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者———郇华民与十所学校》简介
《追光者———郇华民与十所学校》这本书是由创作的,《追光者———郇华民与十所学校》共有19章节
1
前言 历史的追光依然明丽
鸽子的翅膀轻轻地拍打着流云。 阳光优美,这是和平年代。 就在我们生活的土地上,先贤们曾英勇喋血,气贯长虹。 他们用生命的彩笔,锦绣了中国大地。 100多年前,列...
2
第一章 少年心事当拿云
1939年11月,苏北平原上天气特别冷。 寒风飒飒地吹着,连河流也冻得僵硬了,出行的人们都戴上厚厚的帽子。 这一天,苏皖区党委第二地委书记兼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
3
第二章 上下求索觅真理
郇立三回海州复学时,崇真中学已经停办,他进入东海中学初三年级学习。 可是复学后的郇立三“变了”,很多同学都说“立三不会笑了”,连好友董建华也说:“立三变深沉了。...
4
第三章 大地上的步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些种子,一旦落地,必定是岁岁葳蕤;一些思想,一旦深入人心,也必定蓬勃不灭…… 1929年国民党反动当局的大逮捕,一度减弱了东海县党的力...
5
第四章 郇圩小学的星星之火
天,阴沉沉的,四野暗墨。 远方的雷声,轰隆隆地滚来,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 你很难想象,20世纪30年代中上叶,白色恐怖笼罩的海属地区是如何的沉闷。苍白的海浪呻吟...
6
第五章 中寨小学与苏鲁交通线
2020年3月28日,我们驱车向东海县山左口乡中寨村进发。中寨村位处东海县最西部,南临236省道,西靠沭河,过河就是山东省郯城县,绵延的马陵山山脉经过沭河西岸。...
7
第六章 延安有“抗大”,沭宿海有“抗中”
随着淮海根据地的开辟,1940年9月,苏皖区党委机关从皖东北进入淮海区,来到沭阳,驻六塘河沿岸钱集、陈圩一带,淮海报社、淮海印刷厂等一些单位也随之迁至沭阳。苏皖...
8
第七章 烽火中成长的沭海中学
“沭宿海抗日中学”解散以后,郇华民有一段时间陷入了沉思。 像一部宏大的乐曲,一段慷慨激昂的乐章之后,是悠扬舒缓的间奏。然而间奏的作用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对前面章...
9
第八章 战时游击学校——滨海中学
一只苍鹰在鲁东南绵延的丘陵上空翱翔! 鹰眼的瞳孔很大,能够让进入眼睛的光线产生的衍射达到最小的程度,因此目力遥远而准确。鹰的脚爪强而有力,而鹰的翅膀一旦展开,天...
10
第九章 沂蒙怀抱里的滨南中学
一支红烛被安放在高高的几案上,顿时,整个屋子亮堂了许多! 烛焰那么美,那么暖。 忽而一阵风来,烛焰跳了跳,俯下身子,人们更能清晰地看见细瘦的烛芯,在烈焰的底部,...
11
第十章 临危受命,重建海师
秋末冬初,略显寒意。路上落叶纷飞,愈到秋深,沂蒙山区的“一串红”愈是红艳,远远看去,就像火焰在跳动。 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辽沈战役胜利结束的消息传到...
12
第十一章 为了新中国,培养新青年
“尽快让海师这座英才辈出的学校复课,不单是秩序问题,也是衡量共产党接收治理城市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志。”2014年,谷牧之子刘会远在撰写《谷牧画传》一书时回忆谷牧接...
13
第十二章 “敬业乐群,师表八荒”
“敬业乐群,师表八荒”是海师的校训。海师毕业生,在连云港地区,自新中国成立至今,一直是有口皆碑。他们身上浸染着许多共同的优秀品质:做事细致、教学扎实、能吃苦坐得...
14
第十三章 东海师范的情与爱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人的一生,究竟该怎样度过呢?这样的追思,郇华民自少年时候就曾苦苦找寻答案。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像郇华民,他是不计功名高下的,抗...
15
第十四章 党叫干啥就干啥
在新中国的编年史上,1958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发生的一些事情,对我国以后的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随着我国的“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于1956年提前...
16
第十五章 情倾海师,不待扬鞭自奋蹄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这个句子本意是写归隐,可是用在郇华民迫切想要回到海师的情感上,也是再贴切不过了。 1965年国庆节一过,郇华民就迫不及待地与朱...
17
第十六章 站在高山大海之间
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顿挫吧。 1966—1976“文革”十年,整个教育领域受到重大影响,学校课程与教学经历了一场灾难。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举国...
18
第十七章 红烛燃尽有长歌
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很多人马上会想到保尔·柯察金的那段名言。 其实保尔·柯察金还有很多警句:“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类似...
19
后记 唯有爱不可辜负
写这本书是朱崇芹女士最后的人生愿望,深憾未能在她生前完成,竟至成了她的遗愿。 根本没有想到她走得那么快,那么突然。虽然她已经年老,虽然日渐消瘦,可她耳不聋、眼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