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教近代海外传播的个案:马来西亚霹雳州南天洞
1900年3月初,丘逢甲(1864—1912)偕同王恩翔应广东保商局之邀,以联络南洋各埠闽粤商民的名义展开其生平第一次远行。他在新马游历的地区,除了新加坡和槟榔屿之外,还有霹雳、吉隆坡、芙蓉等地,并记载了1900年他亲眼所见的一些南洋风物。其中有一首《南道院》:
宝气搜残剩石头,石玲珑化洞天幽。三分得水知鱼乐,九曲看人作蚁游。荒外有山容道侣,海中无地不瀛洲。他年补入神仙传,曾费骖鸾半日留。林外方塘塘外山,洞门高下锁烟鬟。藤阴满院闻蝉语,云气当轩待鹤还。绝妙文心惟曲折,最难仙福是清闲。海天归去犹留梦,他日相思浩渺间。[1]
顾名思义,诗名有浓厚的道教味道,与诗歌中表现的神仙思想契合。王恩翔的诗歌为:“开行七石唤车停,笙鹤云中集万灵。洞府约寻南道院,红毛楼角海山青。”他有自注:“英路程以三里半为一石,南道院石洞玲珑,尤为奇绝。”[2]但是在现有的丘逢甲诗歌研究中,笔者目力所及,尚未有人对南道院的所在有所考证。笔者于2013年12月由槟榔屿南下返回吉隆坡的路上,驱车经过高速路,发现路边有几个凿山为窟的庙宇,便停车参观。发现其中一洞名“南天洞”,庙中保存一口钟,上有铭文:“南道院 沐恩弟子陈喜盛敬酧 法钟一口,光绪贰十五年己亥岁夏月吉立 隆盛炉造”,可证1899年时,庙名为“南道院”。通过这个铜钟,可知“南天洞”就是丘逢甲笔下的“南道院”。长久的疑惑迎刃而解。下面对1900年时的“南道院”、如今的“南天洞”做简单的历史追述。
一、“南道院”的创建
马来半岛地形狭长,南北为中央山脉贯穿,霹雳州及雪兰莪州部分多石灰岩山,造成与马来半岛西海岸诸州的地景不尽相同。霹雳州首府怡保,不仅是锡矿中心,而且“山明水秀,附近层峦耸翠,幽谷笼烟,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加以近打河贯穿市区,郊外饶洞壑之胜,风景优美,民俗淳厚,不论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都自有其值得羡慕的地位”[3]。
霹雳州中南部蕴藏着大量的锡矿,因此自19世纪上半叶,来自槟榔屿的华人矿主和矿工大量进入开采,最终因资源抢夺和霹雳州王位继承问题而爆发拉律战争(Larut Wars),英国殖民政府介入后,1874年《邦咯条约》(Pangkor Engagement)签订,因此霹雳州首府改名为太平(Taiping)。[4]但是随着中部近打县(Kinda)锡矿业的大发展,怡保(Ipoh)也迅速繁荣起来,最终霹雳州首府也迁到那里。英殖民政府最早的人口调查数据是1891年的,当时近打县有华人39513名,其中怡保有华人2153名,广府人有1394人,占总数的64.75%,客家人(Khehs)有734人,占34.09%。[5]两者加起来就几乎是怡保华人的绝大多数了。在拉律战争前,进入霹雳州的华人早期以惠州客家矿工为主。1874年太平开埠,1877年即成立惠州会馆。因为中国惠州原乡的惠阳县和紫金县就富含锡矿,清代就以成熟的锡矿生产技术闻名。[6]广东省是中国富含锡矿的几个大省之一,发现的较好的锡矿,1949年前计有惠州紫金县、广州赤溪县(今台山市)、茂名电白县、海南儋县四属,均为锡砂,矿质尚好,产量亦丰。[7]其他地区如梅州五华、兴宁、大埔等县也有丰富的锡矿。这些县都有大量的客家人。而南来马来半岛的客家人,多数就以锡矿业作为自己最优先从事的行业。来霹雳州的华人,无论是早期的惠州客家人郑景贵,还是后来的梅州客家人姚德胜,皆是如此。
尽管霹雳州客家矿家在二战前多有政治势力,但广府人比客家人多也是事实。不过,以省级行政区划来论,二者皆为广东省人,所以怡保的华人文化大体上说是以广府和客家为主的岭南文化,这是没有问题的。有华人的地方,必定有华人神庙。而由于华人做法事的需要,僧侣和道士也随之南来。
南天洞早年又名南道院[8],从其在政府注册的英文名“Nam Toh Yuen Temple”即可知。庙宇位于霹雳州首府怡保附近的Jalan Raja Dr. Nazrin Shah路旁,北纬4.3351°,东经101.0646°,凿山为窟修建而成,共三层,是如今“怡保三洞”之一[9],“胜景出乎自然,却深具鬼斧神工之妙。其间巉岩陡峙,石乳玲珑”[10],也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图4-1 霹雳州怡保南天洞(2013年10月31日,宋燕鹏摄)
据该庙特刊云:“南天洞(南道院)立基于一八七九年,依道教传统尊奉道教为主座。历来威灵显赫,香火鼎盛。开山祖师为龚善德道长(公元一八七九至一九一四年)……”[11]该洞是否1879年建立已无确切证据,但开山祖师龚善德道长原为广东惠州归善县(今惠州市惠阳区)客家人,南来怡保弘扬道教。岭南道教源自罗浮山,罗浮山道脉源远流长,其两千多年的道教历史,铸就了岭南道教祖庭。历代皆有著名的道士在罗浮山修行。因此罗浮山成为岭南第一道教圣地,号称“十大洞天”之七。但龚道长到底是由何处出家,师承何派,已不可知。
龚道长留存的文件,有手抄本《率性阐微》,该书署名“素阳子”,先后有道光、同治、光绪刻本,道长所抄原本是哪个刻本已不可知。该书是民间教派青莲教的水祖彭德源的著述之一。《正宗祖派源流全部》“第十四代彭水祖小传”云:
祖讳依法,原讳德源,字超凡,号浩然,又号天一老人……祖著有《秘密真机》《万莲归宗诗叙》《指玄篇注解》《心印经注解》《观音本愿真经》《超凡宗旨》《率性阐微》《破迷宗旨(篇)》《悟性穷源》《观音心经注解》《十六条规》《四大条规》《三元条规》《十六年词章》等书。……普传天下,大展宗风。[12]
马西沙认为青莲教带有浓厚的反抗现政权的政治色彩。[13]濮文起认为,从青莲教内部组织来看,它与天地会的内八堂、外八堂极为相似,似受以反清复明为宗旨之天地会影响,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北方白莲教系统的民间宗教,与南方天地会系统的相互渗透与融合。[14]可知龚道长深受青莲教派的影响。当地传说他是因为太平天国而举家南迁马来半岛,可做一注脚。
庙里现存道长手抄之《太上老祖乩下灵方有救灵感》,其实就是岭南地区流传的《博济仙方》,比较广东图书馆藏的民国八年(1919)季春重镌,广州守经堂板存者,发现二者内容一致。文首曰:
太上纯阳孚佑吕帝君(黎琦修序:玉封玉清内相金阙,选仙孚佑帝君,加封无量仁慈大帝)持降于粤东城西蕴善坛也。曾前降方五科于北省,今则降此三百于南岭。缘粤东乃斗牛宿,度所属与别省地土既殊,故方剂调用,不得不另为分别,所谓用药谨慎,诚如用兵也。遍阅各签方之妙用,无非指善扶危,降药者以愈身体有形之病,不降药者,乃治心性无形之病。是吕帝君以神道设教,欲世人省身修德,同证善道,脱离疾苦。其济世度人之心,固无微不到,亦济世度人之德,诚无处不被也。凡欲求方者,须依下列十则,诚信祈祷,勉力于善,方有效验。天道福善罚恶,闲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反归咎于方剂之不灵,则自惑之甚矣。求方者祈悟之。(弟子黎琦修薰沐敬序。太和洞弟子陈绍修募刊)[15]
《博济仙方》共有吕帝灵签一百条,吕帝仙方男科一百方,吕帝仙方妇科一百方,吕帝仙方幼科一百方,吕帝仙方外科一百方,吕帝仙方眼科五十二方。末附求方十则。但是南天洞手抄本中的药方少于此书。可能道长所依照的是早期流行的手抄本,所以没有刻本呈现的数量。
流传于民间的药签或冠以某神明的名字,或冠以名医名字,或冠以宫庙名字。大多数药签直称“仙方”或“神方”“灵方”,如吕祖仙方、博济仙方、吕祖神方、观音灵方。有的药签分“男科”“女科”“外科”“目科”“幼科”等不同科目,善男信女可根据性别或所患的疾病有针对性地占取。关于药签是如何产生的,民间多托于神明飞鸾阐化,或名医生前制作,使药签披上一层神圣的外衣,以吸引信徒。[16]不过不可否认,行医对道教吸引信众有很明显的作用。在19世纪末缺医少药的怡保,龚道长借药签行医,也是扩大信众的有效手段。

图4-2 南天洞内龚道长手绘图画和题诗(2013年12月31日,宋燕鹏摄)

图4-3 南天洞最早的文物——有“南道院”字样的铜钟(2013年12月31日,宋燕鹏摄)
除了医病,龚道长还以法术闻名。当地有关龚道长的神通传说甚多,至今仍然流传。龚善德的堂侄孙龚道明校长说,以前南天洞前有放生池,经常有小顽童来偷捉乌龟等动物,龚道长好言相劝反而被骂,于是他念念有词,池边的一棵大树慢慢倒向他们,吓得他们拼命逃跑,过后大树又渐渐恢复原状。在龚道长羽化当晚,他知道自己寿命将终,就把所有亲戚全部叫来,说他将在某个时辰羽化而去,要他们不要伤心,说完就爬上后洞的“一百级”,时辰一到亲人上去时,发现他已经大化而去。另一传说,是吉打州某次发生福建人与潮州人冲突事件,福建人请了泰国和尚施法,潮州人很吃亏,三番四次来邀请龚道长,都被他拒绝,最后不忍心才勉强答应,以一招“五雷掌”把泰国和尚打败。事后获得潮州人献赠园丘地。[17]
除了上述手抄本之外,光绪乙巳年(1905)龚道长还在二、三楼的木门板上,用毛笔写有《行道百字训》、《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八劝》八首、《修道法例普度贤良》三十首等诗,以及亲手绘制的壁画多幅。其中《行道百字训》:
辩道依规矩,慈悲化四方。谦和兼信实,俭让与温良。斅祖根宜固,遵(尊)师本莫㤀(忘)。待人敦利益,处己惕疏狂。切忌争功果,尤嫌论短长。愩高休执抅(拘),人我勿分张。受谤言须谨,知几事要藏。三千功积满,八百行参详。引众登仙境,调贤选佛场。慈航来普渡,位位列天堂。
该文五字一句,内容涉及儒家的谦和俭让温良,尊师敬祖;道教为人处世的淡然态度,和“三千功圆,八百果满”的思想。最后一句“慈航来普渡”,则是指道教女仙慈航道人。可知龚道长心目中,儒家的基本原则和道家的修行是并行不悖的。
二、龚道长的弟子及继承人
龚道长是火居道士,有妻子及两个儿子。1914年羽化后葬在南天洞后山。1973年坟墓合葬重建,墓碑云:“龚公、黄氏、张公合之坟墓。”黄氏可能就是其夫人,张公可能就是1957年去世的道士张理如。
龚道长和继任主持都曾收有弟子,他和后任主持之弟子皆有记录。南天洞现存一小册子,封面写“龚善德奉令”,记录了他及后任南天洞主持收弟子的情况。小册子首云:“太上老君天道宏开普渡凡民 大吉大昌道法高强进道门人上表姓名道号订明”,下有诗曰:
善教源流古至今,道法五千渡凡民。
传授真经开觉路,明心见性大丹成。
该诗历代著述皆无,应为龚道长所作。“善教”指道教。“五千”指老子《道德经》五千言。“觉路”为佛教用语,谓正觉的道路,即菩提之道。“明心见性”本是佛教禅宗用语,指摒弃一切世俗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阐述了龚道长对道家思想的理解。“大丹”泛指各种炼成的丹。《正一经》云:“龙虎山中炼大丹,六天魔魅骨毛寒。”
小册子记录了宣统三年(1911)八月初六日卯时上表内容:“张贵长 道号明心,年七十九岁,八月十四日卯时生,是广东惠州归善□下輋人氏;黄丁 道号明真,年〣十〥岁,丁丑年(1877)六月廿四日寅时生,是归善县坑子人氏;黄昌 道号明善,〤十〤岁,戊辰年(1868)四月初六酉时生;罗石崇 道号明行,年〣十〥岁,丁丑年(1877)十一月十九日申时,广东连州人氏。”从这几个人的年龄看,分别是79岁,35岁,44岁,35岁。从籍贯看,前三人都是惠州归善县人,和龚道长是同乡,归善县是客家人为主的县[18],道长所来的淡水村是圣堂约堡下辖的客家为主的村,坑子亦是。但张贵长是“□下輋人氏”,“輋”即“畲”,如今惠阳区亦有一定数量的畲族,但在清末的时候,这些畲族和客家是难以区分的,他与龚道长是同乡。广东连州亦为客家县。
在1913年的上表中,龚胜发号玅胜,1869年出生,是广东博罗人氏,赖妙乡字常明,1892年出生,是广西梧州岑溪西乡郎沙江人氏。广东博罗县有大量的客家人,清朝曾发生严重的“土客”械斗。梧州岑溪是桂东南客家县。1929年上表的杨法汉,道号至汉,1884年生,是广东东莞清溪人氏。清溪是著名的客家县,客家人口和村庄占70%以上。[19]1932年上表的罗华,道号理庆,1891年生,广东鹤山人氏。鹤山县从明清之际就已经有客家人从嘉应州和惠州等地迁入。[20]如今依然有7万多人讲客家方言。[21]1940年上表的郑方,道号理吉,广西玉林州北流人,北流县亦有相当多的客家人,从他自述来自“北流县隆盛墟”来看,他亦为客家人。所以从方言群的角度来看,怡保有不少客家人,南天洞就吸引了这部分人来参拜。
依据南天洞记载,第二任主持聋(龚)声道长(1915—1924)、黄丁道长(1925—1926)、赖妙兴道长(1927—1928),第三任主持杨至汉道长(1929—1951),第四任主持郑理吉道长(1952—1988年)。[22]除了上述记录的道士外,1957年去世的张理如道长是福建古田人,而古田则是福州下辖的客家县。1950年的时候,有人去南天洞参访,说“院里有个老道士,是嘉应州人,说着一口我不大懂的客话,他有一个徒弟,一律留着全发,拖着道袍;另外一个烧火道人是就近山庄里雇来烧饭的,倒不是一个道人打扮”云云。[23]可知那个时候道长应该是嘉应州人,虽与南天洞文献记载有异,却证明是客家人。
从上述可证,南天洞一直坚持着客家主持和弟子的传统。而近代的拜上帝会的基本群众是客家人,太平军的骨干力量和基本成员是客家人,太平天国起义的核心领导分子主要的也是客家人。太平天国革命就是一场以客家人为主体的农民战争。[24]因此,龚善德参加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为躲避清朝政府的通缉而南来,是完全有可能的。
最后一任道长郑理吉生于公元1919年,祖籍中国广西,出生穷乡僻壤,父亲是一名农夫,育有四子,而他排行最小,是家中幼儿,年少时则苦尝“生离死别”之痛,当时其兄长不幸逝世,二哥逃兵役而远赴南洋,三哥却被当时政府抽壮丁做苦工。他也逃到南洋投奔二哥,于胶园割胶。一日在其割胶之际,他抛下工作而独自一人悄然从华都牙也石门栏步行至金宝,然后再由金宝到怡保务边路之南天门。“机缘巧合”之下,在南天洞(当时称为南道院),他“邂逅”了该洞第三任主持杨至汉道长,于是得蒙杨道长当时收留栖身洞内,朝夕吃斋念经敬奉太上老君,晨钟暮鼓,穷其一生50年钻研“修道成仙”之理。
郑理吉失踪了,其二哥郑利自然着急,于是召集胶园内之“乡亲父老”四处找寻,结果一无所获,悲痛之余,以为其弟在胶园操作时被经常出现的老虎吃掉了!事隔十余年,虽然有人看到神似郑理吉的道士出入南天洞,然而,郑利当时已举家返回中国大陆故居,从此与其弟“缘悭一面”!不过,郑理吉道长接任南天洞第四任主持之后,曾经写信与身居中国的二哥郑利联络,从此经常汇款给乡下的侄儿。[25]郑道长的经历,也是1949年前后马来西亚华人与祖国亲人相互隔绝的大历史的缩影。
三、南天洞道教的衰落
郑理吉道长羽化后,并未有弟子继承衣钵。虽然他晚年时,曾收过一名年少之“俗家弟子”为徒,以期能继承其南天洞主持之位。该名徒弟姓林,住在离怡保四英里处之新邦波赖新村。然而由于该名“不肖徒”半途离“洞”出走,一去不回,直至其师父郑道长在怡保中央医院咽下最后一口气时,该名徒儿仍未见归返侍候在道长病床旁,终使郑理吉道长辞世之后连唯一的徒弟都没有真正继承其衣钵,以接任南天洞第五代主持。
不过维持南天洞运转的,是该洞于1973年依政府谕令成立的保管委员会。郑道长虽然名为主持,但实际上仅仅负责襄理法事。而该洞寺之建设发展则交由以邓安杰为首之保管委员会处理。据洞内文件云:“本委员会之意旨:(一)维护华人传统性、道德、宗教、信仰;(二)增添地方上风光景色,使本洞成为旅游佳境,以供人们寻幽探胜,享受大自然之乐。同年临近锡矿崩塌,本洞被泥水湮没,损失惨重。吾人等,即负起重修责任,清理山洞,填补潭泽,扩张神坛,建化宝炉,筑斋菜馆,塑青牛、作瑞狮、造牌楼、雕青龙、书彩凤,以壮丽观也。”委员会要将南天洞打造成旅游胜地,但是对于继承人的培养,却没有做好。致使郑道长羽化后,只能由庙祝蔡明先生主持(1988— )。

图4-4 南天洞所奉女仙
(2013年12月30日,宋燕鹏摄)
南天洞由清末创建道士主持的道观,到一百年后没有道士,道教的色彩愈发淡薄,民间信仰的内容愈来愈多。一方面没有道士做正本清源的工作,另一方面,面对民众的信仰需要,民间神祇愈发增多。如今南天洞所奉神祇主要是五位:
关帝 吕祖先师 太上老君 玄天上帝 玉皇大帝
五位主要神祇,太上老君是主神,这是道教三清之一。玄天上帝即道教的真武大帝,也是客家人所供奉的神祇之一。而吕祖先师就是吕洞宾,也就是前述《博济仙方》里说的“太上纯阳孚佑吕帝君”,和玉皇大帝同为道教神祇。关帝就是关羽。这些都是华人广泛信奉的神祇。在二层,还供奉有很多女神。以碧霞元君居中,右手依次为“林奶天后、王母娘娘、水母娘娘、后土娘娘、传教娘娘、目连佛祖、火山圣母、七姐仙姑”,左手依次是“李奶天后、杨地天后、圣母娘娘、何大仙姑、护法娘娘、护法圣母、修道圣母、保胎娘娘”。这里的“林奶天后”,应该就是我们一般所谓的“妈祖”,“水母娘娘”有不同版本,其中发源于泗州的是影响最大的,主管洪涝[26]。目连是佛祖十大弟子,不知为何和女神放在一起。“护法娘娘、护法圣母、修道圣母”则不知来历。“火山圣母”应该主管火。“七姐仙姑”是部分已婚女人信奉的女神,流行于今天珠海地区。传说“仙姑常庇佑,七姐永扶持”,供之可扶助妇女消灾解难。[27]这些女神多数已经不是道教神祇了。附会妇女的日常需要,尤其是“保胎娘娘”,更可见其神祇的世俗性,不过,与宗教性的道教的距离就愈加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