得很。‘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农村革命是农民阶级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权力的革命’,真是入木三分!”
易蕴,共产党员,20来岁,言谈举止沉着稳健。他早就注意身旁的邓华了。邓华不仅积极参加省城举行的各项集会和示威游行,而且关心事态的政治发展,肯动脑筋思考问题。比如,对国民党省党部常委和农民部部长刘岳峙等人拼凑的“左社”组织散布的攻击农民运动的言论就很反感,也很担忧。及至中共湖南区委发表《对湖南农民运动的宣言》,有力驳斥“左社”的谰言,他就说:“驳得及时。”经过多次谈心,在他得知易蕴是共产党员,并且和上级党组织有着密切联系时,便把埋藏在心底的愿望向易蕴谈了——自己希望成为共产党员。
经过上级党组织审查批准,1927年3月,邓华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介绍人是易蕴、查夷平,党证号码为22547。
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批屠杀工人和共产党员。反动势力蠢蠢欲动,形势比较紧张。易蕴问邓华:“你怕不怕?”邓华回答说:“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易蕴赞赏地说:“好!那你到省党校去学习吧,现在党组织要抓武装,去那里接受军事训练。”
湖南省党校名义为国民党党校,实际是共产党掌握。邓华于4月下旬来到设立在长沙市乐古道巷的党校。5月17日,独立十四师师长夏斗寅在湖北叛变,湖南各地开始发生惨杀农会干部和收缴工人纠察队枪支事件,长沙城内风声日紧。
5月21日深夜,邓华和党校学员早已入睡,忽然外面枪声大作,同学们立即披衣起床,发现党校前门已被封锁。邓华随同一些人翻后墙叫开一家木匠铺藏身,才躲过反动派的搜捕。
第二天拂晓,他才知道,由许克祥、王东原指挥的叛军1000余人,还分头袭击了省总工会、省农民协会等机关。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虽然奋起反抗,终因寡不敌众失败,许多人被枪杀。21日这天的电报韵目代日是“马”字,这次事变便称之为马日事变。
党校学员受到追查,邓华的党员关系暴露,他在长沙已无法安身。恰好有来长沙的共产党员曾子彬来到南华,告知他准备和南华法政学校校友李佑余一道迅速返回郴县。经党组织同意,并向李、曾二人介绍组织关系后,邓华随李、曾二人启程回郴。
白色恐怖下,他们为死难的战友而悲痛。那时,他们还无法完全清楚事变的全过程,也无从全面总结事变乃至整个革命进程中的经验教训。他们对革命的信念是坚定的:要继续前进。然而,怎样前进呢?小货轮正在逆江而上,机房里传出“突突突”的声音,似是呼号,又似是悲鸣!他们站立船头,不言不语,放眼望去,雾蒙蒙的一片……
这一年的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举行了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各地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最主要的任务。会上,毛泽东强调中国共产党“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在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郴县重建了党的县委;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从血泊中挺身而起,组织了六个暴动连。从11月9日晚上起,工农革命群众先后进袭“清乡委员会”,处决罪大恶极的豪绅恶霸,湘南暴动(亦称湘南起义)的烈火开始燃烧了。
与此同时,由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后保留下来的一支队伍,转战千里,已经来到湘粤边界地区。在与中共湘南特委取得联系后,这支队伍同湘南地区暴动的农民互相配合,发动了著名的宜章年关暴动,并于1928年2月4日占领郴县。
在社里邱家的邓华,得知工农革命军已经攻克郴州,另一支部队也已占据桂阳,心中狂喜,立即就近赶到桂阳县城。进占桂阳城的工农革命军第七师第二团此时已退至郴县的保和圩一带,邓华又连夜追到保和圩,赶上了部队,时间是1928年2月23日。3月13日,二团接到命令:火速返回郴县。邓华等人受苏维埃工作团派遣,随二团工作。
踏上征途后,前面有多少艰难险阻,道路会是怎样的曲折迂回,这一切,他也许想得不多。但是,战士出征意味着什么,他是清楚的,为了反对封建军阀,反对帝国主义,为了劳苦大众的解放,也同时为了洗雪国恨家仇,他甘愿赴汤蹈火。
他手里握着一杆梭镖,身穿一袭长袍,就这样开始了他漫长的军事生涯,就这样走上了铁马金戈、威武雄壮的军事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