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创业选择

一、大学生的创业选择

大学生创业最好能找准利基市场创业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模式,从自己熟悉的渠道和所学专业寻找挖掘用户需求和利基市场,这样更有利于体现自己的所长,牢牢把握住自己熟悉的专业和领域,有效降低创业的风险。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

1.“机会—能力—价值”分析法

“机会—能力—价值”指创业者在了解自己追求的创业价值、创业能力的基础上,识别和把握创业机会,是价值取向、能力取向和机会取向的结合与平衡。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我想通过创业得到什么?实现什么样的人生价值?(价值取向)

可以通过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理想、成就动机等因素的分析,确定目标取向。弄清楚自己的志向,确定自己最理想的人生路线。

第二步:我能够胜任哪种模式?我有什么核心能力?(能力取向)

通过对自己的性格、特长、智能、技能、情商、学识、经历等因素的分析,问自己是否具有这方面的特长,是否具有这方面的优势,也就是说,确定自己的能力取向,能够在哪一条路线上发展。

第三步:我的身边有哪些创业机会?这些商机与我的价值取向和能力取向矛盾吗?(机会取向)

通过结合现实市场环境和社会发展趋势,确定创业项目,以满足消费者和社会的某种需求。社会趋势可以结合商业社会的发展历史进行分析,市场环境可以从红海市场和蓝海市场两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未来社会趋势进行合理的预测,确定自己的机会取向。

2.大学生创业选型定位法

在现阶段发展形势下,大学生能够选择的有自雇型创业、专业型创业、产品创新型创业这三种主要创业形式。

(1)自雇型创业

自雇型创业是指大学生在毕业后创办一个自雇型企业,自己成为该企业的企业法人,这种企业的性质并不由大学生的专业所决定。自雇型企业,顾名思义,就是自己雇用自己,工资也全部由自己发放和决定,这一概念具有广泛的通用性。自雇型企业具有规模小、社区依赖性强、服务面小的特点,这类企业往往由个人或者家庭组成,且一般分布于居民区的周边,为附近一定区域内的居民提供生活服务。因为自雇型企业能够有效地为下岗失业者这一类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其生活质量,从而减轻国家的就业压力,所以国家对这类企业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政策支持和补助服务。

自雇型企业具有灵活性强、自主性强、管理简单、投资成本低等优点,因而成为下岗失业者等弱势群体以及缺乏相关管理经验或专业水平不足的大学生创业者的较好选择。但这种选型的缺点也很明显,规模过小导致所获得的社会资源相对较少,也无法形成较高的信誉度,这就使得其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不足。

(2)专业型创业

专业型创业是指大学生在毕业后创办一个从事商务活动的公司,当然这个公司的性质是与大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其经营方式主要是为相同领域的大中型企业和小型自雇型企业提供商务性的服务工作,是一个与在业务上有关联的公司进行合作,提供服务的电子商务公司。还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学生根据所学专业为有需求的消费者提供服务而创办的公司,如学牙科专业的学生创办一个牙医诊所等。

(3)产品创新型创业

产品创新型创业是指大学生掌握了某种新兴技术的产权,为了将其产业化的投入生产而创办一个公司,或者是为了开发出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而投入到运用中。这种创业选型开展起来最为困难,但其收益和经济效益也最高。

以上三种创业形式中实际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相似度,因此,大学生创业选型的定位可以考虑从创业难度、投入资金、市场竞争力这三个影响因素来进行适度的结合。比如,把专业与自雇型创业结合起来,就可以通过优势互补来弥补二者中存在的不足。这一创业选型不需要投入过多的创业资金和专业技术,减轻了大学生创业的压力。还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身所学专业技能优势的机会和平台,从而实现自我价值。这种创业类型成为了目前大学生创业的较好选择。

在具体实践中,大学生创业选型还可以采取如下有效措施。

1)开展自雇型企业社会调查。可以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利用寒暑假对社区自雇型企业进行调研,有条件的可以参加实践。

2)开展自雇型勤工俭学。由于自雇型创业相对简单,大学生可以把打工为基本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变为自雇型创业活动,按照自雇型企业的运作方式进行勤工俭学,体悟“低买、高卖、讲信誉”的生意经。

3)“学专业,想创业”,尝试以创业为导向的专业学习。在专业学习中,增加以专业型创业为导向的内容。主动查阅与专业型创业相关的中外资料,收集、积累和掌握专业型创业的各种相关信息,包括行业准入制度、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市场环境和价格等商务信息。

4)“学专业,找商机”,发掘专业领域中的商机。在掌握专业型创业的各种相关信息的过程中,时刻留意专业领域中的自雇型创业机会,特别是那种专业性较强、门槛较高、投资低的商机,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利润点,设计出获利的商业模式。

5)参加专业型创业实习。利用专业实习机会,从全方位、多地点对专业自雇型创业的商机进行实地考察,向业内人士请教,请他们介绍“行规”并与建立联系,获得第一手资料和体悟。

6)参加与专业相结合的创业培训。请有经验的专业教师和专业型创业校友给予指导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