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 无人机运动模型

7.1.3 无人机运动模型

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具有3个自由度的平移运动和3个自由度的旋转运动,共计6个自由度,其中姿态角定义如图7-5所示,飞行速度和角速度在机体轴坐标系下的定义如图7-6所示。其中,航向角ψ为机头朝向ib与北向N的夹角;俯仰角θ为机体纵轴xb与水平面的夹角;滚转角φ为由机尾部顺机身前视,机体轴右翼指向yb与水平面y的夹角。

图7-5  飞行姿态角定义示意图

(a)航向角;(b)俯仰角;(c)滚转角

图7-6 惯性坐标系和机体轴坐标系下的运动变量定义

(a)惯性坐标系;(b)机体轴坐标系

可建立6自由度无人机刚体运动学模型如下:

式中,pn,pe,pd——北东地坐标系下无人机平移运动的位移量;

u,v,w——机体轴坐标系下的平移速度;

φ,θ,ψ——无人机姿态角;

p,q,r——机体轴坐标系下的转动角速度。

不考虑风速时,有地速值等于空速值,即飞行速度,将空速转换为机体坐标系下的速度,即

式中,V为飞行速度;假设无人机进行无侧滑转弯,则有β=0。

基于刚体运动假设,不考虑无人机自身的旋转运动,可建立其运动模型为

式中,(x,y,h)——位置坐标;

γ——航迹角;

α——迎角,有γ=θ-α;

nv,nh——铅垂向和水平向的过载,

由空气动力学理论可得升力L和阻力D的计算如下:

考虑到无人机飞行过程中的迎角变化不大,气动力系数处在线性区域,可得

式中,CαL——升力系数对迎角的导数,又称升力线斜率;

C L0——迎角为零时的升力系数;

C D,min——最小阻力系数;

e——奥斯瓦尔德效率因子;

b——翼展长;

S——翼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