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全食的发生与“倍利珠”

日全食的发生与“倍利珠”

日食共有3种: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当月亮“跑”到太阳和地球之间,而且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月亮有一条长长的“尾巴”——月影。这时,月影就一直伸到了地面上。地面上处于月影范围内的人,就看不到太阳了,因为月亮挡住了它。

为什么月亮能把太阳挡住呢了?这是因为:太阳的直径是月亮直径的400倍,月亮当然比太阳为小,但是,月亮离地球要比太阳离地球近400倍之多,这样一来,太阳虽然比月亮大400倍,但却由于距离远400倍,正好抵消。所以从地球上看起来,月亮就和太阳的大小差不多。于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小小的月球就能把巨大的太阳几乎完全挡住。

严格地讲,月亮挡掉的是太阳的光球。日冕很大,月亮挡不住它。当然,介于光球和日冕之间的色球层,也是足够大的,所以月亮也不能把它整个都遮掉。

在一切自然界现象中,没有什么比日全食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了。一到了预报的日食开始的时刻,千万双眼睛注视着天上的太阳。

人们可以看到:太阳圆面的西边缘,有黑暗的影子在逐渐地遮挡着它,一向光芒四射的太阳圆面,慢慢地减少了。开始是缺了边,接着越遮越多了,最后成为弯弯月牙似的一钩,暗淡的光辉代替了光芒四射的太阳光,黄昏代替了晴空万里的景色。

转瞬之间,太阳被月亮遮盖得只成一丝光线,就在这最后光明消失之前,太阳边缘突然冒出像“珍珠”一样的光彩。

它的出现只有1~2秒钟的时间,接着,太阳就全部被月亮遮挡,日全食发生了。

人们可以见到:原来的太阳位置上,变成暗黑的开亮圆面。天色突然变暗,犹如夜幕降临。于是,雀鸟归巢,鸡鸭回窝;活跃的自然界暂时成为寂静的天地。这时候,在地平线上可以看见一圈像朝霞一样的淡红光辉。

这是被日食区域以外的大气反射形成的现象。在地平面上的行星和比较亮的恒星,都出现在这个昏暗的天空里。同时,气温迅速下降,有时候有一种“日食风”吹刮起来。

在暗黑的月亮周围,镶着淡红色的光芒,那就是太阳的色球层,它里面喷射出来的红色“火焰”就叫“日珥”。还有那银白色的光芒,那就是太阳的外层大气,叫做“日冕”。不知道有多少人以惊奇的眼光来注视着这罕见而壮丽的自然现象。这是多难得的机会啊!

但是,日全食的时间是很短促的,最长也只不过7分半钟。

当月亮继续往前移动的时候,太阳的西边缘就露出一丝亮光,阳光再次普照大地,真如阳光初来,清晨再现。同时,鸡鸣雀躁,直到太阳逐渐恢复光明,整个大地又再成为欢腾世界。日全食的整个过程,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日全食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在一圈光环之上似乎镶嵌了一颗光彩夺目的钻石,或者说像是一颗又大又亮的珍珠。这就是“倍利珠’。“倍利珠”从何而来呢?

img62

“倍利珠”

前面已经谈到,月亮并不是一个光光滑滑的圆球,而是山峰林立,“海洋”遍地。有时,月亮差不多已经把太阳光球完全遮住了,却还有那么一个山谷,在月亮边缘造成了一个小小的“缺口”,太阳光还可以穿过它射到我们这里来。因此,周围虽已黑暗,这缺口却依然明亮如故。在这种强烈对比之下,它就显得分外耀眼,恰似一颗宝珠在黑暗里大放异彩,所以它才获得了“珠”的美称。

人们形容一件事情存在的时间短暂,往往使用“昙花一现”这个成语。但是,倍利珠存在的时间比蕙花一现还短促。因为,当月亮在它的轨道上继续移动时,刚才提到的那个小“缺口”立刻就消失了。

这时,或者是真正的全食开始了,整个光球被天衣无缝地盖了起来,或者是全食已经宣告结束,大块的光球重新开始从月亮背后露了出来。无论是上面两种情况中的哪一种,都表明了刚才的那颗“珠”已经不复存在了。所以,要给倍利珠照个相是很不容易的。只有非常善于“抢镜头”的人才能把它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