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新论》简介
《外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新论》这本书是由.原祖杰,吕和应主编创作的,《外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新论》共有65章节
1
目录
目 录 谁是“希腊人”?——对希罗多德《历史》的新历史主义阐释 一 二 三 四 基督教史学传统下的希罗多德解读模式 一、引 子 二、作为西方思想重要源泉的基督教...
2
谁是“希腊人”?——对希罗多德《历史》的新历史主义阐释
郭涛[1] 谁是“希腊人”?在研究希腊人的族群认同问题时,长达九卷本的《历史》文本是学者们经常征引的对象。希罗多德在探究希波战争原因的过程中,将叙述的范围扩展至...
3
一
当我们面对希罗多德《历史》的异族叙述时,应该如何去阅读这些文本?一种路径是以文本为中心的形式主义,研究的重点是文本本身,包括希罗多德的叙述方法、修辞策略、写作主...
4
二
对于阿尔托格等学者来说,《历史》文本的主旨是将希腊人与异族文明对比,通过与“他者”的外部差异来构建“希腊人”内部共同性的族群认知。在与蛮族“他者”的对比中,《历...
5
三
虽然,阿尔托格宣称自身研究的出发点是文本本身[43],但是对《历史》文本的“他者”解读往往有一个未曾明言的前提假设:将公元前5世纪希波战争结束后的“历史”作为文...
6
四
通过对希罗多德《历史》文本和历史两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历史》文本不是前后一致的,而是不同意识形态相互冲突和调适的场所;文本不是对历史的客观反映...
7
基督教史学传统下的希罗多德解读模式
吴晓群[1]...
8
一、引 子
在西方,希罗多德被称为“历史之父”,他也的确在事实上开创了西方史学的先河,但他并不是为了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历史学家而进行写作的。且“历史”一词(从historia...
9
二、作为西方思想重要源泉的基督教史学传统
抛开研究中的种种具体观点和方法后,我们发现,有一个大的思想背景在整个西方学术研究(当然也包括希罗多德研究)中恐怕都是至为根本和深远的——那就是基督教思想的影响。...
10
三、希罗多德历史书写的目的应该是唯一的吗?
对于史家而言,历史书写的目的性几乎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但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之下,历史书写的目的则可能是不同的,且可能并非只有一个。因此,对于“历史书写的目...
11
四、希罗多德的历史书写必须是完整和一致的吗?
希罗多德是否赋予他的“历史”以一个从始至终的主题?《历史》的结构是否具有完整性、连贯性?这也是古典时代以后西方学者激烈争论的问题。还曾有学者认为希罗多德的《历史...
12
五、“求智的”希腊史学与“求证的”教会史学
以上,考察了西方希罗多德研究中以基督教思想传统去理解古典历史书写时所产生的两个基本问题,以及这两个问题所带来的研究取向与《历史》文本所呈现的差异。现在,让我们再...
13
六、小结:另一种或可作为参照的解读路径
以上两种对世界和人类历史的认知方式在本质上具有不可调和性,汤因比说:“旧制度和新福音的规范根本上是矛盾的,因此旧制度和新福音必定是一种——公开的或潜在的——冲突...
14
普塞洛斯《编年史》中拜占庭帝王 “形象”塑造的特点
赵法欣 邹薇[1] 米哈伊尔·普塞洛斯是11世纪拜占庭帝国的著名学者和政坛风云人物,他的代表作《编年史》内容涵盖976至1078年前后的史事。这是一部特色鲜明的...
15
一
普塞洛斯在《编年史》中力图全面展现拜占庭帝王的风貌,作者以刻画普通人的方法塑造出较为完整且丰满的帝王“形象”。我们将《编年史》中普塞洛斯关于拜占庭帝王的记述归纳...
16
二
由于受限于自身地位和所处环境,普塞洛斯在记述和批判帝王时并非总能那么随心所欲,因此他常常利用一些曲笔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最常见的主要有欲抑先扬、明褒暗贬和弦外...
17
三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编年史》中的各类材料,便能够认清普塞洛斯笔下的帝王“形象”呈现出客观公正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他对待不同身份或阶层、不同利益团体和不同性别的统治者...
18
四
普塞洛斯在《编年史》中塑造帝王“形象”的上述特点,是拜占庭历史写作发展到11世纪的逻辑结果,更为重要的,它是作者普塞洛斯个人经历和学术旨趣有机结合的生动体现。 ...
19
近代欧洲艺术史典范的建构、传承与流变
刘君[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学科自身的反思成为当代西方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艺术史亦如此。不过,学界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19世纪中期以后。文艺复兴至19世...
20
一、瓦萨里与传记—艺术史的确立和传播
作为西方现代艺术史的奠基之作,瓦萨里的《意大利艺苑名人传》为后世西方艺术史学确立了一些根本原则,包括古希腊罗马和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典范地位,古代—中世纪—意大...
21
二、物品和图像的历史:文艺复兴到18世纪早期的古物学
自从著名史学家莫米利亚诺“发现”古物学以来,古物学与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的相关性已引起学界广泛关注。[24]莫米利亚诺也指出了古物学和艺术史的密切联...
22
三、启蒙哲学、美学和古物学的综合:温克尔曼的史学“革命”
库尔特曼曾将温克尔曼的史学革新形容为一场“革命”[56]。实际上,放眼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艺术史和古物学传统,温克尔曼更多是一个集大成者而非革命者。温克尔曼继承了...
23
四、黑格尔对温克尔曼的继承和发展
18世纪晚期和19世纪早期,温克尔曼的审美分析与文化解释结合的艺术史对整个欧洲艺术史家产生广泛影响。受温克尔曼启发,法国艺术史家达卡维尔(Pierre Hugu...
24
五、结 语
文艺复兴至19世纪早期,欧洲经历了宗教、社会和政治的动荡变革以及思想、学术的嬗变与发展。近代欧洲艺术史传统的确立和发展就是这些变革的体现。这一时期的西方艺术史学...
25
西方史学传统中的当代兴趣与当代史
徐波[1] 当代史(Contemporary History, Current History, History of the Present)源远流长,从古希...
26
一、古希腊、罗马史学中的当代兴趣
古希腊有两种占主导地位的历史研究模式,一种是希罗多德式的历史探究,另一种是修昔底德式的实用历史研究。所谓希罗多德式的历史探究,是指把历史研究理解为一个探究过程,...
27
二、中世纪神学末世论语境下的当代兴趣
引导古代历史编纂向中世纪基督教历史编纂转变的主要是一种新的著作体裁,即教会史。教会史漠视世俗历史,赋予历史著作以全新的基督教的历史解释,但依然是编年体裁。它们是...
28
三、文艺复兴史学中的当代兴趣与“自己时代的历史”
在晚期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末世论依然盛行,神学家还是把当代作为“基督再次君临”之前的最后末世来理解。然而,随着人文主义学术的产生和发展,人文主义历史学家不再理...
29
四、启蒙时代以来当代兴趣的变化
史学离不开社会环境,它是环境的产物。进入18世纪出现了许多新因素,如教会作为基督教世界的普遍机构的崩溃;作为基本政治单位的主权国家的多元化;新世界的发现以及欧洲...
30
康德历史理论中的批判哲学因素
张骏[1] 从18世纪80年代开始,康德陆续发表的一系列文章和论著[2]或多或少地讨论到与人类历史密切相关的诸多问题,包括人类历史之起源、运行之目标以及作为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