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同梯的女孩

不愿同梯的女孩

电梯到了九楼,停了。明人心情再急迫,也不得不按捺住情绪。门缓缓启开,是一位女孩。又是她。明人看清了。她看看明人,并没进入电梯,明人语气温和:“进来呀。”那女孩却摇摇头,转过脸去,退到了一边,让电梯门又缓缓地关上了。电梯下行,明人心里一暗,这位女孩怎么回事?不愿与自己同梯?这已是第二次了,他不由得冥思苦想起来。

前两个月,他也是一人,从这幢楼的最顶层十八楼办公室下楼,一路直下,快到九楼时,电梯渐行渐慢,停了。门启开时,还是这位女孩,她明显是在候梯的,她见轿厢里明人在,毫不迟疑地退后了一步,转向了另一边的电梯。明人当时就皱眉蹙额,这位女孩怎么这么奇怪,明明也是要坐这趟电梯的,见到他却避开了。她的面容有几分清秀,个子稍矮,头发漂染过,两眼闪亮。明人似曾相识,但他确信不认识她。后来,脑子里老想着公务事,把这个电梯小插曲也忘却了。这回又一次碰上,他不得不又起疑心了,这位女孩确实挺蹊跷的。

他使劲回忆,也想不起哪里见过她。这幢办公楼都属于他任职的单位,有几百号人上班,作为到任一年未满的一把手,明人除了集团层面的管理人员,还有下属单位的负责人之外,其余的还都不认识,他事务繁多,集团在办公楼外还有数十家单位,他还没来得跑遍。公司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他殚精竭虑,忙得不可开交。他对员工也是和颜悦色的。他自觉心善面善,不至于令什么人反感乃至厌恶。但一位陌生女孩,两次不愿与他同梯,他就有点百思不得其解了。

这位女孩是哪个单位的?九楼是会议中心,各单位的共享空间,哪个单位的人员,都可能进出。她为什么要避开自己?是出于对他的尊重,甚或畏惧?还是自己真有什么地方,令她讨厌,避之不及?明人骨子里是一位完美主义者,他自小就想在待人处事的方方面面,尽善尽美,担任集团的一把手后,更是如此。他尊崇“每日三省吾身”的自律精神,也常常从他人的言谈举止中,去反思自己的不足。毋庸置疑,这回,这位显然工作不久的小女孩,给自己这位老干部、老同志,着实带来了某种暗示和警醒。

那天在负一层的大食堂吃完午饭,明人和办公室主任出来,在门口又看见了那位女孩,她正和几位女同事谈笑风生地走过。明人与办公室主任悄声低语:“那位穿粉红色衣服的,是哪个单位的,了解一下。”办公室主任点头答应,神情却是有些疑惑的,这位女孩乍一看,就是刚从学堂出来的。董事长怎么会关注一个才出道的职员呢?董事长可是一个公认的正人君子呀。

虽有猜想,主任还是认真地进行了摸底,然后就向明人禀报了:这是一位刚入职的大学生,在业务拓展部工作,名叫芮新杏。对于明人来说,这似乎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他沉吟不语。

又过几日,主任神秘兮兮地告诉明人,他做了深入研究,那女孩之所以不愿与大领导同梯,是因为她当天吃了大蒜,怕进了电梯,把大领导熏倒了。明人听了,再三问,她真是这么说的?主任发誓说,他找人问了,她真是这么回的,千真万确。明人再一次缄默了,也许是无法判定此说的真伪,也许是公务太忙,他无暇思考和应答。

过了好几周,有一场老同学聚会。时间在五一假期,明人拨冗参加了。觥筹交错之间,一位当年的同窗好友罗君告诉他,自己的女儿现在他手下工作,明人问:在哪个部门?罗君说:在投资公司的业务拓展部。明人那时还没对上号,只是随口又问了一句:她叫什么名字?罗君说:姓是随她母亲的,叫芮新杏。明人立马有触电式的感觉:“这……这女孩……是你的……女儿?”“没……没错呀。怎……怎么了?”连罗君都吃不准明人是何种意思了。明人连忙说:“哦,没什么,碰到过,没说过话。”

罗君就抓住机会,向明人介绍他的女儿:海外学习三年,有独立见解。听说新任集团一把手是父亲同学,再三关照父亲不准向明人提起她,她要凭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做出属于她的一番业绩来。

明人说:“你女儿有志气,找时间,我和她聊一聊。”“那太好了,我女儿需要您提携呀。”罗君说得很恳切。这一番天下父母挚诚的心情,明人能够理解。

又过了一段时间,明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忽然想起了罗君的女儿,他差点把他的承诺抛诸九霄云外了。他连忙拿起电话,让办公室主任约罗君女儿一聊。半小时后,办公室主任报告说,那位九〇后的女孩,主动申请到公司新创建的贵州项目去任职了。她的态度很坚决,没有提出任何条件,唯有一条,到岗愈快愈好。她珍惜这个可以奉献自己青春韶华的机会。

明人拨了电话给罗君。罗君说,他已把明人要约她谈话的信息,传达给女儿了。没想到,女儿并不高兴,她说她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业绩:“你找老同学帮我,我只要有了进步,都会有人以为我是依赖别人的支撑和庇护,我这和谁能说得清呀?我不想见,也不想依托你的老同学,去急功近利,去获取什么。你让我凭自己的实力,去努力,去奋争,我才是最踏实的。”

罗君说着他女儿的这番话,好久,明人沉默着,心里却浪潮滚滚。这个九〇后的女孩,竟然有这番骨气和志向,远远超出了她父亲的思维和格局,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呀,时下,不正是太缺乏这样的年轻后生吗?

他想,自己不应该以上司抑或前辈的身份,去时时提醒这些年轻人,也许,在关键的时刻,在重要的环节,他会挺身而出,给他们以不可或缺的帮助。这才是有益于我们中华复兴伟兴人才的行为呀。

夜深了,办公室的灯光,接二连三地熄灭了,明人的心,渐渐亮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