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泊的品种及分类

2.欧泊的品种及分类

欧泊的分类方法很多,一般可分为宝石类欧泊(Gemopal)和普通类欧泊(Common opal)2个类别,而普通欧泊石还可划分成为11个类别。如果按传统的矿物学意义进行分类,欧泊可分为贵蛋白石(Precious opal)、火蛋白石(Fire opal)和玻璃蛋白石(Hyalite opal);如果按欧泊石底色差异进行分类,欧泊可分为黑欧泊石、白欧泊石和火欧泊石;如果按照工艺美术特征进行分类,则可分为漂砾、脉石、晶质、胶状、火斑点状、孔雀、斑红、火焰、闪光、猫眼、星彩、鲕状、欧泊石化骨(Opalized bone)、欧泊石化木(Opalized wood)、欧泊石化贝等14种类别。

火欧泊是贵蛋白石中的特殊品种,橙红色如火焰般热烈

因各种分类均专业化太强而使人眼花缭乱,故我国宝石界习惯将可用作宝石的蛋白石统称为欧泊,并相应地将其分为白欧泊、黑欧泊和火欧泊。

白欧泊(White opal),这是一种被人类认识和利用时间最长的贵蛋白石,直到1890年还被视作贵蛋白石的典型。白欧泊的特征主要是指底色为白色、乳白色或者浅灰色的半透明或微透明的欧泊石,它的变彩强烈、鲜明。正因为它的底色是白色或乳白色,朵朵变彩变幻无穷,犹如银白色的天幕上出现的彩虹。奇异彩虹现象的存在,应该是贵蛋白石成为宝石的主要属性,无论是何种欧泊,彩虹现象的状况与其价格的高低贵贱都有直接的关系。若彩虹颜色均匀,图案变幻无穷,且轮廓清晰有序,其价格更为昂贵。

白欧泊的最早产地是捷克和斯洛伐克,那里的欧泊开采相当久远,持续了许多世纪,古代和近代均颇负盛名。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的白欧泊都来自澳大利亚,自从那里的白欧泊被发现而闻名于世以后,捷克和斯洛伐克、墨西哥的欧泊就相对居于次要地位了。白欧泊在澳大利亚的产地是安达莫卡和库伯佩迪、新南威尔士的怀特克利夫斯以及昆士兰州的约瓦赫等地。在巴西的皮澳伊州、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切尔文尼察、美国的俄勒冈州以及日本也都有白欧泊出产,俗称墨西,其中的无色透明者被称为白墨西。

黑欧泊(Black opal),这是一种底色较深的贵蛋白石。从外观上看,黑欧泊的底色呈带蓝色调的灰色、中灰、烟灰至黑色以及深蓝色到棕色。在深暗底色映衬下,彩虹效应更加显得强烈、鲜明,七色(红、橙、黄、绿、青、蓝、紫)变彩也变幻无穷,使其在外观上更显庄重、富丽。当组成彩虹的颜色范围既宽又均匀,而且呈现多边多角轮廓十分清晰的图案时,这种黑欧泊便被称为斑色黑欧泊,是价值最高的品种。

黑欧泊是非常昂贵的,它不仅在欧泊中是价格最高的品种,即使在贵美宝石中,其价格也仅次于钻石、红宝石、蓝宝石和祖母绿而列居第五位。有许多中国人称黑欧泊为黑云山或闪光石,也有的称之为闪山云,有的甚至干脆称之为变彩之星的黑皇后。黑欧泊大多产在澳大利亚,主要的矿点是新南威尔士的闪电岭(Lightning Ridge), 闪山云的名称亦是从中转译而来的。其次,黑欧泊产自新南威尔士的汀延巴和南澳大利亚的明塔堡。此外,印度尼西亚也有极少量的产出。

火欧泊是一种颜色鲜艳、透明的蛋白石变种。火欧泊是指底色为红、橙红或橘黄、黄等色,没有变彩或者变彩很弱,更没有彩虹现象的欧泊。火欧泊的显著特征是,颜色和玻璃一样,几乎全透明,在天然宝石之中没有与其相似者。火欧泊的相对密度为2克/厘米3,折射率为1.37,均低于其他欧泊。尽管火欧泊很少用于加工成珠宝工艺品,可是收藏家却将其当成珍品一族。也许它的价值尚未被人们所认知,需进一步对其进行研究与开发。火欧泊主要产于墨西哥,其次为澳大利亚,在中国新疆的哈密也有所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