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唯有爱不可辜负

后记 唯有爱不可辜负

写这本书是朱崇芹女士最后的人生愿望,深憾未能在她生前完成,竟至成了她的遗愿。

根本没有想到她走得那么快,那么突然。虽然她已经年老,虽然日渐消瘦,可她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清晰。虽然知道她生命的最后阶段身体不舒服,可万万没有想到她那么快就与我们永别了。

2018年5月17日,笔者第一次采访朱崇芹女士,当时计划写有关郇华民教育生涯的每篇数千字的系列专题。她时年90岁,人清瘦,白发苍苍,爱笑,穿着干净朴素,很有亲和力。那天听她讲郇华民先生一生办学的故事,主要是纲要性的东西。

采访的第一印象,她是个知性、聪慧、胸怀开阔的人。

“来,我们加个微信,你扫我还是我扫你?”

我们惊奇,她如此高龄还会用智能手机并会使用微信,她的微信昵称是“老人家”。她自己戴上眼镜,一手执照片,一手查阅手机电话簿。

“国家发展,形势稳定,老百姓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普遍重视教育。所以我想,把老校长办学的事情好好写一写。”她开宗明义。

多次采访中,她家庭中长幼有序、安宁和谐的氛围也让我们印象颇深。小儿子郇春生温文儒雅,谦谦君子。夫妇俩侍候母亲接待客人,尽由母亲讲话,半字不扰。知识分子家庭的醇厚教养,让我们对朱崇芹女士和已故27年的郇华民先生肃然起敬。

三四次采访后,我们和朱崇芹女士已经很熟悉。每次采访中,她言必谈“老校长”,语气里满是理解、支持与崇敬。郇老去世已久,她仍细心保存着一切与他有关的资料,并分类整理,分袋保存。她说:“舍不得丢啊。”提起往事,她思路清晰,表述明白,严谨中有平和,崇敬中有客观……她要为弘扬夫君一生追求光明的不朽事迹和执着精神尽最后的努力。

最难忘的,是2018年9月19日那次采访中的两句“闲话”——

那是比较放松的傍晚时分,笔者说:“听话听音,我深切感受到,您对郇老,是真爱。”

她笑了,是那种坦然、舒展、甜蜜的笑,她昂起脸来,看着笔者,很诚挚很肯定地说:“是真爱!”

那一刻,她那么美!一生一世啊,伊人已去,岁月流逝,在她心里,爱情依然活着!笔者没有与一个如此年龄的长辈讨论爱情的经验,她鲜明率真的回答,出乎笔者意料,那是最高级、最简洁、最纯粹、最美好的回答。

也正是那一天,我们商定以一本书来详写郇华民与十所学校的故事。

此后渐渐熟稔亲密,交谈中多次互相确认为朋友,我们是小朋友。有时候,我们也称她朱老师。

2019年8月28日,得知朱老师小恙,笔者去看她。她坐在床上和笔者聊天。整个8月份,我们几乎每天晚上通电话,聊了大半个月,她想提示我们的内容,基本上已经讲完。我们就聊家常。她告诉笔者家中五个子女各家的情况——有惦念,也有力所能及的帮助,甚至告诉笔者她个人的经济状况,十分坦然也十分满足;她也问笔者的情况,笔者理解她是关心,遂如实告知,请她放心。那时候,笔者并不晓得,那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我们已然将彼此对家庭、对责任、对爱的理解相互交流,我们所沟通的内容既客观又真诚,可以说是知己之言。笔者难掩对她的崇敬,转述了我们一次采访之后的共同感慨:“娶妻当如朱崇芹。”这句话,表达了我们对她忠贞不渝爱情的深深敬意。她听了,先是哈哈一笑——这一次,她坐得比笔者高,笔者看见,她仰脸而笑时,下巴有美丽方正的轮廓,再次证明她年轻时曾是性格果断大方的美貌女子——笑过之后,她看着笔者:“哎呀,你们给我这么高的评价呀!”那语气里,有喜悦,有欣慰,也有一丝丝的甜蜜,更有一些沉稳、大气和雍容。像一朵轻灵透明的花朵,尽显通透之美!笔者很感动,为说出让她愉悦的话而幸福。

9月4日、10日,笔者分别与朱崇芹女士有较长时间的通话。因为知道她已经不能下床,且听她说话,时常有些气喘,笔者就不再打扰她。她也叮嘱笔者不要去看她,有事电话联系,省时方便。9月18日,惦记她的情况,笔者拨通电话,只是问好,通话时间很短。听她的长孙女汤泠泠转述老人家曾经说过:“离大去之日不远了。”并从容地安排好了后事。当时笔者想:老人家偶尔小恙,年纪大了,恢复慢一点,又是子贤媳孝,慢慢调养,就会好的。我们有信心书稿能够经过她的审阅再出版。

9月21日晚上,听说朱老师病情不轻,我们当下商议第二天上午就去看望,并征求汤泠泠的意见,她说奶奶马上要去住院,等住了院,安定些再去不迟。

没想到,9月23日上午,接到汤泠泠微信:“奶奶于昨天晚上去世了!”

因为计划23日上午去医院,22日郇建生的夫人孟庆彩为老人家洗澡洗头,修剪指甲。晚上9点多,老人家坐在床上,和儿媳说话,说着说着睡着了……老人去得安详宁静,是大福气。笔者失去的,是最年长、最可爱的挚友,也是最智慧、最真诚的长者、老师。

此书的采写,对于我们,也是一场爱的洗礼。

所有与朱崇芹老人相处的时光都是美好的,所有为本书提供资料的家人、朋友,以及健在的、已故的相关书籍文章的作者都在这段追溯往事的时光里熠熠生辉,所有穷究细节真相、奋笔疾书的日日夜夜都将因朱崇芹女士忠贞、深沉、持久的挚爱,因郇华民革命的、纯粹的共产党员的一生而得永恒……爱是永恒的。我们有无数理由相信:她之去,必是去加入他的琴瑟和鸣!虽然他在另一个世界不说话,但他会一直看着妻子,他的心必定能感受到妻子的爱。他肯定也会说:“我是多么爱你!”

唯有爱,不可辜负。

唯有爱,绵绵不绝于天地间。

大地,从未忘记为她殚精竭虑、奉献青春与热血的儿女;

夜晚,从未忘记为她燃起烛光、驱走黑暗与凄冷的双手;

人们,更不会忘记为他们指明方向、带来坚定勇气与不泯希望的追光者——那时代的航标灯!

在本书出版之际,我们特别鸣谢中共连云港市委宣传部、连云港市委党史工办、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连云港市档案馆、连云港日报社、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台、东海县党史工办,同时感谢每一个为本书的采写作出贡献的人们。

光辉永在,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