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元素的发现与日食
太阳元素的发现与日食
氦是地球上最轻的元素之一,仅次于氢。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氦排列在第二位。氦的英文单词是“Helium”,来源于希腊文单词“Helios”,意思是“太阳”。因此,氦也被称为太阳元素。但是,氦元素和太阳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要把它叫做太阳元素呢?
这一切都得从一个日食说起。1868年发生了一次日食。在日食期间,日珥的光谱观测获得成功。天文学家们在分光镜中看见了几条谱线,其中一条是从来没有见到过的黄线,它像钠的谱线,但不是钠的谱线。钠的谱线波长是589纳米(5890埃),而这条黄线是587.5纳米(5875埃)。
因此,对于是否有这条黄线存在,科学家之间产生了分歧。有的肯定地说,它就是钠线;有的则说,这不是钠,它是只有太阳上才有的一种未知元素,并把它叫做氦,意思是只有太阳上才有。
天文学家推测,氦是很轻的气体,因为它浮在太阳的高层大气中。氦只存在于太阳高层大气中吗?有人不相信,于是开始在地球上寻找。
这当中出现了一段插曲:英国物理学家莱列伊在精密测定氮的重量时,发现从氨中提取的氮和从空气中提取的氮重量不同。他怀疑从空气中提取的氮不纯,很可能混进了比氮重的气体。为了尽快弄清为什么从氨中提取的氮比从空气里提取的轻,他邀请著名化学家拉姆泽一道研究。
在研究当中,拉姆泽想起100年前卡文迪什的一个实验。1785年卡文迪什在从空气中提取氮的时候,发现玻璃试管中有一种气体形成的小气泡,无论怎么敲击总不和氧化合。拉姆泽想:莱列伊大概和卡文迪什碰上同样气体了。
于是他在更大的规模上重复卡文迪什的实验。经过大量实验,1894年,拉姆泽查明了这种不和氧化合的气体的身份:这是一种新的气体,名字叫氩。它是一种惰性气体。
氩发现以后,拉姆泽以为大功告成了。可是没过多久,有人指出著名的旅行家诺尔登舍尔德从挪威带回一种钇铀矿,可以分解出一种不同氧化合的气体,这种气体的光谱不是氩的光谱,而有黄色明线,很像太阳上氦的光谱。
为了弄清这是什么气体,拉姆泽想了好久。一次他想起了25年前在日珥光谱中发现的黄色明线——氦元素。啊,钇铀矿中分解出来的气体不就是氦吗!几乎在同一时间,瑞典物理学家兰格列也发现了氦。
从此,“只有在太阳上才有的”氦在地球上报户口了。氦是一种很轻的元素,仅比氢重,在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上占据第二位。它是很好的冷却剂,经常用来充填高空科学气球。繁华的闹市区闪烁的黄蔷薇色霓虹灯中也是充的氦气。早年“只有在太阳上才有的”氦,已为人类造福了。
在发现氦元素的过程中,日食起到的作用可真不小啊!如果没有日食,也许人类永远也不会发现“太阳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