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的类别与分布
人们对珊瑚的认知至少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将其作为宝石和首饰佩戴也有数千年了,但将其作为宝石进行研究开发,却只有不过数百年。现今世界上珊瑚的种类很多,大约有三五百种以上,因此人们常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
(1)按物质组成分
碳酸盐型珊瑚 有方解石型和文石型两种,其中代表品种有白色珊瑚、红色珊瑚和蓝色珊瑚。
角质型珊瑚 主要成分为有机质,其中代表品种有黑色珊瑚和金黄色珊瑚。
(2)按形成时间分
古代珊瑚 是以化石面貌出现的珊瑚,仅出现在古生代(距今2.5亿~5.7亿年)的地层里,其中代表品种有四放珊瑚、板床珊瑚、六放珊瑚、八放珊瑚。

珊瑚浮雕人物鼻烟壶(9厘米×4厘米)
近代珊瑚 指地质历史上第四纪(距今160万年)以来形成的珊瑚,也就是最新的珊瑚。
再生天然珊瑚 这里是指将珊瑚的各种小碎块或碎粒状的珊瑚材料,在适当的环境、温度和压力下,经过再造而形成的珊瑚,并可达到宝玉石级水准。
合成珊瑚 运用格尔森(Gilson)技术合成的珊瑚,具微细粒状结构,检测时除相对密度比天然珊瑚较小(2.45克/厘米3)外,其他均可乱真。
(3)按光泽颜色分
红色珊瑚 红色珊瑚性喜在水深100~300米的海床生活,颜色深红到血红,主要分布于爱尔兰的南部海域、欧洲的西班牙沿海、地中海的北部沿岸、意大利等地,地中海南部沿海、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等地以及马得拉群岛、加那利群岛、佛得尔群岛和印度洋中的毛里求斯等水域。
在东南亚地区,中国台湾和日本水域都产红珊瑚。其中,中国的台湾是红珊瑚的重要产地,尤其在我国的钓鱼岛以及巴士海峡附近的年捞获量有400余吨,占世界总产量的60%,全世界珊瑚原料的80%都产自台湾。我国台湾澎湖出产的红珊瑚中,有的还呈半透明状,群体的宽幅和高度可达40厘米且品质优良,属宝石级珊瑚。
粉红色珊瑚 性喜在水深300~400米的海床生活,分布于太平洋中途岛近海的海域,常含有淡粉红或粉红斑点。
红粉色珊瑚 性喜在水深500~800米的海床生活,分布于太平洋中途岛海域,其本色为红粉色,同时也伴有半透明感。
桃红色珊瑚 性喜在水深200米的海床生活,分布于东南亚广大海域,如菲律宾近海、我国台湾近海及南沙群岛,这一地区所产的桃红色珊瑚中宝石级珊瑚分布最广,产量也最大。1980年,在我国台湾宜兰地区曾捞取一株重70.5千克、高125厘米,品质极佳的桃红色珊瑚,成为国宝级的宝物。
深红色珊瑚 性喜在水深300米左右的海床生活,分布于地中海水域和非洲西海岸加那利群岛水域、圣多美水域、安诺本岛水域。其中,尤以地中海海域的深红色珊瑚品质最佳。
黑色珊瑚 分布于非洲西海岸“弯腰”处的喀麦隆海域和普林西比水域,同时也伴有蓝色珊瑚出产。
白色珊瑚 性喜在水深100~200米处海床生活,分布于中国海南岛、北部湾、西沙群岛和澎湖列岛,另外还分布于日本的九州、四国等水域。其中,尤以南中国海的珊瑚产量最高,枝体生长状况与红色珊瑚略同。珊瑚群体的高度及幅度约30厘米,基部直径4~5厘米,重量为0.5~1千克,品质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