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5 太阳能电池/氢燃料电池/锂电池混合能源主动控制实验
1.实验目的
(1)了解太阳能电池、氢燃料电池、锂电池混合能源主动拓扑结构,以及太阳能电池、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的混合管理与控制方法。
(2)熟悉混合能源状态机能源管理策略,学习状态机能源管理策略的嵌入式部署方法,理解多能源功率流分配规则,明确主动能源管理策略的优势。
2.实验内容
(1)太阳能/氢燃料电池/锂电池混合系统状态机能源管理策略实验:阶梯型载荷功率剖面。
(2)太阳能/氢燃料电池/锂电池混合系统状态机能源管理策略实验:脉冲型载荷功率剖面。
3.实验设备及软件
本实验所需的主要设备包括光伏阵列模拟器、安全供氢系统、氢燃料电池、锂电池、MPPT控制器、DC/DC转换器、电子负载、电流电压传感器、混合能源管理模块、上位机、状态机控制算法代码、电子负载上位机软件、串口通信软件、ARM嵌入式集成开发环境,如表6-9所示。
表6-9 本实验所选用设备及软件
4.实验过程
1)设备连接
根据图6-33所示的实验系统架构,保持锂电池断开、暂缓氢气供应,将其他设备线路连接完成后,打开太阳能模拟器、电子负载、STM32开发板(即STM32数据采集器),以及上位机PC,并等待设备启动完毕。
2)状态机能源管理策略准备
本部分的主要目的是将6.1.1节中的状态机控制算法下载到STM32F767开发板中。本部分的算法嵌入式源程序(NE-FSM V1.0),经编译后,下载到开发板中即可。
3)电子负载功率剖面设计
打开上位机中的电子负载监控软件Load Monitor,在“配置”界面中设置通信波特率为115200,并选择对应的串口号,如“COM3:USB-SEARIAL”,其他参数默认即可。在软件主界面选择“CW Mode”(功率模式),并在右侧“程序”选项卡中选择“工作模式”为“连续”,然后参照以下两个功率剖面示例设计载荷。
图6-33 太阳能/氢燃料电池/锂电池混合能源主动控制系统架构
(1)阶梯型功率剖面:功率先逐级增大再逐级下降,每级需求功率所占被测对象额定功率的百分比依次为0%→10%→30%→60%→90%→60%→30%→10%→0%,且每级持续5 s,如图6-34(a)所示。
(2)脉冲型功率剖面:主要测试燃料电池的大功率启动特性,以及对载荷极端跳变时的适应能力,可作为判断能源管理策略合理性的依据。其中,电子负载依然采用定功率模式,加载功率序列占燃料电池额定功率的百分比依次为0%→50%→0%→60%→0%→30%→0%→20%→0%→10%→0%,每步持续时间5 s,如图6-34(b)所示。
4)启动电子负载并测试功率剖面加载程序
从软件界面切换回“面板控制”,从电子负载面板按【P-set】键,输入“0”,按【Enter】键,使电子负载初始保持在零功率。然后,在上位机软件主界面中再次将控制切到“PC控制”状态,将电子负载切到“Off”状态,并在电子负载显示面板上确认处于“Off”状态;单击“运行”按钮,从负载显示面板观察功率加载情况是否按照设定程序加载,若未按设定加载,就重新检查并设定加载程序。
5)启动光伏阵列模拟器
为光伏阵列模拟器上电,待初始化完成后,设置光伏阵列模拟器的工作模式和参数,详细设置过程可参见3.3.2节。本实验所需设置的太阳能电池工程参数如下:
图6-34 负载指令
(a)阶梯型功率剖面;(b)脉冲型功率剖面
·最大功率点电压(Vmp)=30 V
·开路电压(Voc)=36 V
·最大功率点电流(Imp)=3 A
·短路电流(Isc)=3.26 A
6)启动燃料电池并确认状态反馈正常
堵住氢气软管出口,打开高压氢气瓶的阀门,调节减压阀,将输出压力调节至氢燃料电池进气口的允许压力范围(0.5~0.6 bar),手动脉冲式排气测试出口压力基本稳定后,将软管插入氢燃料电池进氢口,启动氢燃料电池,听到三声连续排气,表示氢燃料电池启动正常。然后,观察LCD和串口助手,确认流量计流率和氢燃料电池电压显示正常。
7)设置DC/DC稳压初始值为25 V
按STM32的【KEY1】键,将DC/DC输出电压设置为25 V,然后通过电子负载显示面板观察确认DC/DC输出电压设置结果,若电压显示不正常,可再次按【KEY1】键。
8)接入6S锂电池并确认电压和电流采集正常
将锂电池接入电路后,观察显示屏和上位机串口助手数据栏窗口,确认锂电池电流显示是否正常。此时,锂电池电流可以为负值,表示处于充电状态。
9)启动状态机能源管理算法
打开上位机的串口助手软件,打开串口接收,确认回传电流和电压等状态信息正常后,按【KEY0】键即可启动状态机能源管理算法。
10)启动测试工况
单击电子负载上位机软件“工作模式”栏下方的“运行”按钮,启动加载功率剖面,通过电子负载面板显示屏观察功率加载是否正常。若正常,则等待测试结束;若未加载成功,则停止程序加载,检查并确认通信正常、已经切换至“PC控制”、电子负载处于“On”状态,然后重新运行功率剖面序列,直至功率剖面运行完毕,自动停止加载。
11)结束实验
首先,单击串口助手界面的“保存窗口”按钮,将数据保存。其次,依次断开锂电池、光伏阵列模拟器,在电子负载软件界面上关闭负载,使其处于“Off”状态,切换至“面板控制”,关闭电子负载电源,再关闭STM32开发板电源。最后,关闭氢气瓶阀门,断开燃料电池进氢软管,并将剩余氢气排入氢气柜或窗外。
5.讨论与思考
(1)实验过程触发了哪些状态机规则?实际输出与理论输出是否一致?若不一致,请分析原因。
(2)分析状态机能源管理策略相较于被动式能源管理策略的优势和劣势。可从耗氢量、锂电池和燃料电池健康工作条件的角度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