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有一天,我懂了你

终有一天,我懂了你

我承认我是在恋爱了。要是我向爱情拔剑作战,可以把我从这种堕落的思想中拯救出来的话,我就要把欲望作为我的俘虏,让无论哪一个法国宫廷里的朝士用一些新式的礼节把它赎去。我不屑于叹气,我想我应该发誓把丘比特征服。安慰我,哪几个伟大的人物是曾经恋爱过的?

——威廉·莎士比亚《爱的徒劳》

尽管男人的性需求要远远超过女人,但有那么一个阶段,女人的性需求会大大上升,人们常用三十如狼、四十如虎来形容女性在三十多岁至四十多岁的年龄段里较强的性欲。虽然并不如字面上形容得如此严重,但女性在三十岁以后的性欲的确有所增长。如果不受到外界的性刺激,比如男人的挑逗与爱抚、相关书籍的描写、相关视频音像的播放等,通常三十岁以前的女人主动的性需求不大,三十岁以后的女人则逐渐开始有比较强烈的主动的性需要,是什么因素导致女人身体反应上有如此变化呢?

《精子战争》中说:“如果让男性来选择,他们倾向于选择正值繁殖巅峰时期(从20岁到35岁之间)的女性。”《理想国》也说:“女人应该从20岁到40岁为国家抚养儿女,男人应当从过了跑步速度最快的年龄到55岁。”性本能源于繁衍的需要,从物种繁衍的角度看,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应是女性在繁衍能力下降直至丧失生育功能前急于寻求繁衍的本能反应。

由于20岁到30岁是女人生育的高峰期,此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繁衍能力会降低,五十岁左右往往会进入更年期,并逐渐丧失繁衍能力,因而在丧失繁衍能力前,身体会有本能上急于寻求繁衍的生理反应。当然,人体的正常生理反应,不会像如狼似虎的字面描述得这般严重,正如一些男人以控制不住自己的冲动作为婚外性关系的借口一样,事实上并不存在完全无法控制的情况,在于想不想控制,以及如何控制和转移。

既然三十如狼、四十如虎是女性身体的本能反应,倘若女性在这个年龄阶段没有伴侣,生活是否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呢?并不尽然,一个身心都健康的女性,产生欲望是再正常不过的生理现象,远远不可能达到不可承受或不能忍受的程度。尽管欲望强弱因人而异,本能的反应是能被很多精神追求的因素所淡化的,事业、读书、旅行、运动等很多因素会占据生活中的时间,可以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一般来说,家庭主妇往往在性的需求方面要多于白领,女性在这个时期可以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多一些事业上的追求。

社会制度与舆论对性行为的禁忌、个人的道德观念对性行为的抑制等心理上的因素也会降低一些本能的反应。不同的文化教育与观念,对性本能的影响也就不同,同一女性的性观念也有可能随着时间和经历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欲望本身并不会带来疾病,过多的欲望无法满足才会对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论》一书中指出,“实际神经病的单纯形式有三种:神经衰弱、焦虑性神经病、忧郁症。人们若没有满足自己力比多(性本能冲动的力量)的可能,就容易患神经病。人们可以有许多方法来忍受力比多满足的缺乏而不至于发病,性的冲动异常地富于弹性。至于是否因此致病,那往往是一个量的问题了。一个人只有到了自我不能处理力比多的时候,才会患神经病。自我越强大,则处理力比多也越容易;自我的能力每一次减弱,无论由于何种原因,都能使力比多增加要求,从而增加患神经病的可能。一个女人若越喜欢性交且越有满足的能力,则对男人的虚弱或不尽兴的交合越容易有焦虑的表示,而在性方面不感兴趣或性的要求不很强烈的女人虽受同样的待遇,却不致产生严重的结果。性的冲动放弃从前的部分冲动的满足或生殖的满足的目的,而采取一种新的目的——这个新目的虽然与性相关联,但不再被视为性,我们称之为社会的,这个过程叫升华作用。升华作用把性的(或绝对利己的)目的提高到了社会的(或为人类服务的)目的。一个人之所以不患神经病,就要看他所有未发泄的且能自由保存的量究竟能有多少,而且究竟能有多么大的部分从性的方面升华而移用于非性的目标之上。”显然,尽管力比多无法释放可能带来精神疾病,如果能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社会事业中去,就能很好地转移性的欲望。

尼采一生未婚,但却染上了性病,又得了精神病,而亚当·斯密、诺贝尔、牛顿、柏拉图等大量卓越的人一生未曾婚育,用毕生的精力致力于社会事业,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知识财富,他们却生活得很健康、很正常。有力比多的升华才有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从低等动物般频繁的性活动中解放出来,用大量的时间从事体力与智力劳动,因而超越低等动物而成为高智商动物。一些在精神上遭受重大打击的人,把注意力从自身转移到社会上那些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身上,热心于慈善与公益活动,反而能走出阴影重新找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