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不到“现在的”太阳
见不到“现在的”太阳
问你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今年元旦你早上7点钟起床,这件很平常的事,应该是时间问题,还是空间问题?你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这当然是时间问题。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你元旦那天正在晨练的时候,你远在美国的亲友们“这个时候”在做什么?他们居然还生活在去年!
此时也许正在为欢庆除夕夜作准备呢!如果打电话互致问候,竟然是两年间的“历史会谈”。那么,这仅仅是时间问题吗?显然,此时必须要回答:你指的是什么地方的早晨7点钟:北京的?莫斯科的?纽约的?因此,看起来是简单的时间问题,却必然包含空间的概念。
那么,空间就离得开时间吗?例如,当你在万里无云的夜晚观赏美丽的星空时,你在天幕上看到的是“空间”,还是“时间”?你也许认为:这当然是空间!这是由远近的星辰组成的立体空间。其实不然,这样的空间也绝不能脱离时间而单独存在!
这是因为我们是用眼睛观察世界的,“看”东西必须依靠光,只有当光进入眼睛时,我们才感觉看到了。虽然光的传播速度极快,每秒钟可以走30万千米,但绝对不可能变成“无限快”。
因此对于任何物体,我们是绝对不可能“马上”看到的。当然,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观察的距离太近,与光速相比,差距实在太大,因此,这样的时差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一旦用眼睛去观察遥远星际时,由于距离一下子拉得极大,“光速”问题就马上突出起来了。
例如,我们观赏日出,当太阳的光辉从地平线突然跃入眼帘时,大家都会兴奋地欢呼起来。但是你也许不曾想到:由于太阳离地球约1.5亿千米,尽管走得极快,阳光也要经过8分钟才能到达地面,因此,我们看到的“日出”,应该是8分钟以前太阳的影像,“现在”的太阳,却早已高挂天空,我们欢呼的只是太阳的“历史功勋”。
因此,除非我们有本领直接到达太阳的表面,否则我们永远看不到“现在的”太阳。如果在“日出”时太阳突然消失,那么也要等8分钟后才能感受到“暗无天日”的苦难。
这就是爱因斯坦的时空观:离开了空间,就谈不上时间;离开了时间,同样谈不上空间,二者应该熔为一炉,合为一体。
因此,我们夜晚所看到的天幕,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立体空间,而应该是一部“时空合一”的宇宙历史电影。那些点点繁星,每一点所代表的时间都是不相同的。有的是几十年前的景象;有的则是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几十亿年前的画面。它们穿越了漫长的时空,到达我们的眼睛里。尽管都在用极高的光速“拼命奔来”,但都已是很早以前的历史事实了。想必此时此刻有许多的星体已不是风华正茂,而是风烛残年;有的甚至早已寿终正寝、烟消云散了,但在我们的这片夜空中还在演绎着宇宙不同时间的历史故事。在浩瀚的宇宙中,时间、空间相互纠缠一起,无论如何也难以分开了。
现在,再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有可能生活在其他的星球上,并且用精密的仪器来反观地球,那么,我们也是永远看不到“现在的”地球。但我们却能看到地球过去的历史:人类祖先的起源,秦汉帝国的风采,鸦片战争的苦难……
我们不是为6500万年前恐龙的绝灭争论得不亦乐乎吗?现在已知“室女星座”中有的星系离我们大约有6500万光年的距离,如果那里存在一颗“地球”,而且也演化出了智慧生命,他们高度发达的文明也许大大超过我们,可以用更先进的手段将地球看得一清二楚。那么,他们“现在”看到的是什么呢?正好是当年恐龙灭绝的真实状况!
因此,我们何必要争得面红耳赤呢?问一问他们,不是都解决了吗?当然,如果你要打电话给他们,他们再答复你,你就必须是一位极其高寿的老人,因为那将是1.3亿年以后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