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冀东
1938年6月。
八路军第四纵队正在向冀东地区挺进!
挺进冀东,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
冀东,即河北省的东部。它的东西两面连接着我国的东北和华北,南面为渤海,北面与伪满“国境”接壤;北宁铁路贯穿境内,连接着华北的政治、军事和工商业中心城市北平和天津。它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挺进冀东的目的,是要在那里进行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
1938年4月27日八路军总部正式命名,由宋时轮率领的一二〇师雁北支队和邓华率领的晋察冀军区第一支队合组的第四纵队,于5月间在平西的斋堂地区正式编成。宋时轮任司令员,邓华任政委。纵队下辖第十一、第十二两个支队,每个支队辖二个大队(相当于团),纵队司令部还直辖一个独立蕾和一个骑兵大队,总兵力5300余人,有枪2000余支。
6月初,四纵兵分两路出发:宋时轮率第三十四大队、第三十六大队、骑兵大队、独立营等部,出居庸关,克昌平,军锋东向;邓华率第三十一大队和第三十三大队,从康庄附近过平绥铁路,经延庆、永宁、四海,沙峪,直指冀热边。半个多月来,两路劲旅纵马挥戈,长驱数百里,歼敌千余人,除第三十六大队和骑兵大队留在平北开展游击战争外,主力已进至北起雾灵山,经兴隆至南抵镇罗营、靠山集一线。
在日伪残暴统治下的冀热边老百姓,此时此刻,该是何等的振奋啊邓华率部拿下永宁后,永宁捐税局立刻把存款1000元送来,夺占四海之后,附近民众自动募捐慰劳,杀猪宰羊送给部队。石匣的一个商会一次就送来400双鞋。
6月22日,四纵党委在长城一侧的将军关开会。几天前的6月18日,主力主动撤出兴隆城后,便开到兴隆的西部和西南部的北庄、镇罗营、靠山集、将军关一线。这日,聂荣臻司令员来电,指示四纵宜依靠雾灵山向四周发展,以兴隆、遵化、迁安地区为根据地。邓华主持的将军关会议,就是研究如何落实聂司令员的这一指示。
聂荣臻司令员在电报中表彰四纵指战员在向冀东进军中取得的许多胜利,赞扬指战员的勇敢、坚韧、机动精神。会上,大伙儿一边抽着缴获的日军“樱花牌”香烟,一边听取邓华转达聂司令员的表彰,一个个情绪高昂。
这时,侦察参谋忽然来报,在南面靠山集我军一个营被日军冲散,靠山集被占领。原来,四纵进军冀热地区以来,日军在遭受一连串打击后,迅即调兵遣将,企图合围四纵主力于立足未稳之际。现在,来自邦均、蓟县、平谷、承德、兴隆之敌5000余人,内有一个日军中队,从几个方向向四纵主力集结线袭来。
邓华一听,未动声色。南征北战十年来,都是同优势装备敌人作战,各种惊险场面他还少见了?然而,他的两个指头却不知不觉地掐灭了正在燃着的“樱花牌”香烟。他向与会者报告敌情后说道:“靠山集离这里不过30里路。现在,请大家发表意见。”邓华的指挥习惯是:下决心前,尽可能多地听取多方面的意见,一旦下了决心,就是铁定的,就必须一往无前地去实现这个决心。
“打,把靠山集夺回来!”
“这一带是山地,正好发挥我军作战优势,把鬼子杀他个落花流水!”
大队长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要求纵队下命令。
邓华静静地听着,半个多月来行军作战,高度紧张的操劳,接二连三的不眠之夜,他瘦了,本来显得突出的颧骨更突出了,没得时间理发修面,胡子拉碴的,但他深陷的两眼仍然炯炯有神,一眨也不眨,简直使人望而生畏地扫视着每一个发言者。他的嘴唇左侧不时地颤抖着,有时牙齿咬得咯咯直响——他的思绪在翻腾着,撞击着。他的脑海里闪出沙峪之战的惨烈的战斗情景:
6月初,邓华率部越过平绥路,拔除四海据点,歼灭日伪军百余人之后,在向沙峪行进途中,与日军板垣师团一部200多人进行了一场血战:从上午11点一直打到下午4点,200多鬼子,除漏网七人外,悉数被歼。消灭了这么多日军,这当然是一个了不起的胜利,但是,我军也伤亡了百余人,第三十三大队总支书记郑良武壮烈牺牲,纵队参谋长李钟奇负重伤。尽量避免于我不利的战斗,如果当初朝这方面多想了一想,也许不会下决心去吃掉这股敌人,自己也就能更多地保存实力……
邓华终于舒缓了下来,他重新燃起了一支“樱花”香烟,说道:在情况不明,军机骤变条件下,一个指挥员需要特别冷静。”
与会者定神地听着,刚才急切求战的心情,被这突然劈来的话语沉沉地锁住了。
“敌人的企图是找我主力决战,我们则反其道而行之,避实就虚,跳出包围圈,而后再回旋作战消灭敌人。”
事情就决定下来了,部队立即化整为零,于当夜向兴隆北部马圈子一带进击,成功地抄列敌人的后背去了。
与第四纵队挺进冀东的战略行动相协调,在党中央统一部署下,由北方局和河北省委领导,冀热边特委正在发动和组织冀东人民武装起义。
中央指示:起义的时间要以八路军到达的时间为准,八路军到哪里就在哪里发动起义。
然而,负责发动和组织起义的冀热边特委,由于没有无线电等通讯联系设备,虽然知道八路军正向冀东进军,但并不知道进军的确切情况。听取中央负责同志关于发动和组织起义指示的河北省委负责人,也还在从延安返回天津的途中。冀热边特委于6月下旬在冀东田家湾子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只能按照原来的约定的青纱帐起时的意见,决定在7月16日实行起义,起义队伍的名称是“冀东抗日联军”,下辖三路六个总队,由李运昌任抗联司令员。
不久,冀热边特委得到情报,说八路军部队已到达蓟县靠山集一线,同时,又有消息说日军马上要收缴在冀东民间的枪支,是不是敌人察觉了暴动计划,于是把原定的武装暴动日期提前到七月上旬。
在第四纵队胜利进军的鼓舞下,冀热边特委发动组织的武装抗日大起义(暴动),于7月6日,首先在滦县港北爆发,随后迅速遍及丰润、迁安、遵化、昌黎、乐亭、蓟县等地。
第四纵队快速东进,引起日军的严重注意,慌忙调集冀东和热河的日伪军,赶来拦截阻击。日伪注意力集中到对付四纵,这也为冀东人民武装暴动提供了契机,因此起义的风暴迅速席卷了整个冀东地区,参加起义的工农群众如潮水般涌来。一些有民族意识的国民党势力,地主的民团,乃至伪政权的保安队和警察武装,也纷纷参加到起义队伍中来。起义武装多达十万之众,他们配合四纵或与四纵相呼应,先后攻克兴隆、乐亭、宝坻、平谷、蓟县、迁安、卢龙、玉田等县城,占领了冀东大部分村镇,几乎摧毁了遍布冀东和热南农村的敌伪政权,并使得日寇的交通大动脉北宁铁路中断半个月之久。
从北平日军华北派遣军司令部到伪满新京皇宫,再到东京帝国大本营,都在惊呼:“延安触角伸进冀东,热河、冀东行政无法行使!”“北宁铁路中断,危及帝国安全!”他们正在加紧策划,准备向四纵和抗日联军扑来。
四纵主力从靠山集突出日伪重围,来到兴隆以北墙子路、马圈子一线,获得短暂休整。紧接着邓华主持召开了纵队党委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必须建立根据地,宋时轮率第三十四大队、第三十六大队在平谷、密云、蓟县一带工作,站稳脚跟;邓华率第三十一、第三十三两个大队进入平螟,到玉田、丰润、遵化地区,配合那里的人民武装起义,开展游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