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后 记

社会保障是个跨学科的热点话题,引发了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领域的广泛关注,社会保障制度如何运行是个典型的公法实施问题。本书以宪政为研究视角,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为研究对象,以国家社会保障职能有限与有为的平衡为落脚点,希冀围绕国家权力的制约关系以及公民社会保障权对国家权力的制约关系来设计实现国家社会保障职能有限与有为平衡的路径,主要表达出三个观点:第一,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宪政基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宪政理念的支持和引导;第二,国家社会保障职能有限与有为的平衡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未来发展的目标;第三,实现我国社会保障职能有限与有为的平衡,依赖于社会保障立法、社会保障行政以及社会保障司法的具体设计。

本书是在本人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碍于个人能力的局限和所掌握资料的有限性,本书只能算对宪政视野下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作了初步研究,虽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想法,但仍显粗陋,而且尚不全面,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思考和探索。比如我国社会保障职能有限与有为平衡的立法保障方面,本书重点讨论的是社会保障立法的必要性和如何开展的问题,却没有对如何看待社会保障立法先行问题进行辩证分析;又如我国社会保障职能有限与有为平衡的行政保障方面,本书主要进行的是实体研究,程序问题未有论及;再如我国社会保障职能有限与有为平衡的司法保障方面,社会公共利益不断受到侵害的现象比比皆是,部分企业拒不提供工伤保险、社保单位违法发放抚恤金、政府机关肆意挪用社会保障基金,这些社会保障争议的受害方往往不止一人,处于弱势地位的社会保障权人通过一对一的诉讼方式无法为自身以及社会公共利益挽回损失,因此建立社会保障公益诉讼实有必要,值得思考和讨论。

书稿虽已画上句点,但对“宪政视野下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这一论题的关注和研究仍将继续。回首在复旦法学院的十年学生生涯,要感谢的人太多,这里特别感谢宪法行政法专业的董茂云教授、潘伟杰教授、朱淑娣教授、刘志刚教授、王蔚副教授对我学业上的指导和生活上的关心,你们的谆谆教导我将终身受用。博士论文撰写和书稿修改都是费时费力的大工程,感谢家人的全力支持、鼓励和陪伴,你们的辛勤付出我都记在心中。

刘婧婧

2013年4月25日晚

于复旦文科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