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4 六脉轮宝鬘
开篇节
现在来说一说完全觉醒梵(Brahman)。这个过程就如同一颗种苗发芽长成瑜伽树。根据密法,依次经历六脉轮,最终得以实现。
第一节
在脊柱(Meru)的两侧,左右各有两条脉道,左边是月脉(Sasi),右边是日脉(Mihira)。在两脉之间,是中脉(Nadi Susumna),她的本质由三德(Threefold Gunas,分别是悦性力量、变性力量和惰性力量)构成。她形如月、如日、如火。她的身体,是一束绽放的曼陀罗花,从丹田(kanda)延伸到头,其中有金刚(Vajra),从脊底到头闪耀光芒。
第二节
在她里面有希翠尼(Citrini)[1],瑜伽士们可以通过瑜伽得到因为最高意识普拉纳瓦(Pranava)而闪耀光泽的希翠尼。她(希翠尼)如蛛丝般细致,穿过生长在背脊里的所有莲花,拥有纯洁的智慧。她(希翠尼)因着被她穿刺过的他们(莲花)而美丽。在她里面有中管(Brahmanadi)[2],中管从哈拉(Hara)[3]的口中伸出,一直向上延伸到阿迪-提婆(Adi-deva)[4]。
第三节
她像一串闪电般美丽,像莲花纤维般精致,像圣人的心智般闪耀。她无比精微;唤醒纯洁的知识;赐予所有的福祉;她的属性就是纯粹的意识。开悟的大门(Brahmadvara)在她的嘴里闪耀。这个入口的地方点缀着神的食物,被称为节(Knot),也是中脉(Susumna)的开口。
第四节
接着我们来到阿达哈莲花(Adhara Lotus)[5]。它链接中脉的另一端开口,位于生殖器和肛门之间。它有四片深红色的花瓣。它的头(口)向下。它的花瓣上有从Va到Sa的四个闪耀着金光的字母。
第五节
在它(莲花)之中是土元素(Prthivi)的方形区域(脉轮),被八支闪光的矛围绕。它有闪耀的黄色,美如闪电,其中还有土的种子(Bija of Dhara)。
第六节
用四只手臂装饰,站在大象王之上,他(土神)的膝上抱着创造的婴孩,像初升的太阳般华丽,有着四只光润的臂膀。他朝向四面的莲花脸代表富足。
第七节
在这里的是女神达基尼(Dakini),她的四只手臂闪耀着美丽的光辉,她的眼睛是明亮的红色。她的明艳光彩如同许多太阳同时散发光芒一般。她是揭示最纯粹智慧的载体。
第八节
脉轮的端口叫作金刚(Vijra),在(阿哈达莲花)的壳里有不断闪耀的美丽又柔软的三角形,它叫业质(Kamarupa),也被认为是翟普拉(Traipura)[6]。这里到处充满着被称为坎达帕(Kandarpa)[7]的风神,他有着比红秋葵还深的红色,是众生之神(Lord of Beings),像一千万个太阳发出的光芒般璀璨。
第九节
在(三角形)里面的是自生者(Svayambhu)[8]的林伽形态(Linga-form),美丽的、如同融化的金块,头朝下。通过知识和冥想可以将他显露。他是新叶的形状和颜色。就像满月柔美的光华,他也如此展示自己的美。在此快乐栖居的神呈现光(Kasi)和旋涡的形态。
第十和十一节
在其之上闪耀着沉睡着的昆达里尼,她如莲花花梗的纤维般纤细。她是世界的迷惑者,轻轻地捂上了开悟大门(Brahma-dvara)的嘴。就像鹦鹉螺的螺纹,她发光的蛇形围着希瓦(Siva)绕了三圈半,她的光辉就像最强的闪电发出最强的光亮。她甜美的低吟就像一群为爱着迷的蜜蜂。她创造美妙的诗歌和舞蹈。她使得所有的活物能通过呼吸维持生命,然后在海底轮莲花的凹处发出一连串的光辉。
第十二节
在它之中是有绝对统治权的操纵者,室利帕拉梅萨利(Sri-Paramesvari)[9],唤醒永恒的知识。她是全能的卡拉女神(Kala)[10],有绝妙的创造技巧,比那最精微的更精微。无尽的神的琼浆从永恒的福源涓涓流入她这个容器。因着她的光辉,整个宇宙和这个大坩埚都被点亮。
第十三节
通过冥想她,冥想者的海底轮发光,如同千万个太阳的光辉,冥想者成为语言的王者,人中之王,精通一切学问。他不会再有疾病,他的心底充满喜悦。通过他深沉的妙音般的语言的祭拜,他服侍着最初的大神。
第十四节
还有另一朵莲花在中脉里面,它在会阴位置,有着美丽的朱砂色。在它的六个花瓣上写着从 Ba到Puramdara[11]的六个字母,明点(Bindu)重叠在上,明亮地闪耀。
第十五节
在它之中是白色的,发光的,水域的伐楼拿(Varuna),形如半月,在其之中有一条鳄鱼摩迦罗(Makara),它是Vam碧伽,如秋月般无暇洁白。
第十六节
愿哈利神(Hari)[12],那还在盛年的骄傲中的,那吸引着眼光全身散发着蓝色美丽光辉的,那身着黄色衣服,有着四只手臂,胸前印着吉祥结(Srivatsa)[13]的,带着妙香的,保护我们!
第十七节
这里还栖居着女神蓝基尼(Rakini)[14],她有着蓝色的莲花的颜色。她美丽的身体因着她抬高的握着不同法器的手臂而更有力。她穿着天国的仙衣,佩带华饰。她的精神因吸食神的食物而抖擞生辉。
第十八节
冥想者专注于这个无瑕的叫作生殖轮的莲花,即刻便能从敌人处获得解脱,比如错误的自我等。冥想者被称为瑜伽士中的王者,像太阳的光辉一样穿透厚重黑暗的无明。他用诗句和完美的逻辑让花蜜一般的言语流淌。
第十九节
在它之上,在脐根处,是生着十片花瓣的发光的莲花,那花色如同厚重的乌云。在它上面是色如蓝色莲花的字母Da到Pha,在它们之上是音声(Nada)和明点。在这个火的区域冥想,冥想它三角的形状和太阳般的光亮。在它之外是三个“卐”字符(Svastika),在它之中是瓦尼碧伽(Vahni)[15]。
第二十节
冥想他(火神)坐在一只公羊上,挥舞四只手臂,像升起的太阳般闪耀。在他的膝上散发纯朱红色光辉的楼陀罗(Rudra)[16]。他白色的身体上涂抹着灰,相貌年老还有三只眼。他摆出正在赐福和消除恐惧的手势。他是毁灭者。
第二十一节
在这里的是女神莱基尼(Lakini),她是一切的施恩者。她有四只手臂,发光的身躯,深黑的肤色,穿着黄色衣服,佩戴各式的装饰,因着食用神的美食而精神抖擞。通过冥想这个肚脐莲花,冥想者获得毁灭和创造(这个世界)的力量。雄辩术(Vani)和知识的宝藏就在火神的这朵莲花里。
第二十二节
在那以上,是心脏,是那朵迷人的莲花,散发着红秋葵花般的色泽,十二片花瓣上有从字母Ka开始的十二个朱砂色字母。它的名字叫心轮,像是天上的许愿树,给予超出恳求者欲望的恩赐。这是气的区域,美丽,有六个角,颜色就像是朦胧的烟雾。
第二十三节
冥想这里甜蜜美妙的帕瓦娜碧伽(Pavana)[17],色灰如浓雾,有四只手臂,坐在一只黑色羚羊上。冥想他和这个他所在的慈悲之所,无瑕的神就像太阳般光明,他的两只手做出给三界赐福和消除恐惧的手势。
第二十四节
在这里的是女神卡基尼(Kakini),她肤色像闪电般的新黄,喜悦又吉祥。她有三只眼,是一切的施恩者。她佩戴各式的装饰,在她四只手里拿着索套和骷髅头,象征赐福和消除恐惧。她的心因酌饮神酒而柔软。
第二十五节
女神柔软的身体像千万道闪电一样在莲花内的三角形(Trikona)里。 在莲花里面是名叫巴纳(Bana)[18]的湿婆林伽(siva-Linga)。林伽闪耀如金,在他头上是一个像镶嵌着宝石的小孔。他是拉克什米(Laksmi)[19]的华丽居所。
第二十六节
冥想者专注于心上的莲花,就会成为语言的王者,像伊湿伐罗(Isvara)[20]那样,可以保护和毁灭诸界。这朵莲花像天上的许愿树,是萨瓦(Sarva)[21]的居所和坐骑。它被哈姆莎(Hamsa)[22]点缀,哈姆莎就像在无风之处稳定燃烧的灯芯。灯丝围绕并装扮莲花,因被太阳点亮而美丽。
第二十七节
一流的瑜伽士,他比那最可爱的女人更让人喜爱。他有超群的智慧,展现神圣的言行。他的感官被完全控制。他的心识强烈地专注在梵思之中。他使人受到启发的语言像清澈的溪水一样流淌。他像被拉克什米深爱的德瓦塔(Devata),并且能进入他人的身体。
第二十八和二十九节
在喉咙处的莲花叫作喉轮,色纯洁且散发灰紫色的光辉。十六个发光的字母在十六片花瓣上,散发深红的光辉,其对于智性(Buddhi)被点亮的瑜伽士来说清晰可见。莲花里面是空的区域,形如环,白如满月。如雪白的大象上坐着安巴拉碧伽(Ambhara)[23],色白。
他的四只手里,两只分别握着索套和琅琊棒,另外两只手呈赐福和驱除恐惧的手势。这些增加了他的魅力。他穿着虎皮衣,在他的膝上放着雪白的提婆(Deva),三只眼,五张面,十只美丽的手臂。他的身体和姬芮伽(Girija)[24]结合,他就如他的名字萨达湿婆(Sada-Siva)[25]广为人知。
第三十节
栖居在这个莲花里的女神夏克缇萨基尼(Sakti Sakini)比神的甘露还纯洁。她的光辉是黄色,四只莲花般的手上分别拿着弓、箭、索套和尖戟。在莲花里有一个不明显的满月区域。对于渴望瑜伽的宝藏,并且拥有控制了所有感官的瑜伽士,这个地方是通往最高自由的大门。
第三十一(一)节
完全获知阿特曼的瑜伽士通过很快将心(Citta)专注在这个莲花上,便可成为圣人、雄辩者和智者,并且享受心上无可言说的平静。他会看到三个阶段,成为一切的施恩者;从疾病和痛苦中解脱,享受长寿;像哈姆莎一样,成为无尽危险的摧毁者。
第三十一(二)节
瑜伽士,他的心识持续专注在这朵莲花上,他的呼吸通过止息(Kumbhaka)得到控制,他的怒火能摧毁三界的一切。无论是大梵天(Brahma)、毗湿奴(Visnu),还是诃利诃罗(Hari-Hara)[26]、苏利耶(Surya)或象神(Ganapa)都无法扼住他的力量。
第三十二节
这叫作眉间轮的莲花像是一轮白色的满月。在两片花瓣上写着字母Ha和Ksa,也是白色的,并且给莲花增加了光彩。它闪耀着禅定(Dhyana)的荣耀。在它其中的是女神夏克缇哈基尼(Sakti Hakini),她生着六张如满月般的脸。她有六只手臂,其中一只手拿着一本书,另外两只手呈现驱赶恐惧和赐福的手势,其他的手中分别拿着一个骷髅头,一只小鼓和一串念珠。她的心是洁净的(Suddha-Citta)。
第三十三节
这朵莲花里住着精微的心意(Manas)。这是众所周知的。在这个尤尼(Yoni)里面的是湿婆的生殖器形态。他在这里像一串闪电一样闪耀。第一个韦陀碧伽(Bija of Vedas)[27]里栖居着最美妙的夏克缇,她的光彩使得梵经(Brahma-sutra)显现在此。求道者(Sadhaka)根据指导,用坚定的心意在这里冥想。
第三十四节
出色的求道者,他的阿特曼除了冥想在这朵莲花上已别无他住,他可以随意快速进入他人的身体,成为最优秀的圣人(Munis),全知全视。他成为一切的施恩者,精通所有学问(Sastras)。他意识到自己与梵的结合,并且获得无上无量的力量,拥有名望和长寿,无疑成为三界中那个创造者,毁灭者和维持者。
第三十五节
在这个脉轮的三角形中的字母,组合成了原音(Pranava)[28]。内在的阿特曼作为纯洁的智性(Buddhi),像一团火焰一样散发光芒。在它之上是一个半月,半月之上是发光的明点形式的摩迦罗(Makara)。在它之上是音声,其白色如同大力罗摩(Balarama)[29],散发月亮的光彩。
第三十六节
瑜伽士能抛弃没有根基的吊楼,其根基是他因服务于上师而获得的知识;当他的心能通过反复的练习消融在至高的极乐时,他就能看到这个中心,在这个位置(三角形)上面闪耀的火光得以明确显现。
第三十七节
他还能看到这光如同发光的灯。它就像清晨闪耀的太阳般显赫,照亮天空和大地。在这里薄伽梵(Bhagavan)展现他的全部神力。他永不衰退,见证一切,他遍在火、月、日的区域。
第三十八节
这里是毗湿奴无比的愉悦居所。出色的瑜伽士在死亡时喜悦地将他的呼吸(Prana)安放在这里,然后在死亡后进入至高,永恒,无生,原初的神——原人(Purusa,神我),他存在于三界之前,被吠檀多(Vedanta)所认识。
第三十九节
当瑜伽士的行为通过服侍在上师的莲花足下,展现了全部的尊敬和善意时,他将会看到眉间轮上的马哈难达(Mahanada)[30]的具象,他的莲花掌里捧着完美的语言(Siddhi of Speech)。马哈难达,是风神(Vayu)消失和湿婆(Siva)半显的地方,他如犁状,平静地赐福和消散恐惧,展现纯洁的智性(Buddhi)。
第四十节
在这些之上的空白空间里有尚基尼脉(Sankhini Nadi)[31],在滴明点(Visarga)[32]之下是千瓣莲花。这朵莲花色白闪耀,胜过满月,头朝下,耀眼美丽。它花丝丛聚,色如初升朝阳。花瓣上有从A开始的发光字母,它是至高极乐。
第四十一节
在顶轮里的是满月,不再有两瓣如兔子般的图像,在清净的天空闪耀光彩。它发出无量光芒,湿润清凉如甘露。在月曼陀罗(Candra-mandala)里面的三角一直闪耀光芒,在三角里发光的是太虚(Great Void),所有勇士(Suras)服务于它。
第四十二节
它是隐秘的,只有通过巨大的努力,这作为解脱的主要根源的精微点(Sunya,空性)才会以纯粹的涅槃卡拉(Nirvana-kala)和阿玛卡拉(Ama-Kala)[33]的形式显现。在这里的提婆被称为正觉湿婆(Parama-Siva)。 它是梵我,是一切众生的阿特曼。在他之中是结合的有味(Rasa)和无味(Virasa)[34],他是太阳,摧毁无知和虚妄的暗雾。
第四十三节
通过持续地发出无量的甘露般的精华,薄伽梵指导沉浸在知识中的纯粹意识的门徒(Yati),意识到个体灵魂(Jivatma)和至上超灵(Paramatma)的合一。他穿越万物成为他们的王,以至尊天鹅(Parama-hamsah)的名让一切形式的祝福流动蔓延。
第四十四节
湿婆教徒把它称为湿婆,毗湿奴教徒把它称为至上原人(Parama Purusa,至上普鲁沙),其他人称它为诃利诃罗(Hari-Hara)之殿。那些对女神的莲花足充满热情的人把它称为女神的居所,还有另一些伟大的圣人(Munis)把它称为原质-原人(Prakrti-Purusa)的所在。
第四十五节
最无上的卓越者,他控制了自己的意识,了知这个地方,他将永不返回这个彷徨之地,三界之中不再有任何障碍。他的心智被控制,他的目的已达到,他拥有实现一切愿望的,并且阻止阻碍他愿望的完整的力量。他走向梵我。他的语言,无论是散文还是诗篇,都纯洁又甜美。
第四十六节
这里是十六分之一的玄月。她是纯洁的,散发初升太阳般的光彩。她如同莲花花梗中纤维的百分之一纤细。她充满光辉,如千万闪电一样柔软,面朝下。通过源自梵我的她,无尽的甘露流遍[或她就是那由至高无上的他(Para)和她(Parā)的至福结合而产生的绝妙甘露的容器]。
第四十七节
在阿玛卡拉里面(Ama-Kala)的是涅槃卡拉(Nievana-Kala),比那卓越的更绝妙。她如千分之一的发丝尾纤细,形如玄月。她是永恒的薄伽婆提(Bhagavati)[35],遍在一切众生的女神(Devata)。她赐予神圣的知识,如同所有太阳一同闪耀般光芒万丈。
第四十八节
在涅槃卡拉的中心,闪耀着至高本初的涅槃-夏克缇(Nirvana-Sakti);她明亮如千万个太阳,是三界之母。她无比精微,如同千万分之一发丝尾般纤细。她蕴藏无尽的喜悦,是一切众生之生气。她仁慈地将真理(Tattva)传送到圣人的心识。
第四十九节
在她里面是湿婆永恒的居所,只有瑜伽士才能摆脱摩耶(Maya)到达此地,她被称为永恒的喜悦(Nityananda)。它充满各种形式的祝福和纯净的知识。一些人把它称为梵,一些人称为哈姆沙(Hamsa)。智者描述它是毗湿奴的居所,正直的人将它说成是阿特曼知识的圣地,或者是解脱之境。
第五十节
瑜伽士通过修习禁制(Yama)和劝制(Niyama)使自性纯洁,并且从他的上师口授中学习,获得无上解脱之道。他的存在沉浸在梵我中,通过吽嘎罗(Humkara)[36]唤醒女神(Devi),穿越闭口的林伽中心,让它成为可见,再通过风和火(在他里面)把她放进梵的入口(Brahmadvara)。
第五十一节
那纯粹美善(Suddha-sattva)的女神穿透那三个林伽,到达所有的被称为梵脉(Bhrama-nadi)莲花,并在她圆满的光泽中闪耀。其后,在她精微的状态中,闪耀如闪电,纤细如莲丝,她进入火焰般燃烧的湿婆,至高的福祉和解脱突然而至。
第五十二节
智慧和卓越的瑜伽士在狂喜中专注,奉献于上师的莲花足下,需要引导力量之源库拉昆达里(Kula-Kundali)。瑜伽士冥想她是赐予一切愿望的灵质薄伽婆提(Caitanya-rupa-Bhagavati)。当他引导库拉昆达里尼(Kula-Kundalini)时,需要将一切吸收到她之中。
第五十三节
美丽的昆达里尼汲取美妙的来自至高湿婆的红色甘露,那也是一切的归处,闪耀着永恒和瞬间的福祉,延续在库拉(Kula)[37]的道路上,然后再一次进入海底轮。获得稳定心识的瑜伽士用那一股神之甘露献祭(Tarpana)给主神(Ista-devata)以及在六个脉轮的女神、达基尼(Dakini)和其他。那股甘露是宇宙蛋(Brahmanda)的容器,是瑜伽士通过三德获取的知识来源。
第五十四节
瑜伽士修习禁制和劝制,从吉祥启迪上师的莲花足下学习绝妙的道,它们是不可言说的喜悦之源,从而瑜伽士的心意得到控制,他再不返回这个轮回世界。对他来说,即使在涅槃时刻也没有消融。他因不断的觉知而喜悦,这觉知就是永恒的福祉。他成为所有瑜伽士中最圆满平静的尊者。
第五十五节
如果瑜伽士奉献在上师的莲花足下,心平静又专注,阅读这来自至高源头的、完美的、纯洁的、绝密的解脱知识,然后他的心因绝对的信心而在他的本尊神的足上起舞。
约翰·伍德罗夫爵士梵文英译
【注释】
[1]梵语意思是明亮的珠宝,或者有非凡才华的女人。——译者注
[2]根据Samael Aun Weor的The Mysteries of the Fire: Kundalini Yoga中的解释,中管贯穿在髓质中。在Swami Kriyananda的The Art and Science of Rja Yoga中说到,中管的开口在头顶,把能量抬升到那个顶点是瑜伽士们最后的考验,从而达到和神结合。——译者注
[3]Hara是湿婆早期的一个名字。——译者注
[4]原神,创始之神。——译者注
[5]Adhara意为底部,也就是在海底轮的莲花。——译者注
[6]字面意思是三座城堡之一。——译者注
[7]这是在印度代表爱,情欲的神。——译者注
[8]这个梵语词的意思是自创自生者。例如印度教中的大梵天Brahma就是自生者。——译者注
[9]意为最高的女神,宇宙的母亲。——译者注
[10]Kala字面意为时间,卡拉女神是掌管时间,死亡和毁灭的女神。——译者注
[11]字面意为那最强壮物的摧毁者。——译者注
[12]Hari神是绝对至高存在,时常与毗湿奴Vishnu和那罗延Narayana同义,哈利神常被描绘成四只手分别拿着莲花,狼牙棒,海螺和铁饼的样子。——译者注
[13]也称喜旋,相传毗湿奴的胸前有一个吉祥符号,是因为其对妻子的衷心而形成的。——译者注
[14]Rakini是夏克缇能量Shakti在生殖轮的体现,她代表创造力,同理心,敏感,性感,疗愈能力。——译者注
[15]Vahni字面意为火,瓦尼碧伽就是火种。——译者注
[16]印度神话中掌管风暴、狩猎、死亡和自然的神。他在暴怒时会滥伤人畜,却又擅长用草药为人医治。其名本意为咆哮。在吠陀时代后期被认为是湿婆的一个化身。——译者注
[17]意为风、气。帕瓦娜碧伽即风之种。——译者注
[18]字面意是箭,是湿婆的主要仆人的名字。——译者注
[19]Laksmi是印度神话中代表富饶和丰盛的女神,也是毗湿奴的妻子。——译者注
[20]意为自由自在,随心所欲,诸事无碍的人。——译者注
[21]字面意为弓箭手,被认为是楼陀罗的女神形象,后来也被认为是湿婆的女神形象。——译者注
[22]一种特定形态的庙宇。也指一种手中长眼的图腾符号,虽然也被称为“邪恶之眼”,但其实被认为是可以避免伤害和危险的吉祥符号。——译者注
[23]意为以太,安巴拉碧伽即为以太之种。——译者注
[24]雪山女神Parvati的另一个名字。——译者注
[25]遍在,精微,光明的幸福之神。——译者注
[26]诃利诃罗是毗湿奴和湿婆的神格融合,Hari是毗湿奴,Hara是湿婆,其神像也是两边身体各由两种形态构成,象征众神合一的至高境界,意在平息信徒对主神的争执。——译者注
[27]Vedas本意是知识,韦陀碧伽就是意识、心识、心智的种子的意思。——译者注
[28]Pranava就是om音,被认为是神圣的声音。——译者注
[29]在印度教神话中大力罗摩是黑天的兄长,毗湿奴派认为他是毗湿奴的第十种化身。——译者注
[30]字面意是伟大的声音,指宇宙初生时的原音,形态为犁。——译者注
[31]在商积略奥义书中提到尚基尼脉上行至右耳。——译者注
[32]Visarga字面是流出、散发的意思。位于脑后的位置,有人说是在发旋之下,因此许多瑜伽士将发髻固定在这个位置。有人用现代解剖学解释该位置在百会和松果体之间,是脑神经的根源,与视觉听觉都有关。印度古代文献说滴明点会分泌“神的食物”。——译者注
[33]涅槃卡拉在阿玛卡拉之中,分别代表不同的禅定状态。阿玛卡拉是有想禅定,涅槃卡拉是通过最高力量进入的更精微的一种禅定状态,两者在顶轮曼陀罗中被用重叠新月形状表现。——译者注
[34]这里可以引申为苦乐。——译者注
[35]这在佛教文献中常被译为准提佛母。——译者注
[36]在藏传佛教中记录吽嘎罗是八大持明之一,分掌玛哈瑜伽八大修部之真实意持明部。也是阿努瑜伽传承的印度祖师之一。——译者注
[37]也可叫作夏克缇,或神圣母亲,指脊柱这条昆达里尼能量通道。——译者注
THE PSYCHOLOGY OF KUNDALINI YOGA
Notes of the Seminar Given in 1932 by C.G. Jung
edited by Sonu Shamdasani
by C. G. Jung
© 1996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1996 Routledge
© 2007 Foundation of the Works of C.G. Jung, Zürich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The PAUL & PETER FRITZ AG, Literary Agency, Zurich through Bardon-Chinese Media Agency
Simplified Chinese translation copyright © 20XX
by Sichua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