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锂离子电池简介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将电能与化学能相互转化并且可重复使用的电池,通过化学反应来实现能量的存储与释放。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蓄电池,锂离子电池具有平均输出电压高、自放电率小、没有记忆效应、工作温度范围宽、循环性能优越、可快速充放电、输出功率大、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工程领域,是新能源飞行器非常合适的一种能源。
1970年,首个锂金属电池诞生,其正极材料采用硫化钛、负极材料采用金属锂。这种电池虽然也可以充电,但其循环性能不好,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容易形成锂结晶,造成电池内部短路,所以一般情况下禁止对这种电池充电。由于锂离子具有嵌入石墨的特性,此过程快速且可逆,因此人们开始尝试利用这一特性制作充电电池。1990年,日本索尼公司发明了以碳材料为负极、以含锂化合物作正极的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只有锂离子存在。其中,石油焦炭和石墨作负极,材料无毒、资源充足,锂离子嵌入碳中,克服了锂的高活性,解决了锂金属电池存在的安全问题;正极采用钴酸锂,在充、放电性能和寿命上均能达到较高水平。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所采用的都是锂离子电池,俗称锂电池;锂金属电池因其危险性大,很少应用于日常电子产品。本书后文中的锂电池特指锂离子电池。
根据电解质材质的不同,锂离子电池可以分为液态锂离子电池(lithium-ion battery,LIB)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polymer lithium-ion battery,LIP)两类。这两类电池所用的正负极材料相同,正极材料主要采用钴酸锂、锰酸锂、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等,负极材料都采用石墨。其工作原理基本一致,主要区别是:液态锂离子电池使用非水液态有机电解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使用聚合物来凝胶化液态有机溶剂,或者直接用全固态电解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在安全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从而逐步取代液体电解质锂离子电池,成为锂电池的主流。表2-1所示为几种常见锂电池的性能比较。
表2-1 几种常见锂电池的性能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