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掉这个突出部
当美国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上台后,默默注视着美总统大选动向的毛泽东自言自语道:“要做最坏的准备。”然后立即指示召邓华来见。
双方见面寒暄后,毛泽东迅速转入正题:“艾森豪威尔上台,看来会有新的动作。找你来,是要研究对付艾森豪威尔的对策。总的意思是,志愿军应以肯定敌人登陆,肯定要从西海岸登陆,肯定在清川江至汉川间登陆这一判断出发,来确定行动方针。登陆的时间可能在春季,也可能更早些。”
“应十分加强地堡和坑道,部署五个军于汉川至清川江一线,其中要有四个有经验的军,划定防区,坚决阻敌登陆。”毛泽东继续斩钉截铁地说,“决不允许敌人在西海岸登陆,尤其不允许在汉川至鸭绿江一线登陆。”
在急如星火的行程中,又来了个十万火急!
12月20日,毛泽东起草并签发的《准备一切必要条件,坚决粉碎敌人登陆冒险,争取战争更大胜利》指示中,正式任命“以代理司令员和政治委员邓华同志兼任西海岸指挥部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邓华设“西海指”于安州附近的泉洞。这儿是个大铁矿洞,濒临清川江,正处在海防纵深地段。
以雷厉风行、大刀阔斧而又脚踏实地闻名的邓华,只用了20来天时间,就以“三肯定”判断为依据,对正面战线和东西海岸兵力部署作了调整。这时期在朝志愿军已达到空前规模:有135万之众,其中包括19个野战军,8个地面炮兵师,5个高炮师,两个坦克师,10个铁道兵师和一个公安师。连同朝鲜人民军6个军团及其他部队,中朝部队总数已达180万人。此外,在鸭绿江中国一侧还有一个军作为预备队;同时,空军也准备了14个师约500架飞机,一声令下即可投入抗登陆作战。海军也调动了一个鱼雷艇大队(18艘快艇),停泊于鸭绿江口中国一侧的大东淘,并以两个海岸炮兵连进至朝鲜西海岸设防。
邓华深刻研究了朝鲜战场地形和敌我双方实际,提出了反登陆防御组织的首要原则:要有强大的纵深和机动力量。他说,现代作战,如果敌人陆海空协同,以雄厚兵力采取重叠、密集、连续的进攻,特别是地形有利的情况下,是没有攻不破的阵地的。如我海防一线被突破,我还可以利用二线三线纵深阵地,逐山逐水,层层阻击,连续反击,不断杀伤歼灭敌人,是终究能够粉碎敌之登陆的。他提出反登陆作战的指导方针是“积极防御,坚决歼灭”,即坚决阻击敌人登陆,不准敌人上来,力求歼敌于海边滩头;在纵深机动位置上的主力,坚决迅速歼灭敌之空降部队,并支援第一线作战。
到1953年4月,中朝方面规模巨大的东西海岸防御部署已经完成。邓华说,在西海岸粉碎敌7个师的登陆进攻很有把握,在东海岸粉碎敌5个师的两栖攻击没有问题。然而,反登陆作战并没有打响。联合国军方面,在正面战线无法越雷池一步;而在东西海岸两侧,中朝方面又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反登陆战备,他们自知如实施大规模军事冒险必然会碰得头破血流,因之,不得不将政策基点转向通过谈判来实现停战。
4月26日,由美方于1952年10月14日片面中断的停战谈判恢复。
反登陆就由剑拔弩张的临战准备转入一般性警戒。
1953年6月10日17时,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室。
“喂,是祖谅同志吧?”邓华代司令员正同志愿军第六十军张军长通话。从昨天晚上起,这是他第四次同张军长打电话了。
“敌前潜伏部队情况怎样?”代司令员关切的仍然是前三次电话中同样的问题。
“情况良好,还没有被敌人发觉。”张军长回话,“有两次,一次是五名敌人,一次是一个班的敌人,向潜伏区接近。我监视部队接报后立即发炮将其驱回,我们判断,这是敌人的例行巡逻,而不是针对我潜伏区的特别行动。”
“明白了。你们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司令员毫不含糊地表扬了对方,“现在,离预定总攻时间,还有三个来小时,千万不能急躁麻痹。”
6月9日24时,六十军的一八一师十三个步兵连、四个营部和一个团指挥所共3000余人,以秘密和神速行动,分别在接近敌前沿阵地地区潜伏。
这是一个大胆,甚至说是一个冒险的行动,这么多指战员出现在敌人鼻子底下,万一被发觉,不但潜伏部队将遭受重大伤亡,而且整个作战意图立刻暴露。
事前,就着沙盘,在听取他们作战方案的汇报时,邓华就十分赞赏他们这种大胆的设想,他说:“不敢于冒险,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指挥员。”但他同时要求他们多方面地周到细致地做好工作,力争万无一失,并最终批准了他们的作战计划。邓华同时命令抽调三个炮兵团(欠一个营),加强该作战方向,以保证他们有足够的火力压制和摧毁对方。这次在北汉江附近鱼隐山以西地区的作战是攻击敌团的阵地。实行阵地战近两年来,志愿军还没有对敌一个团据守的阵地进行攻击。“正面可以放手作战”,难道老是停留在对连营目标的攻击吗?
代司令员的频频电话询问正表明:这次作战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许司令员他们都到了吗?”邓华接着问张军长。
“都到了。”
“你得保证他们的绝对安全!”
“是,绝对负责!”张军长坚定回答。
为了加强对这次作战的指挥和指导,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副政委杜义德,第二十兵团司令员杨勇,代司令员郑维山,政治委员王平、张南生,都来到了第六十军指挥所。
“喂,邓老弟吧?”在一旁的许世友一把接过话筒,“战场准备,战场组织,都是过硬的,我看有好家伙看。”许世友比邓华年长4岁,所以称他老弟。
“哈哈,有你们几位大将军坐镇,那还用说?”邓华回说,“这一仗打完,到志司来,请你吃狗肉呵!”
“行,有什么酒呀?”
“茅台,尽你喝!”
“什么尽我喝,你有几瓶?我是有名的酒桶呵!”
许世友司令员显得非常兴奋,他的话引得大伙都笑了。
如同邓华所预料的,敌前潜伏这关键的第一着取得成功,为整个攻击战开辟了出奇制胜的道路。259门火炮20分钟急袭之后,勇士们从两个方向突然发起冲击,仅仅50分钟战斗,就全歼守敌,首创阵地战以来一次攻歼敌一个团的范例。在11日起的接连四天打敌反扑190余次,先后共歼敌7000余人,巩固地占领阵地。连同兄弟师对敌相邻阵地的攻击,这个军此次共歼敌14800多人,扩展阵地42平方公里。
当邓华和许世友谈论着要畅饮茅台酒的时候,在汉城李承晚官邸,一个破坏停战谈判的阴谋在悄悄策划之中。
6月17日深夜到18日凌晨,南朝鲜当局在沦山、马山、釜山、尚武台四个战俘营,以就地释放为名,强行扣留了27000名朝鲜人民军被俘人员,将他们押解到李承晚军队的训练中心。他们明知这样做将会引出严重后果,但他们认为:“如果因释放反共战俘而带来停战谈判破裂,那更是我政府所希望的。”
这个消息一传到志愿军总部,邓华拍案而起:“这个李承晚胆敢如此放肆,看样子还得给他硬的吃!”
在作战室里站在一旁的志愿军副司令员杨得志,见邓华愤怒的眼光定定地瞄着正面战线上的一个突出部位,说道:“我知道,你早就想在这个地方打主意了。”
“对,我们就选在这个地方开刀!把战线拉直,给朝鲜人民多占点地方,非常必要。”邓华赶忙回答。
本来,这一着是不必要也是不情愿发生的。
因为,随着6月8日战俘问题达成协议,朝鲜停战谈判的各项议程即已全部达成协议。6月15日19时,中朝联军司令部向所部发布命令:“从6月16日起,一律停止主动向敌人攻击。”6月16日,双方参谋人员按照实际接触线重新划定了军事分界线,双方的文字专家也在同日逐条逐段逐字地最后审定停战协定的文本;而且,停战协定签字日期也有打算,即在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三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就在6月16日晚餐时,邓华等志愿军领导人,甚至还打开茅台酒瓶,为和平即将到来而频频干杯。这也生动地表明:志愿军是多么地渴望和平!
然而,有人仇视和平,图谋谈判破裂,蓄意挑起事端,这就怪不得邓华等志愿军领导人要选定这个突出部位开刀了。
这个突出部位,是在东西走向的战线上,在位于金城以南,西起金化东至北汉江地域,向朝中一方伸出宽25公里,纵深10余公里的部位,是敌几个师重兵防守的阵地。从日后防御作战的军事角度设想,这个突出部明显地有利于对方,不打掉这个突出部肯定要留下隐患。邓华选定这个地方,是合乎兵家逻辑的。
而在鱼隐山以西地区攻歼敌一个团的胜利,仿佛是这次更大规模的作战行动前奏似的。可以说,前次作战是这次作战的必要准备,这次作战又是前次作战必然延伸。也许,在邓华心里早就筹划了这一仗了吧?
“看你哪,你不怕人家说你好战分子吗?”李达也开玩笑了。
“不是我们好战,是李承晚不见棺材不掉泪,不狠狠揍他两家伙,他是不会老实的。”邓华慷慨激昂,似乎就要部署行动作战似的。
6月20日,准备赴开城办理停战协定签字事宜的彭德怀从北京抵达平壤,在同邓华等人通电话后,立即于当日22时起草电报向毛泽系主席请示:“为加深敌人内部矛盾,拟再给李承晚伪军以打击,再消灭伪军一万五千人。”并称“此意已告邓华妥为部署”。
毛泽东于21日电复彭德怀,表示同意:“停战签字必须推迟,推迟至何时为宜,要看情况发展才能作决定,再歼灭伪军万余人极为必要。”
邓华他们再一次进入紧张的临战状态。
6月20日23时30分,即彭总向毛泽东发出请示电后一个半小时,邓华即与杨得志、李达联名向各部发出指示,决定立即组织夏季反击战役第三阶段作战,在军事上继续给予李承晚集团以狠狠打击,而且重点放在打掉金城突出部。
志愿军在金城地区驻有第二十兵团指挥的四个军,为保证兵力、火力上的优势,“志司”决定将第二十一军调归第二十兵团指挥,并增调火箭炮兵、高射炮兵各1个团,野榴炮兵1个团又1个营、反坦克炮兵3个连、工程兵4个营,以及坦克部队的两个连,统由第二十兵团指挥,加强后的敌我兵力对比为3∶1,火力对比为1.7∶1,志愿军均优于对方。
第二十兵团原拟从第六十军防区即北汉江一侧包围歼敌,邓华等人认为七八月间正是战区雨季,如果暴雨危害,北汉江水涨,后续部队与弹粮运输均有被切断之虞,会造成我重大不利,因而否定了这一作战方案。
第二十兵团随即改变计划,组成中西东三个突击集团,从牙沈里至北汉江上所里间22公里地段上实施进攻,求得歼灭南朝鲜首都师、第六、第八、第三师的8个团另一个营,并拉直战线为战役目的,定于7月10日左右发起进攻。
邓华于6月25日批准了这一计划。为了确保第二十兵团的西集团安全,邓华还决定在发起攻击时,志愿军第九兵团第二十四军由金化东北之阳地至杏亭地段实施突击,歼灭首都师第二十六团,控制上、下九井间公路,阻击金化方向敌东援。
从6月25日起,志愿军在第一线的8个军另一个师和人民军两个军团,不断主动发起攻击,牵制敌人,配合金城地区作战。
7月13日21时,金城前线浓云密布,大雨欲来,志愿军1000余门火炮突然猛烈轰击,其中卡秋莎火箭炮部队两个师,连打了三个齐放,顷刻间对方阵地山崩地裂,一片火海。第二十兵团各部和第九兵团第二十四军同时向南朝鲜军4个师25公里防御正面发起强大突击,一小时内即全部突破其前沿阵地。
在作战室里密切注视着前线战况的邓华,此刻是心潮澎湃,激动不已。现在,正在打响的,是对敌四个师宽大正面纵深阵地进行战役反击,这真是大仗硬仗呵!这是何等巨大的变化呵!
拿火炮来说,上甘岭战役时,志愿军100多门火炮,43天作战共发射了40多万发炮弹;这次金城战役集中了1300多门炮,准备了70万发炮弹,此刻金城前线志愿军炮击,该是多么威武雄壮,震天撼地呵!过去在国内战争中,他参加了为时两天的天津战役,解放军发炮为7万发,淮海战役65天作战,华东野战军发炮20多万发。今天发展到了这种空前规模的炮击,作为一名老战士,他怎能不激动万分呵!他真想跑出这个桧仓矿洞,爬到山顶上,去听一听金城前线的炮声,去看一看东南方向炮火映红的天边,虽然这里与那里相隔百多公里,也许什么也听不到看不到,但是能到山顶朝那个方向听听瞧瞧,也是够痛快的。
经过3天激战,24万志愿军已在金城地区将战线向南推进了15公里,歼灭了南朝鲜军4个师大部。从17日开始,金城前线各部顽强作战,打退了美军和南朝鲜军共7个师大小反扑1000余次,到7月27日,整个战役取得了拉直了战线,歼敌53000余人的重大胜利,连同其他战线各军作战,歼敌总数达78000余人,战线向南推进了178平方公里。
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双方谈判首席代表签字后正式生效。燃烧了3年零33天的战火熄灭了。和平降临到了朝鲜大地!
7月31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在平壤举行隆重的授勋典礼,彭德怀、邓华等志愿军领导人应邀出席。
为了表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伟大的历史功勋,表彰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人的卓越贡献,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彭德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共和国最高勋章——一级国旗勋章和金星勋章,授予邓华共和国最高勋章——一级国旗勋章,至此,朝鲜方面授予邓华共和国最高勋章——一级国旗勋章达到3枚,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也达到3枚。
授勋仪式结束后,朝鲜劳动党政治局举行盛大宴会,庆祝朝中人民军队伟大胜利,庆祝停战的实现。宾主频频举杯,真正是开怀畅饮!不大能喝酒的洪学智被灌醉了,颇有酒量的邓华,喝得晕晕乎乎的,彭德怀、杨得志、李达、李志民等人也都喝过量了;作为主人的金日成,素有海量美称,更是不断举杯祝酒,他稍后也说,这次宴会上“多喝了点,醉了”。
从这个喝酒的热烈劲儿,可以看出:人们对于来之不易的胜利,是多么激动、多么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