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1 印度相关文献对照【1】

附录1 印度相关文献对照 【1】

时间:1930年10月11日

在最后一天研讨会上我们讨论了所见的图像的意义,应该如何解读它呢?这一系列的图片没有被展示出来。我们不能回避欧洲世界中我们自身的先决条件,因为这关系创造一种符合我们认知路径的治疗手段。我们内在的图像必须复苏并有机地发展起来。

现在各位可以针对荣格博士没有陈述却了解的内容提出各自的异议。换句话说,让我们审视一下,是否有某种思想的转化或细微的影响还没有提到呢?关于这一点,我们知道,我们无法用命运来做实验。我们也不可能决定事件每时每刻的走向。在这种情况下,灵性的发展是与在各时各地所产生的客观因素紧密相关的。荣格博士就是试图找出在各时各地发展中的一致性,这些表现可以通过所有时期的文学作品得到证实。另外,荣格博士还在他的收藏中找出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类文明所产生的各种对应图像及其发展脉络,这些将成为证据。但我们还有一个更惊人的证据:一个包含着超过两千年的宗教哲学传承的物质和符号元素的伟大文明——这就是印度。我们在那里发现了这些图像在历史上的对应物,而这些对应图像自发地出现在荣格的病人那里。因此这也证明人类内在发展历程正呼应了荣格博士所说的心灵的原始结构。

这些平行概念都可见于印度密宗典籍。密宗是在中世佛教与印度教元素深刻交织时兴起的运动,也就是当小乘佛教在印度衰落,而大乘佛教正在蒙古形成并发展的时期。那个时期的大乘佛教正在经历一种由于某种特殊融合而产生的分裂:印度教通过修正一些中高级冥想形式,从调整出一种新的佛教,甚至使得这个分裂出来的教派难以被辨认为佛教。湿婆教派的宗教形式主要包含了密宗思想。中期佛教瑜伽修行分裂成两种趋势:修持(sadhana)和密宗(vajrayana)。

在修持的法术仪式中咒语(mantra)扮演了重要角色。咒语是能够召唤神明的手段。神明的形象随着央陀罗(yantra)【2】表现出来。央陀罗就是祭仪的图像,神明被画在图像的中心。通过强烈地注视神的形象,使神复活了。观者由此进入神明,神明也进入观者。这种方法也许适用于和最高实在的结合,但也同样适用于世俗的魔术把戏。

和修持相对的是密宗(vajrayana)修行。“yana”的意思是载具或道路。“vajra”的意思是矛盾,并且同时有神圣的和肉体的含义。它可以表示:发光、能量、力比多、神圣能量、智性、意识的力量。在有些语境中它还代表雷电和林伽。它的阴性对应形象是帕德玛莲花(padmalotus),也代表了尤尼( yoni)。在崇拜仪式中常会出现金刚杵和莲花结合的符号。

由于金刚(vajra)的矛盾意义,出现了保守派和激进派的分裂。前者将金刚视为神圣能量。该派代表了一种哲学式思维方向,从而随着时间逐渐失去了强烈的灵性。而激进派对此极为不悦,他们看重金刚的性意味。对该派来说金刚是对个人性欲满足的表达(这两种观点的交锋也正好与如今的心理学学派争论类似)。

大乘倡导万物都是佛性的胚胎,都是如来、圆满的种子,万物也都是由同样的能量形成,金刚就是万物内在的固有的普遍存在。因此佛陀的第四身(精微身)就是这光明力量的极乐形象的显现;这是不坏美善(vajrasattva)或完美祝福(ananda)——极乐(bliss)(尼采:“一切快乐都要求永恒,要求深沉、深沉的永恒。”【3】)在这种极乐状态和这种金刚不坏形式中的如来和夏克缇结合。这样,神和他自身的阴性形式,他的后嗣、他的化身、他的物质,永远地共栖。这种信念可见于湿婆教【4】的各个派别。受敬拜的湿婆神,有着千手千臂。他是山间的猎人,是闪电,是不可见的创造力。他是沉思静默的。他的伴侣是夏克缇,是发散之力,创造之力。这种思想和奥义书中的原人(purusa)和原质(prakriti)相呼应(湿婆和夏克缇对应原人,原质对应林伽和尤尼)。湿婆还被理解并描绘成湿婆-宾度(siva-bindu)[1],也就是隐藏的创造力原点。以湿婆-宾度为中心,围绕着它的是轮形的夏克缇。这是曼陀罗图像的基本组成形式。这样的轮形也被称为帕德玛莲花。对应这图像的神秘音符是“唵嘛呢帕美吽”(om mani padme hum),意思可以翻译成:“噢,莲花中的珍宝。”它们意味着最高形式的完美和最初的时间。一切可言说的都包含其中。对我们来说,这是我们可推测的最高精神境界了,但是对印度人来说,这才只是开始,或者说是出发点。到达这里的人开始活在内在了,而我们都还活在外在。这个可见的世界对到达这里的人来说就是摩耶幻象了,是夏克缇的作品。【5】意识就是摩耶,是由我们先前经验(samskaras,业)投射而来,遮挡在我们眼前的面纱。孩童般的空白心灵被深谋远虑的经验所占据——通过我们所说的集体无意识。但是印度人说:“夏克缇有自己的意识。”(在其中有通往那不可思议之境的钥匙。)童年初始的梦中包含着业力(samskaras),也就是心理原型(archetypes)。因此,我们发现儿童画作中的曼陀罗图像也并不奇怪了。【6】小孩子是非常老成的,然后再慢慢变得幼稚。我们的中年可能是最年轻最幼稚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完全或几乎完全离开了集体无意识。我们只能在日后漫长的岁月里逐渐找回业力的记忆之后才会再次变老。

在密宗学派里,一种特殊形式的瑜伽练习逐渐得到发展,这就是夏克缇或昆达里尼(kundalini)瑜伽(kundala的意思是蜷曲,sak的意思是能力)。夏克缇-昆达里尼(Sakti-Kundalini)或提婆-昆达里尼(Devi-Kundalini)是一位女神。她是阴性原力,是围绕在莲花中珍宝周围的自显能量。她是圣言梵(sabdabrahman),创造之音。她像蛇一样蜷踞,包围着这中心,这颗金种子、宝石、珍珠、世界蛋。【7】但昆达里尼蛇,也就是提婆-昆达里尼,是闪着耀眼光芒的“迷惑世界者”【8】。通过制造迷惑,她也创造了世界的意识、摩耶的面纱。这就是形成这个世界的阿尼玛,提婆-夏克缇【9】(当然,这种观点是符合男性心理的。从女性角度来看,是阿尼姆斯设计了这个世界)。

湿婆释放了夏克缇,夏克缇产生了摩耶。摩耶是欲望,也是错误:她就是错误的火焰。渴望的意识与沉思的意识相遇。这种化身的视觉描绘可以是横向的,也可以是纵向的。在第一种情况下,摩耶被描绘成发光的火圈(蜂巢状的火焰)。在第二种情况下图像的下面部分是幽暗混沌的,上面部分是纯粹力量和光明。【10】这种纵向布局的意识描绘反映了关于人体脉轮的知识。【11】在最古老的奥义书中,心脏(四个心室)被认为是灵魂或知识以及意识的宝座。心脏是所有肢体和呼吸的宝座,呼吸是生命。而气息从海底轮生发。《诃萨奥义书》(Hangsa Upanishads)有道:心处有八瓣莲花。这八瓣对应道德和心灵状态的指南和描述。在中心的是不执(Vairagya)、冷静、中正、超然(参见迈斯特·艾克哈特,Meister Eckhart)。

根据其他的经典,梵可以从四个主要位置到达:它们分别在头、颈、心和脐处。《禅定点奥义书》(Dhyanabindu Upanishads)同样也说道:“那伟大的,有能力的四臂毗湿奴,当在肚脐处被敬拜。”脉轮在昆达里尼的帮助下被净化了。昆达里尼瑜伽中的六个脉轮或六个中心,各有分别。第一个脉轮位于会阴,叫作海底轮。第二个叫作生殖轮,位于小盆骨。第三个脉轮在肚脐区域,叫作脐轮。心轮位于心脏横膈膜附近。在脖颈处有后轮。最上面的是眉间轮,位于两眉之间。比这些在肉体中的脉轮更高的是超验脉轮,是意念和灵性的脉轮。这些脉轮不能像如今神智学所试图做的那样被理解为是实体的、身体上的中心。这些脉轮中心没有物质实体。当人们谈论这个领域时,只能把它们“看作”是位于某处。两条曲线把海底轮到眉间轮贯串起来。【12】的确,一条脉道是从左边睾丸通往右边鼻孔,另一条从右边睾丸出发到左边鼻孔终止。这两条线路被称作左脉(ida)和右脉(pingala)(ida是月亮,阴性;pingala是太阳,阳性)。左边这条脉道象征月亮或者水流,右边的脉道象征太阳或火蛇。除了这两条,还有一条中道susmna。【13】这两条道路象征分别通过知识和灵感获得解脱,而得道者就成为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