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对地球生物的影响

日食对地球生物的影响

1987年9月23日,我国发生过一次罕见的日环食天象,那是我国20世纪见到的最后一次日环食。

我们在前文中已经详细地向大家介绍了日环食的情况。其实,日环食是日食的一种。由于月亮离地球的距离较远,月球只能挡住日面中心大部分,在太阳边缘剩下一圈光环,故称日环食。

这次日环食地带,从新疆边陲博乐市起,经乌鲁木齐、太原、上海延伸到太平洋,横贯我国中部长达4000多千米,宽度达150~200千米。

日食对环境和人体有哪些影响呢?人们还记得1981年7月31日中午那次日食,黑龙江省漠河的食分达0.96。

据当时记者在现场观察到:当日食来临时,天空随之转暗,仿佛黄昏来临,10分钟内气温迅速下降8℃,天空中的鸟儿急速地飞入林中的草丛,地面上的公鸡啼鸣,母鸡领着鸡雏迅速归窝,蚊子也顿时活跃起来……

img86

蜜蜂在日食前返回蜂房

在我国古代的日食观测记载中,也有关于气温骤然下降,有时还伴有大风的记录。日食既然要影响环境,也必然会影响到生物。

据国外研究者观察发现,在日全食时,蚂蚁会静止不动;蜜蜂在食前半小时就开始返蜂房,不再外出,直到日食过后1小时才大量飞出;大头金蝇在日食环境中可发生形态变形;白天活动的飞禽,日食时活动减少,而夜间活动的鸟类却开始活跃;信鸽在日食时会失去定向能力……

自然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对人体产生相应的影响。日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与日食食分大小有关,日全食时影响最大。

1980年2月16日,那次日全食,上海中医学院科研小组的同志前往全食地昆明,和当地医务人员一起,对5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综合检查,结果表明70%以上的病人原有的主要症状加重,直到日食后两三天,病人的血压、脉搏、交感神经兴奋性才逐渐恢复到日食前的水平。

国内外许多观察记录表明,日食对环境及人体有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由于日食时月球遮住了太阳,使地球上的光线、温度、磁场、引力场、微粒辐射等物理因素发生短暂的突变所引起的。

但是这种影响是局部、十分微妙的,加上一个地方遇上日食的机会又较少,科研部门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不深入,掌握的资料也不够充足。日食为什么会对地球上的生物产生这些奇观的影响呢?要解开这个谜底,还有待于科学家们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