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其他类

八、 其他类

阿 胶

【别名】 盆覆胶、驴皮胶。

【来源】 本品为马科动物驴的皮经熬煮、浓缩而成。

【性味归经】 性平,味甘,归肝、肺、肾经。

【功效主治】 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心烦不眠,肺燥咳嗽。

【用法用量】 烊化兑服,3 ~ 9克。

【禁忌】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慎服。

【成分药理】 呈整齐的长方形块状,通常长约8.5厘米,宽约3.7厘米,厚约0.7或1.5厘米。表面棕黑色或乌黑色,平滑,有光泽。对光照视略透明。质坚脆易碎,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平滑,有光泽。气微弱,味微甜。阿胶是一类明胶蛋白,水解可产生多种氨基酸,并有20种金属元素。具有补血、抗休克、防治进行性肌营养障碍症等作用。

【药治】

1. 猪苓汤 治水热互结证。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10克,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两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金匮要略》)。

2. 炙甘草汤 治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虚劳肺痿。炙甘草、干地黄、生白芍各18克,麦冬(不去心)15克,阿胶、麻仁各9克。以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温病条辨》)。

3. 胶艾汤 治男子绝伤,或从高堕下,伤损五脏,微者唾血,甚者吐血及金疮伤经内绝;妇人产后及崩中伤下血多,虚喘欲死,腹痛下血不止。阿胶(炙)三两,艾叶(熬)三两,芍药三两,干地黄三两,当归二两,干姜二两,芎二两,甘草(炙)二两(《千金翼方》)。

【食养】

1. 阿胶黄酒 可用于一般血虚证。阿胶250克,黄酒30毫升置锅内,隔水加盖蒸2 ~ 3小时,待其全部溶化后取出即可。每日1 ~ 2次,每次服两匙。

2. 芝麻、核桃阿胶膏 可用于腰酸怕冷、耳鸣和阴虚或肾亏等。阿胶150克,砸碎,黄酒350毫升,浸泡1周。待阿胶呈海绵状,略加水炖化,加入黑芝麻、核桃仁适量,加上冰糖250克,蒸1小时,不断搅拌,冷却即成冻膏。每日早晚各1 ~ 2匙,温开水冲服。

3. 人参、桂圆阿胶膏 可用于气虚疲乏无力,兼有心悸畏寒。阿胶150克,黄酒350毫升,浸泡呈海绵状,略加水炖化,加入适量人参煎液或人参粉,配入桂圆肉拌匀,加冰糖蒸大约1小时。冷却成冻膏,每日早晚各一至两匙服用。

蜂 蜜

【别名】 蜂糖、白蜜、食蜜、百花精等。

【来源】 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或意大利蜂所酿的蜜。春至秋季采收,滤过。

【性味归经】 性平,味甘,归肺、脾、大肠经。

【功效主治】 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用于脘腹虚痛,肺燥干咳,肠燥便秘;外治疮疡不敛,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15 ~ 30克。

【禁忌】 禁与生葱同服。

【成分药理】 在蜂巢中酿成的糖类物质,主含葡萄糖、果糖;其他还含蔗糖,糊精,有机酸,蛋白质,挥发油,蜡,花粉粒,维生素B1、B2、B6、C、K、H,淀粉酶,氨基转移酶,过氧化酶,酯酶,生长刺激素,乙酰胆碱,烟酸,泛酸,胡萝卜素,无机元素钙、硫、磷、镁、钾、钠、碘等。

【药治】

1. 治咳嗽 白蜜一斤,生姜二斤(取汁)。上二味,先秤铜铫,知斤两讫,纳蜜复秤知数,次纳姜汁,以微火煎令姜汁尽,惟有蜜斤两在,止。旦服如枣大,含一丸,日三服。禁一切杂食(《千金方》)。

2. 治上气咳嗽,喘息,喉中有物,唾血 杏仁、生姜汁各二升,糖、蜜各一升,猪膏二合。上五味,先以猪膏煎杏仁黄,出之,以纸拭令净,捣如膏,合姜汁、蜜、糖等,合煎令可丸。服如杏核一枚,日夜六七服,渐渐加之(《千金方》)。

3. 治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 食蜜七合。于铜器内,微火煎,当须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着,欲可丸,并手捻作梃,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硬。以内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伤寒论》)。

【食养】

1. 便秘 可用于习惯性便秘,老年和孕妇便秘。每晨内服,或用20%蜂蜜水灌肠。

2. 贫血 可用于低色素性贫血。治疗后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有显著的增加。每日用80 ~ 100克,分3次服。

鸡 内 金

【别名】 鸡肫皮。

【来源】 本品为雉科动物家鸡的干燥砂囊内壁。杀鸡后,取出鸡肫,趁热立即剥下内壁(不要先用水洗,否则难剥离且易破碎),洗净,干燥。

【性味归经】 性平,味甘,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功效主治】 健胃消食,涩精止遗。用于食积不消,呕吐泻痢,小儿疳积,遗尿,遗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 ~ 9克;或入丸、散。外用,焙干研末调敷或生贴。

【禁忌】 脾虚无积者慎服。

【成分药理】 鸡内金含胃激素,角蛋白,微量胃蛋白酶,淀粉酶,多种维生素。出生4 ~ 8周的小鸡砂囊内膜还含有胆汁三烯和胆绿素的黄色衍生物,并含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色氨酸等18种氨基酸及铝、钙、铬、钴、铜、铁、镁、锰、钼、铅、锌等微量元素。

【药治】

1. 治食积腹满 鸡内金研末,乳服(《本草求原》)。

2. 治痞气积 黄牛脑子一个(同鸡肶胵酒浸一宿),公鸡毗胵一个,朴硝一碗(提净),轻粉、沉香、砂仁、木香各一钱。上件牛脑用铜锅焙干,将各项药入杵千下,焙。每服一钱,烧酒调下,日三服(《太平圣惠方》)。

3. 治反胃,食即吐出,上气 鸡肶胵烧灰,酒服(《千金方》)。

【食养】

1. 鸡内金粥 可用于消化不良,食积不化,小儿疳积、遗尿、遗精及泌尿系结石等。鸡内金5克、大米50克,先将鸡内金择净,研为细末备用。先取大米淘净,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煮粥,待沸后调入鸡内金粉,煮至粥成服食,每日1剂,连续3 ~ 5日。

2. 砂仁鸡内金橘皮粥 可用于小儿疳积,胃纳减少,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烦躁哭闹等症。鸡内金、陈皮各5克,砂仁3克,粳米60克,白糖适量。将鸡内金、砂仁、干橘皮共研成细末,待粥熬至将熟时下入,直至粥熟烂离火,调入白糖即成。每日1剂,连用7 ~ 10日。

牡 蛎

【别名】 蚝塘蛎蛤、古贲、左顾牡蛎、牡蛤。

【来源】 为牡蛎科牡蛎属动物近江牡蛎、长牡蛎及大连湾牡蛎等的贝壳。牡蛎药材全年可采收,将牡蛎去肉、洗净,晒干可得。

【性味归经】 性微寒,味咸,归肝、胆、肾经。

【功效主治】 平肝潜阳,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用于眩晕耳鸣,惊悸失眠,瘰疬瘿瘤,癥瘕痞块,自汗盗汗,遗精,崩漏,带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 ~ 30克,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干撒或调敷。

【禁忌】 急慢性皮肤病患者忌食;脾胃虚寒、慢性腹泻者不宜多吃。

【成分药理】 含80% ~ 95%的碳酸钙、磷酸钙及硫酸钙,并含镁、铝、硅及氧化铁等,牡蛎煅烧后碳酸盐分解,产生氧化钙等。牡蛎原动物含糖原,牛磺酸,10种必需的氨基酸,谷胱甘肽,维生素A、B1、B2、D,无机质如铜、锌、锰、钡、磷及钙等,其中所含的亮氨酸、精氨酸、瓜氨酸含量最丰富,是迄今为止人类所发现的含量最为高的海洋物种之一。

【药治】

1. 牡蛎散 主治体虚自汗、盗汗证。牡蛎、白术、防风各三两。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二(《千金方》)。

2. 瓜蒌牡蛎散 主治百合病,阴虚内热,虚阳上浮,口渴口干,脉微数。瓜蒌根、牡蛎(熬),等分。为细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金匮要略》)。

3. 一甲煎 主治温病下后伤阴,大便溏甚,一日三四次,脉仍数者。治温病下后,大便溏甚,周十二时三四行,脉仍数者,生牡蛎二两。研细,水八杯,煎服三杯,分温三服(《温病条辨》)。

【食养】

1. 蛎黄汤 鲜牡蛎250克,猪瘦肉100克,切薄片。拌少许淀粉,放沸水中煮熟即成。略加食盐调味,吃肉、饮汤。源于《本草拾遗》用于久病阴血虚亏,妇女崩漏失血,体虚少食,营养不良等。

2. 蛎肉带丝汤 蛎肉250克,海带50克。将海带用水发胀,洗净,切细丝,放水中煮至熟软后,再放入牡蛎肉同煮沸,以食盐、猪脂调味即成。用于小儿体虚,肺门淋巴结核、颈淋巴结核,或有阴虚潮热盗汗,心烦不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