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

昔日互相厮杀的两支队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和中国国民党指挥的军队,今天在抗日救亡的旗帜下,处在同一条战线上了。

邓华率领六八五团于1937年8月底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境内。指战员的帽徽不再是红五星,而是青天白日标志了。在黄河渡口上,国民党阎锡山部队联络官同邓华相遇时,在相互惊异地打量之后,立即紧紧地握手,之后联络官迅速为六八五团安排宿营地。

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三个师,每师定员为15000人。此时一个团的兵力为3000多人,同江西苏区红军相比,差不多是一个军了。当年军团长林彪现任一一五师师长,当然,以下各级干部都下浮任职。邓华被任命为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政训处主任。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气势汹汹,叫嚷“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在华北战场,日军在轻取北平、天津之后,正沿着交通要道,由北而南长驱直进,形势十分危急。

六八五团是在十万火急的情况下开拔的。主要干部还没有完全到位,就奉命开赴抗日前线。邓华和副团长肖远久,率领这3000多人马日夜兼程,如期东渡黄河,来到了山西境内。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邓华的思绪翻腾,即将到来的较量拼杀,仿佛是等待已久一般。教科书上近代史中丧权辱国的史实,曾使得少年邓华悲愤满怀;邓世昌、关天培等抗击外国侵略者英勇捐躯的壮烈故事,也曾使少年邓华热血沸腾。如今,他正率领着部队奔赴抗日战场,一种刚烈的浩然正气在他的胸间回荡!

9月初,杨得志、陈正湘等团主要领导干部,先后从保安抗大来到侯马,邓华以激越的心情迎接他们,就像他在团党委会上所说的,“各路诸侯到达,我们的枪就要上膛,剑就要出鞘了”。

1937年9月25日,傍晚,平型关战地。

邓华率领第六八五团第3营,乘胜紧追,迅速夺占一九〇〇高地。

邓华回首东望,在老爷庙至辛庄一线,依然是浓烟冲天,那是被击毁的日军汽车在燃烧;刚刚血战过的十里狭谷中,人声鼎沸,手电筒亮光忽闪忽闪,那是执行警戒任务的第六八六团第3营和闻讯赶来的成百上千的老百姓,他们正在打扫战扬,搬运战利品。

一天的惨烈厮杀,仿佛还在眼前……

25日晨,雨后初晴,战区的能见度极好。以100余辆汽车为前导,紧接着是200辆大车、九二式步兵炮以及少数骑兵殿后的一个联队的日军,4000余人,由灵丘方向开来,大摇大摆地进入从东河南镇到关沟的10余里长的狭谷之中。

卢沟桥事变以来,入侵我国华北地区的30万日军,夺占平津,攻陷张垣、大同,未遇到国民党军队的像样的抵抗,长驱直进,如入无人之境。他们哪里会想到,就在他们进攻平型关的道路上,竟然会有人布下了天罗地网!

7时许,日军全部进入预设伏击圈,第一一五师林彪师长、聂荣臻副师长立即下达了攻击命令。顷刻间,全线部队像猛虎下山般向日军出击,步枪、机枪、手榴弹一齐开火。前面的汽车被打坏着火,后面长阵被腰斩为数段,汽车撞汽车,马车碰马车,人挤人,一片混乱。冲下山的我军指战员趁势同敌人展开了猛烈的拼杀。

邓华在设在山坡上的团部从望远镜中看到,鬼子嗷叫着跳下汽车,或四处散开,同我争夺有利地势,或倚伏汽车底下,同我顽抗。

“日军训练有素,真是名不虚传。”看到敌人迅速从突然袭来的第一波冲杀中清醒过来时,邓华脑子里对日军的第一个反应是:这群敌人是不能小看的。

战斗空前激烈,残酷。一排排敌人,在硝烟中刀刃下倒下;一辆辆汽车,在手榴弹爆炸中燃烧。首先冲到马路上的第六八五团第2营第5连,在第一波冲杀中,炸毁日军汽车20多辆,在炸死、射杀、刺死大量敌人的同时,他们也付出了重大的伤亡。受伤的连长,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逼近来的鬼子同归于尽;连长牺牲后,指导员负责全面指挥,指导员身负重伤后,排长接替指挥,两个排长又先后阵亡,班长又上前指挥,战至最后,这个连只剩下30多人了。

当这一切在望远镜里展现时,邓华面色铁青,一动也不动地站立着,周身血管里奔腾着的是森冷决绝。“拿我们的血和肉,去拼掉敌人的头!”心头似乎回荡着那血与火的歌声。在战场上,他是从来不讲仁慈的,他倾注全力关心的,是压倒敌人、摧毁敌人;如果必要,则是不惜一切代价,去夺取战争的胜利。战争的逻辑就是如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他和团长杨得志一道,不断地命令:

“猛冲!猛杀!”

“决不能让敌人夺取高地!”

敌人招来了飞机,他们立即命令:“近战,拼刺刀!”两军犬牙交错在一起,敌人的现代化装备无法施展其技。

预备队全上去了,就是身边的警卫排也最后投入了战斗:

“冲上去,消灭一切敢于抵抗的敌人!”

经过约5个小时天旋地转般的格杀,窜至辛庄及其以东之敌,已为第六八五团分割歼灭。随后六八五团又分出部分兵力往东,协助第六八六团,将冲到公路北侧高地老爷庙附近的残敌300余人全部歼灭。

至此,狭谷里的伏击战已经结束。据打扫战场的统计,这次在平型关地区作战,歼灭敌精锐的板垣师团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大车200余辆,缴获九二式步炮一门、轻重机枪20多挺、步枪1000多支、掷弹筒20多个、战马53匹、日币30万元,以及其他军用物品、食品无数,其中单是军用大衣,就足够一一五师官兵每人一件。

当时国民党在华北有65个师又21个旅的兵力,达到70万人,是日军的两倍多,装备大大优于八路军。只是由于国民党当局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防御作战方针,导致它在华北战场的大溃败。而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初上战场,就打了这么个大胜仗。

在八路军中,像邓华这样投笔从戎的将领的脑子里都有着帝国主义列强宰割中国的可怕图景。在最初引发他们参加红军、参加革命的诸多因素中,向帝国主义讨还血债便是重要的一条。

少年时代的往事涌上心头。十多年前念小学的时候,历史老师向同学们讲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种种暴行之后,邓华曾经痛心疾首地在日记中写下12个大字:“毋忘国耻!毋忘国耻!!毋忘国耻!!!”

今天,这是他首次同外国侵略者作战。望远镜中的图像还留在脑海:敌我双方的伤兵,不能使用武器了,还是扭打在一起,互相用牙齿咬,用身子压,战争之神的魔力竟是如此的不可思议!我军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救护日军的伤兵。有一个日军伤兵,被我们的一个营长救出,可是在半道上,他竟然把背他的营长的耳朵咬去了。封建法西斯武士道精神,竟然把人麻醉到了这种程度!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为誓雪国耻,为民族解放而战的八路军,却有着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虽然在这次作战中,第一一五师也付出了伤亡近千人的代价,但在恐日症、亡国论甚嚣尘上的时候,平型关大捷肯定会在振奋军心、振奋民心方面产生重大的作用。就连蒋介石得知这一捷报后,也来电向八路军表示祝贺。

站在一九〇〇高地上的邓华,迎着北国秋夜的寒风,心中无比的淋漓酣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