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细琢更显华贵
象牙用在首饰上并不多见,而比较常见的是制作成项链、首饰、手镯、胸针以及权杖、化妆器物、扇子、筷子、果盒、笔筒、红绿牙拨、通天牙笏、白牙尺、牙刀柄、剑鞘等。象牙以雕刻工艺品居多,如室内摆饰、人物、山水浮雕、佛像、文房四宝、餐具花瓶等。象牙的珍贵并不仅仅是因为象牙本身稀有,而在于象牙经优秀雕刻工艺大师们雕琢后,其作品所含的艺术价值。在我国,精美的牙球透雕、象牙席等都是艺术价值极高的工艺品。
象牙工艺历史久远,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浙江余姚河姆渡古猿人就雕琢出了刻有几何图案与动物形象的象牙片和小件牙雕器物。象牙工艺至唐代已进入成熟阶段,浅浮雕、高浮雕、镶雕等雕刻技法已运用自如。清代是我国象牙雕刻的鼎盛时期,康熙皇帝曾在宫中设置27个作坊来研制各类象牙工艺品。清代牙雕风格分南、北两派,南派(亦称广派)侧重雕工,经漂白后多质白莹润,以精镂细刻、玲珑剔透见长;北派(指北京果园场)除精雕细琢外,还非常重视磨工,使北派牙雕在艺术上形成了华丽庄重、纤细富贵、大气典雅的风格。

象牙镂雕香熏炉(29.5厘米×32厘米)
我国清代,在南方广东雕刻的象牙球工艺品,随着雕琢技艺的发展和成熟,象牙球面多以高浮雕搭配镂雕技法雕刻人物、花果、云龙和走兽等纹饰,内层套球则各以浅雕及镂空刻饰成各种丝网花纹点缀球体,内外球体的套数从初期的1~2层,逐渐发展到36层。如此精妙的雕琢技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若将雕琢成的牙球,置于雕镂繁复精致的台座之上,作为室内环境的饰品,则更具特色。
由象牙编制而成的凉席,也是我国平面编结艺术的体现,南北朝时,我国就有此物。传说,清雍正皇帝登基以后,广东地方官吏,将象牙艺人编制的五卷象牙席运送进京作为贡品,此后便成宫中珍品。象牙席洁白细腻,平整光滑,纹理细密均匀,柔软舒适;夏日时节使用,具有避暑热的功效。由于此物传世稀少,现仅故宫博物院有收藏。

象牙雕竹根茶壶(9厘米×1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