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人类的杰作
中央代表团专列上,冷长明心潮澎湃,一夜无眠。
头一天,冷长明奉命从西昌飞到成都。一周前,成昆铁路已由成都铁路局新管处接管,铁道兵留下少数兵力收尾。
6月29日8时30分,成都东站。到了站台,看到欢送的人群和标语,冷长明才知道,成昆铁路通车庆典将于7月1日在西昌举行,作为建设者代表中的一员,他将跟随中央代表团,见证并亲历这无上荣光的时刻。
6月30日下午5时,离庆祝晚会召开还有三小时,参会的人们已迫不及待地进入西昌广场。除了彩旗、《毛主席语录》,他们带进会场的,有手电筒、开水、馒头,还有难以抑制的激动。
中央代表团的文艺表演精彩纷呈。曲终人未散,参会人员向着袁家山下的西昌火车站连夜进发。
天上星光璀璨。地上,电筒、汽车灯光组成的星河波澜壮阔。街道上、机耕道上,络绎不绝的汽车、拖拉机,满载着机关干部、县城居民、民兵驶向庆典现场。羊肠小道上,打着火把的彝族老人、年轻人和孩子从一座座大山、一条条沟谷出发,向袁家山靠近,向着黎明奔跑。
7月1日4时30分,手举花环的中小学生站满了车站一侧山头。
经过十二年艰苦卓绝的奋战,分南北两段建设的成昆铁路在西昌礼州接轨,标志着成昆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图为在西昌举行的成昆铁路通车庆典(摄于1970年7月1日)
6时,从一辆辆卡车上下来的人们拥上了主席台对面的公路。人们一宿未眠,脸上没有倦意,倒是眼里的光芒,逼退了垂挂天边的夜幕。
7时,袁家山砖厂至卫生防疫站背后被人海淹没。身着节日盛装的乡亲,也许有七八万人,也许有十万人。他们猜想火车的眼睛、鼻子、耳朵长什么样,他们期待不久的将来的某一天登上火车,他们议论着火车和马哪个会跑在前面,他们互相打听:“今天,毛主席他老人家来不来?”
太阳洒下万道金光。霎时,主席台上方,“庆祝成昆铁路‘七·一’全线通车大会”的巨型横幅熠熠生辉。
气球摇曳。彩旗招展。欢声雷动。锣鼓喧天。《东方红》《铁道兵志在四方》唱响,旋律响彻天宇。
汽笛长鸣,一列火车插满彩旗,从成都方向缓缓驶来,稳稳停在主席台前。
伸长脖子的人们尚未看得真切,又有汽笛声从昆明端传来。
成昆线通车了!现场沸腾了!
9时整,中央代表团登上主席台。
同一时间,两百公里外的攀枝花,十天前才基本建成的攀枝花钢铁厂1号高炉成功炼出了第一炉铁。当火红的铁水从出铁口喷涌而出,人们眼含热泪,为这历史性的一刻振臂欢呼。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为成昆铁路发来的贺电千字不到,却几次在人海之中,掀起掌声的巨浪。
这是成昆铁路的通车庆典,是成昆铁路沿线群众盼望已久的时刻,是大凉山的节日。
也是建设者的节日。三十余万参建人员十二年接续奋战,建设的是一条铁路,依托的是一种信念,铸造的是一种精神,成就的是一个奇迹,承载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傲霜斗雪的风骨,披荆斩棘的记忆!
情到深处泪成行。冷长明伸手去揩,手刚放下,脸又湿了。
冷长明想起了牺牲的战友。他们的青春和热血,也曾如今天的庆典壮丽澎湃!
庆祝大会结束了,又像是刚刚揭幕。
1886年春的一天,莱茵河畔的德国曼海姆市,贝瑞塔·本茨驾驶着全世界第一辆汽车,去一百多公里外的普福尔茨海姆市看望母亲,并以此向世界证明,丈夫卡尔·本茨的这一发明已经取得了成功。这辆三个轮子的汽车经过一座村庄时,人们大跌眼镜,奔走相告。警铃声中,有人下跪祈祷,有人视她为女巫,慌乱地关上门窗。人们不敢相信,马车向前行走,却没有马在前面拉着。
开进大凉山的第一列火车制造的动静,比贝瑞塔驾车经过那座村庄时引发的震撼,不知大了多少倍。几十年没回娘家的悬崖村老阿妈,一连几天俯瞰万丈绝壁下的一线天,想看清火车长啥样。啥都没看到,她仍见天守着,“听它叫上一声也好”。腿脚不便的老木苏坐着滑竿,由十几个人轮番抬着,从几十公里外赶过来,蹲守一个通宵,只为眼见为实。听说安宁河边修了“铁的路”,很多人不敢相信,“泥巴路、石头路还没修平整,拿铁修?”不信的人中,不止一个两个,手拿钢钎、铁锤,一敲,再敲,听是不是“铁的叫”。敲了还不信,又张嘴咬,伸舌头舔。好不容易挤上火车的,到了终点站,死活不下车。无奈之下,司机只得“返场”,将火车“倒”出一截,重新进站……
7月3日,在昆明市东风广场举行的通车庆典,同两天前的西昌盛会一样,媒体只字未提。三线建设是不能走风漏气的国家战略,重中之重的成昆铁路,需要藏锋敛锷。
直到1974年3月22日,新华社以《穿越高山江河 列车一往无前》为题,揭开了成昆铁路神秘的面纱。不可为而为之,不可能成为可能。奔腾在中国西南部高山大川间的钢铁巨龙,以一往无前的雄姿穿越地质禁区,举国为之欢呼,世界为之瞩目。
仅仅是开始。更多桂冠、花环、掌声,如前方的站台翘首以待。
隐于暗夜的太阳,迟早跃上山巅,照亮大地。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向联合国赠送礼品被认为是成员国“不可剥夺的权利”,如何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展现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精神气象,展现神州大地的深厚人文、壮美河山,颇费思量。
一“城”一“路”在众多方案中脱颖而出。“城”是浓缩在手织挂毯上的居庸关长城,它是神州大地气象万千、中华民族血脉传递的缩影和象征。“路”是成昆铁路雕刻作品,是九十八位艺人花费两年心血的结晶,也是千里成昆线地形、地貌、桥梁、隧道和沿线风光的汇聚。在这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上,既能看到壁立千仞的大渡河峡谷、气势如虹的铁马大桥、直插云霄的天下第一柱,也能看到刚刚从隧道的黑暗里挣脱出来的火车急驰向前……
1974年10月,接收到来自中国的礼物,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笑逐颜开,高高竖起拇指。
各成员国历年赠送联合国的礼物琳琅满目,联合国将从中选出三件,颁发“特别奖”。苏联的“铸剑为犁”、日本的“和平钟”、泰国的和平佛塔……实力强劲的角逐者不知凡几。
1984年12月8日,美国纽约哈德逊湾,和煦的阳光为持续了两个多月的本届联合国大会即将闭合的幕布打上一层温暖的底色。揭晓悬念的时刻到了。联合国官员依次宣布,获得“特别奖”的三件礼物分别为:
中国,成昆铁路雕刻艺术品;
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带回来的月球岩石;
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模型。
“特别奖”自有不凡处。美国和苏联的礼物遥指茫茫太空,中国的礼物立足地球。想象力和创造力共同铸就打开未来的金钥匙,联合国为20世纪人类创造的三件杰作隆重加冕,其情也切,其意也深。
1985年,首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颁发,成昆铁路以开创十八项中国铁路之最、十三项世界铁路之最的成就,荣获特等奖。
1986年5月,以“交通与通讯”为主题的温哥华世界博览会开幕,成昆铁路大型立体模型最为引人注目。赞叹声此起彼伏,同行们心生期待:什么时候,可以一睹尊容?
时隔六年,国际隧道学术会议在成都召开。如愿以偿的外国专家先是目瞪口呆,再是交口称赞:“这是不折不扣的地下铁道,这是不可思议的世界壮举、天下奇观!”
一把火可以点燃另一把火。
一盏灯可以照亮无数双眼睛。
成都东站出站端起,昆明西站入站端止,全长一千零八十三公里,直接经过三十三个地、市、县、区,辐射人口约四千五百万的成昆铁路建成不到二十年,对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牵引、支撑作用,已如照亮长路的机车大灯,夺目耀眼。
大灯照耀田间地头。对于成昆线北段成都、乐山所属的九个农业生产较为发达县区来说,这是锦上添花。以农业生产总值的可比价格计算,这一地区1988年比1970年增长百分之一百一十八,彭山县水果产量十八年间增长四十三倍。对于农业基础很差的成昆线中段十一个县区来说,这是雪中送炭。新中国成立前夕,云南省楚雄州仅有十三辆汽车、四百五十六公里公路。成昆铁路穿越禄丰、牟定、永仁、元谋四县,荒僻的彝山,变得不再遥远。元谋县1988年种植蔬菜四点九万亩,通过铁路外运,销往全国二十三个省市的一百二十二个大中城市,外销突破十万吨,占全省外销量的百分之四十五。
大灯照耀工矿车间。铁路是一根藤,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的工矿企业,是结在藤上的瓜。1970年以前,成昆铁路沿线只有十三个冶金企业,到1988年,发展到三十八个。与成昆铁路同步建设的攀枝花钢铁厂,首开国内利用钒钛磁铁矿先河,所产重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攀钢的钢铁产量在全国钢厂中排名第五,钒渣产量占到全国八成。得益于成昆铁路释放动能,沿线铜、铅、锌、锡、金、银、铁、煤等数十种矿藏得到开发利用,煤炭、电力、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等工业企业发展迅猛,产值大幅提升。
成昆铁路建成通车后极大地改善了沿线各族群众的出行条件,不少人通过火车第一次走出大山。图为沿线群众满怀喜悦登上成昆线火车(摄于20世纪70年代)
大灯照亮街巷楼宇。新中国成立前的成都是一个典型的消费城市,随着成渝、宝成、成昆铁路相继通车,成都一跃成为西南地区交通枢纽,城市建设日新月异。1981年起的十年间,扩建城市道路七十公里,新建住宅一千三百万平方米。交通闭塞、市容落后,基本上没有现代工业的西昌市,在成昆铁路这根“超级杠杆”的撬动下,自1970年起的十八年里,新增人口十三点三万人,工业总产值增长十二倍。贵昆铁路、成昆铁路双支撑,强力助推昆明跨越嬗变。1970年至1988年,昆明城市人口增加了三十二点二万人,仅1978年,公用基础设施投资就达七点四一亿元。“火车拉来的攀枝花”,则完完全全是从无到有,从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变成雄伟壮丽的工业新城。1988年,行政区域面积达二千五百八十五平方公里的攀枝花市,已是我国西南首屈一指的钢铁工业城市。
大灯照耀山河大地。杜甫草堂、青城山、都江堰、乐山大佛、峨眉山、邛海、苍山、洱海、滇池、大观楼……成昆铁路沿线及辐射区域内不仅有数不胜数、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还有星罗棋布、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可望而不可即的遗憾,因成昆铁路建成通车得以弥补,昆明市1988年已有涉外宾馆二十八家,接待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的人数,较1983年增长二点九倍。乐山旅游局的统计资料表明,从1979年到1987年,该市接待国际游客数量年均增长百分之二十七点七,国内游客数量以百分之二十的年增长率递增。
大灯照耀发射塔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原料、装备、生活供应物资,主要依赖成昆铁路运送。二十年间,中心逐步建立起国际一流的发射测试、指挥控制、跟踪测量等六大勤务系统,1984年至1990年成功发射了六颗地球同步卫星。由中国参与经营的亚洲地区第一颗商用通信卫星“亚洲一号”,1990年在这里发射升空;截至当年,四十余个国家、地区的代表前往参观,其中十多个国家表达了卫星发射合作意向。
…………
“不可能建成”的成昆铁路,成了荣誉的包揽者,奇迹的代名词。
“狂暴的大自然必将使它成为一堆废铁。”推翻这一预言的奇迹,是否能够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