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脉轮

各个脉轮

海底轮muladhara:这是位于最下方的脉轮,是土的中心,在会阴处。海底轮所具有的性质是无意识的、惰性的、休眠的。湿婆-宾度(siva-bindu)位于中间的一点上,在它周围是盘踞成蛇状的昆达里尼-夏克缇。宾度与自生的林伽(lingam)相呼应,分布在蛇力昆达里尼的周围,两者都被外壳所包覆。这个外壳就是摩耶幻象(maya)。当昆达里尼脱离沉睡状态,意识的世界就拉开了帷幕。在这个世界本身中,夏克缇必然是事先进入意识的,她通过与业力相吻合的想象创造了这个意识世界。然而昆达里尼只有当被饥饿驱赶时才会苏醒,这种饥饿来自于一系列通过不断缓和平复两个对抗的极点的精神训练。【14】当这种外部的矛盾过程结束,最终返回平静时,内在的作用才开始。于是昆达里尼-夏克缇迅速萌发,由此真正有生命力的光芒开始绽放。这个过程就是获得意识的过程。【15】海底轮的动物象征符号是大象,这一形象代表着坚定和力量,跟土的品质一样。代表尤尼(yoni)的倒三角形在海底轮曼陀罗的中间,与林伽重合,形成了花瓣的样子。【16】

生殖轮svadisthana:这是第二个脉轮,过失和欲望的生发之处。它位于一块小小的盆骨区域,与生殖部位对应。生殖轮代表人的水元素特性,它也掌管着排泄功能。它的动物象征符号是一只鬼怪。其曼陀罗描绘了一朵六瓣红色莲花以及一轮新月。

脐轮manipura:该轮位于肚脐周围。这是火的中心,在人体中产生情绪和激情。通过专注于肚脐区域,愤怒之意可以被平息下来。脐轮“散发着珠宝般的光泽”【17】。与此同时,脐轮还代表着血肉,人体这个血肉之躯,是残暴的吞噬他者的鲜血和脂肪的食肉者。它的动物象征是公羊,火神阿耆尼的坐骑。

心轮anahata:心轮是第四个脉轮中心。它与心脏或者横膈膜相关。这个中心代表着空气的品质,统辖着生命之气(vaju pranashakti。Vaju是空气,prana是生命的气息,shakti是生命力)。这里还居住着原人(purusa),人类的纯粹意识所在。从这里,一个人可以观察到阿特曼(atman,真我),从而瑜伽士产生认同:“我即是它。”在心轮中,一个人的潜在精神品质诞生了,然后逐渐浮现出意识的显现层面。与之相伴的象征符号是劫波树[2](kalpataru tree),其上满载各种愿望,在其下方是镶嵌宝石的(manipitha)圣坛。【18】

喉轮visuddha:喉轮是第五个脉轮,位于脖颈,主要体现在喉咙。这个脉轮掌管语言表达,因此也是精神性的一个中心。这个紫色的中心里,白色的以太(akasha)乘坐在白色的大象上。夏克缇-萨基尼(Shakti-sakini)现在是白色了,而湿婆的形象则呈现中性的状态,半白半金色。两者在一起庆祝一种神秘的融合完成。喉轮在月亮力量的影响范围,并且是“通向伟大解脱的大门”,通过喉轮,人得以摆脱这个世界的谬误以及二元对立矛盾。以太意味着充满了各种原型,它意味着对这个世界的意象进行一次弃绝,实现对永恒之物的觉知。【19】

眉间轮ajna:这是第六个脉轮,也是人体中最高的一个有形脉轮。Ajna的意思是指示、理解和控制。它位于两条眉毛中间。【20】到达这一脉轮层次后,上师或者先知便从上面的掌管者那里接收命令。在眉间轮的曼陀罗中,莲花被画成两片白色叶子。【21】尤尼倒三角形现在与在海底轮的状态完全不同:它变成白色,中间的直立的林伽(itara-linga)像闪电一样发出光芒。同时,阿特曼也像火焰一样发光。这是用阳物形式象征着一种纯净的、普遍的力量。在这个曼陀罗中心的咒语是Om字。第六脉轮中,蕴含着玛哈特(mahat/mind)【22】以及原质[3](prakriti)。于是,这个“精微身体”【23】,这个钻石身,开始得到发展(见于《金花的秘密》)——同时,这也是歌德所说的“浮士德的不朽”。在个人那里此为太萨(taijasa)[4];在集体那里此为西朗亚嘎巴[5](hiranyagarhba),或者“伟大自性”(great self)。在死亡的一瞬间,气息从尤尼(yoni)[6]进入眉间轮,通过这个脉轮门户,灵魂进入了上帝意识,进入了无时间的场域,进入了涅槃(nirvana),最终进入了超越身体的最顶端脉轮:顶轮sahasrara。顶轮就好似一个没有地基的房子,在琼浆玉液之海中心的小岛。

麦克·缪彻(Michael Munchow)英译

注 释:

【1】 关于这次演讲的参考来源,参见荣格的手稿《密宗》(Tantrism)和《脉轮》(Chakras)。前者的首页上列出了伍德罗夫的著作,以及来自齐默的《印度圣象中的艺术形式和瑜伽》中的参考和摘抄,第26-62页。

【2】 关于闫特拉(yantra,具),齐默说:“这个词有着非常广泛的指代,指人用于特殊目的的工具或者装置。这种神圣的图案是一种对魔法的和精神仪式性功能的有效构建。”(《印度圣象中的艺术形式和瑜伽》,第28页)

【3】 理查德·赫林达勒(Richard Hollingdale)把这句话改为:“快乐渴望万物的永恒,要求深沉的、深沉的永恒!”[弗里德里希·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伦敦,1985),第332页]

【4】 到1910年为止有将近三百万追随者,尤其是在南印度。

【5】 偏激的灵性和性都是摩耶幻象(maya)的表象。因此佛陀以二道开始他的授道:一条是世俗的道,一条是苦行的道。而两者都是错误的:只有中道才是正道,八正道的正思和正行。但在各种情况下何为正确他却没有说,因为需要在具体情况下定义。

【6】 关于一个小孩从罗德圆圈中作画的心理投射,西格女士做了一次演讲。

【7】 俄耳浦斯神话:世界蛇盘踞围绕着一个蛋。

【8】 在荣格收藏的《蛇力》一书中,荣格勾出“军荼利提毗(Devi Kundali)……迷惑世界的人”这一句话。

【9】 在荣格收藏的《蛇力》一书中,荣格勾出以下一段话:“军荼利夏克缇是心,是仪式,是创造层面的力量。这个世界和人类通过夏克缇的活动而存在。”

【10】 在埃及,人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图像:一条蜷踞的蛇上面是带着光环的伊希斯。

【11】 根据波斯苏菲派,这三个脉轮有很大区分:(1)大脑的母体,或者说是球心;(2)雪松;(3)百合。参见墨西哥寓言书,《波波尔·乌》(Popol Vuh)。

【12】 荣格指的是脉道(nadis)。关于这里的讨论,参见米尔恰·伊利亚德,《瑜伽:永生与自由》,第236-241页;以及费厄斯坦,《瑜伽:狂喜的技术》,第259-262页。

【13】 《荣格博士的德语讲座报告》(Bericht über das Deutsche Seminar von Dr. C. G. Jung)。

【14】 见《解读幻象》,第一卷,1930年12月8日,第147页。

【15】 1932年版本的笔记:“当一个瑜伽士的心被控制时,他就可以将月亮和太阳的能量各归其位,并且得到限制,自此月亮的甘露不再流失,太阳也无法使它干竭……昆达里尼苏醒后寻找食物,并且像蛇一样嘶叫。它穿越三个结点,直冲顶轮,要吞吃顶轮中间的月亮。”

【16】 1932年版本的笔记:荣格博士给一个年轻的穆斯林小伙子测验了他对于古兰经的知识,其中有记录三种表现形式的基德尔(Khidr)(1)男人的形象,(2)白光,(3)你周围的一切事物,以及你触碰的事物——在石头中,木头中以及这里。

【17】 伍德罗夫:《蛇力》,第119页。

【18】 1932年版本的笔记:“女王以喜乐的形象显现在心轮,由心灵感知到,且也把内在世界变得喜乐,她的头发直立,眼里充盈喜悦的泪水。”

【19】 1932年版本的笔记:“关于阿卡西记录(akashic records)的人类学表述是有误导的,因为它不是特定的孤立事件的传承,而是心灵对有这些经历的可能性。”

【20】 1932年版本的笔记: 这个有异议的幻象是一束光打在这个孩子的额头上,形成一颗星形。见《幻象研讨会》(1930年12月9日),第一卷,151页。

【21】 1932年版本的笔记:一个瑜伽士的幻象:一团白色火焰直冒到脑袋,火焰形成两条火翅伸向脑袋两边。

【22】 原文为英语。

【23】 原文为英语。

【注释】

[1]Bindu的梵语意为点,在密宗文献的语境下通常译为明点,代表着创造的开始和融合的终点,指生命里的精华。——译者注

[2]也叫如意树或永恒之树。在佛经中,描述这种树能满足信徒的一切愿望,凡有所需,都能立时得到满足,恍如美妙不可言状的西方净土世界。——译者注

[3]原质指由三种力量支配形成的状态或者力量,这三种力量分别是悦性力量、变性力量和惰性力量。——译者注

[4]意为充满光。在徐梵澄先生译的《奥义书》中被注释为:“光明心思中之寄寓者。”——译者注

[5]此在英文中的对应翻译是golden seed金种子、golden womb金子宫、golden egg金蛋、universal germ宇宙胚胎,意为宇宙创造的源头。在《奥义书》中被称为是宇宙的灵魂,且描述了它在无的虚无和黑暗中漂浮了约一年后,最终分裂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天Svarga和地Pṛthvi。——译者注

[6]子宫或阴部。——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