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抗生素
抗肿瘤抗生素
抗肿瘤抗生素通过抑制酶的作用和有丝分裂或改变细胞膜来干扰DNA。抗肿瘤抗生素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广泛用于对癌症的治疗。抗肿瘤抗生素主要有更生霉素、丝裂霉素、博来霉素、阿霉素等。
●更生霉素(又名放线菌素D)
【临床应用】主要是霍奇金病和神经母细胞瘤有较突出的疗效,尤其是控制发热。对绒毛膜上皮癌疗效较好,对睾丸绒毛膜上皮癌也有效,但疗效较差。一般均与其他药物合并应用。
【用法用量】
1. 静滴 一般剂量成人每日300~400μg,溶于5%葡萄糖液500mL中,10天为1个疗程。
2. 静注 剂量同上,溶于生理盐水20~40mL中,每天1次注入,10天为1个疗程。
【不良反应】
1. 胃肠道反应 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少数有口腔溃疡。
2. 骨髓抑制 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但较巯嘌呤、甲氨喋呤轻。
3. 其他 有的病人可有脱发、皮炎、发热或肝功能损伤等。
●丝裂霉素(MMC)
【临床应用】
1. 对消化道癌如胃癌、肠癌、肝癌、胰腺癌等疗效较好。
2. 对肺癌、乳腺癌、宫颈癌、绒毛膜上皮癌等也有效。
3. 恶性淋巴瘤。
4. 癌性胸、腹腔积液。
【用法用量】
1. 静注 成人每次3~4mg用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10~20mL溶解,每周1~2次。40~60mg为1个疗程。还可采用10~30mg,每2~3周1次。也可将药物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00mL中静滴(在1小时内滴完)。
2. 动脉注射 剂量同静注。
3. 腔内注射 尽量抽净积液后注入4~10mg,每5~7天1次,4~6次为1个疗程。也可作膀胱内灌注。
4. 口服 每日2~6mg,总量100~150mg为1个疗程。
【不良反应】
1. 骨髓抑制 主要是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后者尤其显著。有的病人可有出血倾向,恢复亦较慢。
2. 胃肠道反应 有的病人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但一般较轻。
3. 肝、肾功能障碍 少数病人可出现。
4. 口腔炎、乏力、脱发 有的病人可出现这些症状。
5. 膀胱炎、血尿、胸膜炎 膀胱内灌注可引起膀胱炎及血尿。胸腔内注射可出现胸膜炎,但一般不严重。
●博来霉素(BLM)
【临床应用】头颈部、食管、皮肤、宫颈、阴道、外阴、阴茎的鳞癌和霍奇金病及恶性淋巴瘤、睾丸癌等,亦可用于治疗银屑病。
【用法用量】肌内、静脉及动脉注射,成人15mg/次,1 次/日或2~3次/周,总量不超过400mg。第1次用药时,先肌注1/3量,若无反应再将全部剂量注射完。静脉注射应缓慢,不少于10分钟。
【不良反应】骨髓抑制轻微,常见注射后发热反应,偶见因过敏性休克而死亡。可引起皮肤色素沉着(特别是骨隆起处,如踝部)、指甲变色脱落、脱发、口腔溃破、食欲不振等。长期用药可致肺纤维化,可因肺功能不全而死亡。
●阿霉素(ADM)
【临床应用】
1. 急性白血病(淋巴细胞性和粒细胞性)。
2. 霍奇金病及恶性淋巴瘤。
3. 乳腺癌、支气管肺癌、胃癌。
4. 骨及软组织肉瘤。
【用法用量】静脉或动脉缓慢注射,临用前加生理盐水溶解(浓度为2mg/mL),成人50~60mg/次,1 次/3~4周,或20~30mg/周,连用3周,停用2~3周后重复;儿童用量约为成人的一半;总剂量按体表面积不宜超过450mg/m2,以免发生心脏毒性。
【不良反应】常见脱发、骨髓抑制(白细胞约于用药后10~14日下降至最低点),心肌毒性,亦可出现胃痛、腹泻或全胃肠炎、高尿酸血症和肾脏损害等。注射时静脉外溢可出现疼痛、组织坏死甚至蜂窝织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