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外学前教育简史-张宗麟学前教育思想精要

中外学前教育简史-张宗麟学前教育思想精要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此,张宗麟还对幼稚教育的服务对象做了细致的分析,认为农家妇、工厂女工等,由于忙于生计,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应该有人替她们照顾孩子。张宗麟认为,只有通过以上这些措施,才能克服当时中国幼稚教育的顽疾,充分发挥幼稚教育培养人才的奠基作用。在揭露中国幼稚教育存在的弊端的同时,张宗麟对学前教育的本质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三)幼稚园课程思想幼稚园课程思想是张宗麟幼儿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外学前教育简史-张宗麟学前教育思想精要

(一)幼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张宗麟非常重视幼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他认为幼稚教育之重要是由儿童对人生、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所决定的。儿童在人生中之重要,表现在:“在生理上,此期儿童最易遇到危险,正如初放之芽,最易被虫蚀;在心理上则所有影响最深,几乎一生不消。”因此,对儿童如果没有良好的教育就将影响到他的一生。儿童对国家、对社会之重要,则表现在:为国效劳之壮年国民或为国家败类之壮年国民,追溯其根源,“莫不如童年时代造成之”。同时他指出,“据人口调查,儿童自三岁至六岁死亡率大……倘能有良好的保护与教育,使婴儿皆长为成人,更能表现其个性,则国家社会之进步,必速于今日”。他还指出:“吾人爱国热忱,发于理智者少,而发于情感者多。然而永久的情感,非一时所能造成,必日浸月润,然后根深蒂固,虔心不改。吾人倘以国民为必须爱国者,必须为社会服务者,则其教育当自最初级之教育开始,此教育为何?即幼稚教育也。”总之,在他看来,不论从儿童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说,还是从国家社会利益的角度来说,幼稚教育都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他认为幼稚教育之所以重要,也是由它在学制上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幼稚教育“为学制上一切教育之起点也”。它不但与小学低年级关系最为密切,是“小学教育之基础”,而且对中学大学教育也有重要的影响,他说:“非独小学生,即中学生大学生许多习惯、性情,亦可以幼稚园养成之,如研究的态度、对人的品性等,皆奠基于此。”

最后,他还从幼稚园与家庭的关系方面指出,幼稚园是家庭托付儿童的第一场所,是与父母接触的第一种教育事业。许多家庭,由于父母各有职业,又各有其他事务,不能承担子女教育之责,于是便把子女托付于幼稚园;也有许多家庭,父母虽然有闲暇的时间,但因学识关系,对于子女往往爱而不知教,也需要幼稚园的帮助。因为幼稚园有专门人才,只有在幼稚园,儿童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同时,幼稚园不但直接担负着教育儿童的责任,还可以通过发起组织母亲会等形式对家长进行教育方法方面的辅导。

可见,张宗麟对作为最初级教育的幼稚教育非常重视,他根据多方面的分析对幼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充分肯定。

(二)幼稚教育的服务对象和发展方向

1.幼稚教育的服务对象

张宗麟认为,幼稚园为谁服务的方向性问题至关重要。他指出,“世界上第一个幼稚园是产生在穷乡的,世界上幼稚园的发达也是在贫民窟里”。但是,在社会变迁过程中,本为贫困幼儿开设的幼稚园,反被富人用了。中国的幼稚教育也一样,幼稚生也都是来源于比较富裕的家庭。他认为这极不合理,因为富太太们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本就有时间教自己的孩子,而穷困母亲“每天不是进工厂做工,便是到田里去做活”,反而她们的孩子却与幼儿园无缘。若幼稚教育一直这样发展下去,“幼稚园将变成富贵孩子的乐园……这种幼稚教育必定渐归消灭”。为此,他指出,“幼稚园若是为着整个民族的教育之一,那么非转移方向,从都会转到乡村与工厂区去不可”。对此,张宗麟还对幼稚教育的服务对象做了细致的分析,认为农家妇、工厂女工等,由于忙于生计,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应该有人替她们照顾孩子。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张宗麟非常拥护陶行知提出的幼稚园下乡进厂运动。1927年11月,他与徐璧、王荆璞一起协助陶行知创办乡村幼稚园。

2.幼稚教育的发展方向

1925年10月,在对南京、苏州、杭州宁波等地的幼稚园进行考察后,张宗麟指出,中国当时的幼稚教育存在教会垄断和社会漠视的症结,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四个补救办法:一是“停办外人设立之幼稚师范及幼稚园”。政府应该依据国家教育法令限期停办外国人设立的幼稚师范及幼稚园。二是“严定幼稚师范及幼稚园之标准”。他认为,在停办外国人所设幼稚师范及幼稚园之后,为免除未来的弊端和创设独立国家的教育精神,要严定幼稚教育的标准。三是“筹设幼稚师范并检定幼稚教师”。停办外国人所设幼稚师范后,筹设本国的幼稚师范,并使“从前受过非正式幼稚师范教育之幼稚园教师,皆须受国家检定,方许其从事职业”。四是“鼓起社会之注意”。他认为这是根本方法。张宗麟认为,只有通过以上这些措施,才能克服当时中国幼稚教育的顽疾,充分发挥幼稚教育培养人才的奠基作用。

在揭露中国幼稚教育存在的弊端的同时,张宗麟对学前教育的本质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他指出,未来的幼稚教育“是普及的”“是必定为某个集团(国家或其他)或某种思想训练幼稚儿童的”“是‘教’与‘养’并重的”“是与家庭沟通的”“是与小学联系的”“必定训练儿童有集体工作的精神,免去个人单独行动的散漫行为”“必定引用科学的养护法”“必定有它的一贯主张”“幼稚教师除了为着维持自己的生活外,最重要的任务还是为着实现理想”。

(三)幼稚园课程思想

幼稚园课程思想是张宗麟幼儿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课程的本质是活动

与陈鹤琴、张雪门的课程本质观相比,张宗麟对课程本质的理解更加宽泛。他指出,“幼稚园课程者,由广义地说之,乃幼稚生在幼稚园一切之活动也”。它包括“一切教材,科目,幼稚生之活动”。关于幼稚园课程的划分,他认为有两种情况:一是按照儿童的活动划分,课程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开始的活动,即幼稚生初入园时必须养成的习惯,也就是人生最基本的习惯,如放手巾、认识教师和同学,以及初步的礼节等;二是身体活动,即强健身体的习惯与技能,如各种卫生习惯、跑步、跳、爬等;三是家庭的活动,如反映家人之间的关系、礼仪,以及家庭事务的活动;四是社会活动,即养成公民素质的教育活动,包括各种节日、同伴关系的活动等;五是技能活动,即培养儿童适当表现自己的活动。另一种是按学科划分课程,具体可划分为音乐、游戏、故事、谈话、图画、手工、自然、常识、读法、识数十个科目。其中每一个科目又包括一些小项目。例如,音乐包括听琴、唱歌、节奏动作、弹奏乐器,游戏包括个人游戏和团体游戏,故事包括听、讲和表演,图画包括自由画、写生画和临摹画,手工包括纸工、泥工、缝纫及竹木,读法包括认字、短句故事等。“总之,无论以儿童活动分类或以科目为课程之单位,教师决不可拘泥于某时当教何种课程,致使贻削足适履之讥也。”

2.幼稚园课程的来源及其厘定和编制要点

幼稚园课程的设置要满足幼稚生的需要及社会的希望。但由于6岁以下的幼稚生与社会发生的关系比较少,满足其自身的需要则更为重要。对幼稚生来说,“在身体上各种动作,大致能做,而心理上之发展尤为迅速,求知、想象、模仿……诸般活动,件件勃发,幼稚园课程即可循此而得其端倪”。

幼稚园课程内容来源有四个:一是儿童自发的活动;二是儿童与自然界接触而产生的活动;三是儿童与人、事接触产生的活动;四是人类流传下来的经验,合乎儿童需要的部分。这四个方面的活动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具有完整的目的,形成合理的课程。

张宗麟认为:“生活便是教育,整个的社会便是学校。”这是厘定一切学校课程的总纲领。幼稚园课程的厘定要根据一般的课程标准,但是,由于幼稚生的生理与心理还不成熟,厘定课程时还应注意:一是多注意动的工作,为儿童提供充分的动的机会。二是鼓励幼稚生多与自然界接触,保持他们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三是要多注意儿童个体的小社会,为儿童提供充分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四是多注意儿童的直接经验。

根据以上原则,编制课程时应注意:一是幼稚园的课程不能用科目来编制。二是教师对幼稚园的课程要有一个通盘计划,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决定课程内容。三是每一个课程单元,长短不拘,但要段落分明。四是教师的责任是拟定大纲、预备教材、指导儿童进行活动,而不是强迫儿童去做,更不是代替儿童去做。

3.社会化的幼稚园课程思想

张宗麟在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幼稚园的社会》一书中提出了他的社会化的幼稚园课程思想。他认为,幼稚园课程中应增加“社会”科目,因为幼稚园的一切活动都具有社会性,幼稚园的儿童之间也进行社会性交往。而且,“幼稚园的一切活动,由广义来说,都是‘社会’。”其中最有独立性的只有“自然”,但是幼稚园的“自然”绝不是“纯粹的自然研究”,必定是与人生有密切关系的自然元件,涉及人生也就是“社会”了。(www.daowen.com)

那么,确立幼稚园社会化课程的根据是什么?张宗麟指出,“无论哪级教育的课程,只有两个根据,好像人类只生了两只脚。这两个根据,一个是成人的生活社会,一个是孩子的生活”。社会是极其复杂的,整个的社会有三个方面:一是过去的历史的关系,二是现代的各方面关系,三是影响未来的情形。学校课程也就要包括这三个方面。但是,幼稚生年龄还小,对于社会的经验还很少,幼稚园要把整个社会课程都做完是不可能的。不过,孩子们对小团体的生活却是能领悟的,并且能做到单纯的“互助”“合作”等。这些需要孩子的直接经验。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儿童能够“领悟任何人生的、物质的,以及社会集团的、现代状况的一切,这种种领悟的能力,只有他自己的经验所能给予”。因此,设计幼稚园课程的社会科目,需要了解幼稚生的社会。

那么,幼稚园儿童的“社会”是怎样的一种社会呢?张宗麟指出,幼稚园儿童的社会不像成人的社会,它实际上是幼稚生的“生活状况”。幼稚生的生活状况是由直接经验组成的社会,脱离了儿童的具体的生活经验和其周围的社会环境,是难以理解儿童的“生活状况”的。然而,幼稚生的生活彼此之间的差异实在是太大了。课程设计者只能根据普遍的情况,来制定富有弹性的社会课程。

社会化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生活卫生、家庭邻里、商店邮局以及其他公共设施和名胜古迹等方面;二是日常礼仪的学习和演习;三是节日和纪念日活动;四是身体的认识活动和基本卫生活动;五是健康和清洁活动;六是各种集会和社团活动。

为了能充分保证社会课程对儿童的教育作用,实施社会活动时应做到:一是注重培养儿童互助与合作的精神;二是培养儿童对他人的爱怜情感;三是培养儿童具有照顾他人的品质;四是使儿童明了生活的根源;五是使儿童了解人类生活具有纵横两个方面。

课程内容确定之后,如何实施就成为十分关键的一环。张宗麟从教育学、心理学方面寻找理论根据,提出了应遵循的教育学原则和心理学原则:一是将学校生活与实际生活打成一片;二是既注意儿童的个别学习,又注意儿童之间的互助与合作;三是教师要做儿童的朋友;四是使儿童获得成功;五是通过继续不断地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六是激发儿童进行良好社会性行为的兴趣,达到教育目的;七是要注意对儿童社会性行为的交替培养。

除了上述几点原则之外,张宗麟还就开展社会性活动之前和与儿童共同开展社会性活动时的具体做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在开展社会性活动之前,教师要留心儿童的动作,相机予以帮助和指导;注意儿童临时的遭遇;必须儿童领会的事情,教师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向儿童提供有意的刺激,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在与儿童开展活动时,教师要为儿童准备丰富的原材料和适当的工具,原材料比现成的玩具有用,不必多买现成的玩具;鼓励儿童积极自由地活动,但教师要适当指导,引导儿童思考;教师要掌握好活动的过程,适时地结束和总结活动。

(四)论幼稚园教师的培训

张宗麟十分重视教师的培养和训练。他认为幼稚园教师的任务实际上重于小学教师。它包括养护儿童,发展儿童身体,与家庭联络并谋家庭教育改良之方,研究儿童等。其中尤以养护儿童为幼稚园教师最重要的责任。为此,必须对幼稚园教师进行专门的培养和训练。

1.幼稚园教师的培养

幼稚园教师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幼稚师范学校进行的。为了使幼稚师范学校能够培养出健全的幼稚园教师,他对幼稚园的设置、招生条件、课程安排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首先,他认为师范教育是国家事业,绝对不能容许外国人、教会或私人包办,国家对师范教育应负完全责任,幼稚师范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对外国教会所办的幼稚师范,政府急宜令其立即停办,同时在各省宜从速筹设幼稚师范。

其次,他认为幼稚师范应以培养健全的幼稚园教师为目的,招收初中毕业以上之学生,年龄在16岁以上,身体健康,富有爱国心,真诚爱儿童,有优良基础知识和善能变换之思维者,对他们进行三年或二年之专门师范教育。同时,他还特别指出,幼稚园教师非为女子之专业,必须有男子加入。这在当时无疑是一种富有创见的主张。

张宗麟还认为,幼稚师范为了培养健全的幼稚园教师,绝不能搬用教会设立的幼稚师范那种养成牧师式之教师的课程。为此,他对幼稚师范的课程设置提出了以下标准:

(1)公民训练组。含本国史、本国地理、世界史概要、社会学、最近世界概况,占15%。

(2)普通科学组。含科学入门、应用科学、生物学、应用数学、簿记,占15%。

(3)语文组。含国文、国语、英文(非必要),占10%。

(4)艺术组。含图画、手工、烹饪、家事学、音乐,占15%。

(5)普通教育组。含教育学、教育心理、教育史、普通教学法,占10%。

(6)专门教育组。含幼稚教育概论、儿童心理、儿童保育法、幼稚园各科教学法、幼稚园各科教材讨论、幼稚园实习、幼稚教育之历史及其最新趋势、小学低年龄教学法,占35%。

2.幼稚园教师的进修

张宗麟指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幼稚园教师,只靠在学校中几年的学习是不够的,还必须随时修养,以谋合于潮流,以求其业之进步。幼稚园教师的修养包括许多方面,有品性上的,有学问上的,也有能力、技术和其他方面的。

他认为幼稚园教师在品性上应继续如求学时代之朴素诚笃;在知识上须多读书,每日规定读普通书报几种、教育书报几种、幼稚教育书报几种;同时,要与本区幼稚教育联络,如参加研究会、俱乐部,定期讨论最近幼教趋势,交流心得;可以利用暑假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学习;此外,还应当正确处理家庭与事业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