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

第一节 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

关于企业法律风险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一书中对企业法律风险的表述为:企业法律风险是指基于法律规定、监管要求或合同约定,由于企业外部环境及其变化,或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作为或不作为,对企业目标产生的影响。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基本要素

企业法律风险与企业风险的不同,就在于这是外延逐步缩小的概念演变过程,也是风险核心化演变的过程。企业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企业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实施过程中,由于企业外部的法律环境发生变化,或由于包括企业自身在内的各种主体未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行使权力、履行义务,而对企业造成负面法律后果的可能性。

构成企业法律风险有三个基本要素:首先,风险存在的前提条件是法律对其有相关的规定或者合同对其有相关的约定;其次,引发风险的直接原因包括企业外部法律环境发生变化及企业自身或其他当事人(法律主体)做出某种行为或者没有做出某种行为(作为或不作为);最后,风险发生后会给企业带来负面的法律责任或后果。一个风险只要同时具备了这三个要素,就可以被定义为企业法律风险。

二、企业法律风险的特征

对企业法律风险特征的分析把握,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准确地认识和防范法律风险。企业法律风险一般来讲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一)法律风险发生原因的法定性(约定性)

公司违反法律规定、合同约定或实施侵权行为、怠于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等,这些原因都是由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等约定的,否则不能直接导致法律风险的发生。企业内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的规章制度,也是企业全体员工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如果企业员工不遵守公司内部规章制度,也将导致企业法律风险的发生。从企业外部看,国际范围内国与国或地区与地区之间引起的法律冲突,国内法律法规规章在立法上的不一致,以及执法环节上的不协调等,也都可能诱发和引起企业的法律风险。

(二)企业法律风险发生结果的强制性

企业的经营活动如果违反法律法规,或者侵害其他公司、单位或者个人的合法权益,势必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等法律责任。而法律责任具有强制性,法律风险一旦发生,企业必然处于被动承受其结果的窘迫境地。

(三)企业法律风险发生领域的广泛性

在市场化经济体制中,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都离不开法律规范的调整,企业实施任何行为都需要遵守法律规定。法律是贯穿企业经营活动始终的一个基本依据。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以及企业内部的关系,都要通过相应的法律来调整和规范。因此,企业法律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和各项业务活动之中,存在于企业从设立到终止的全过程。

(四)企业法律风险发生形式的关联性

在企业法律风险体系中,许多风险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往往可能互相转化,存在交叉和重叠。法律风险与其他各种风险的联系最为密切,关联度最高。如企业发生财务风险、销售风险,往往也包含法律风险。例如,2013年度发生的“中航油”期货投资风险,最后就转化为法律风险。由于法律风险是依据法定原因产生的,而遵守法律法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法律风险是企业风险体系中最需要防范的基本风险。

(五)企业法律风险发生后果的可预见性

法律风险是有法律规定的原因产生的法定后果,因此事前是可以预见的,可以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加以防范和控制。企业法律风险事前可防可控与企业事后对法律责任的追究难以自主操控,正是基于法律风险的可预见性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