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像你这样的姑娘家,走这么远路,该是多么危险!美貌比金银更容易引起盗心呢。
——威廉·莎士比亚《皆大欢喜》
一朵开得艳丽的花,每个路过的人都想采摘回去享受它最美的那一刻,但这不是爱,只是喜欢或欲望。花开得太美就容易被人折去,这是显而易见的,明白了这一点,就明白了为什么会红颜薄命。如同莎士比亚的那句话,“美貌比财富更容易引起盗心”,因此,越漂亮的女性越容易遭遇不测,且越是在乱世,越是盗抢猖獗,越有可能红颜薄命。
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分别以“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被人们津津乐道,然而她们不过是封建时代男人权力游戏中的棋子,在她们红颜老去之后,也就凄凉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西施出生于春秋时期的越国,享有“沉鱼”的美誉,“沉鱼”是形容她在河边洗衣服时,鱼儿看着她美丽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所以渐渐沉入河底。
西施本名施夷光,春秋时期越国一名普通的乡村女子。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越军被吴军败于夫椒(今江苏省吴县西南),越国被迫向吴国求和,越王勾践沦为吴国的人质。三年后勾践被释放回越国,卧薪尝胆试图复国报仇。勾践在吴国当人质期间了解到吴王有好色的弱点,试图使用美人计作为灭吴计策,于是让手下在全国寻找美女,西施因此被选中。越国将天生丽质的西施培养得能歌善舞、举止优雅后献给吴王夫差,送入吴国的西施成为了吴王最宠爱的妃子,吴王夫差被西施迷得神魂颠倒,因而荒淫腐败,沉湎色欲,不理朝政。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公元前473年),越国攻入吴国首都姑苏城,迫使吴王夫差自尽。吴国灭亡后,西施的人生也就到此结束了,尽管关于西施的命运说法不一,但史书记载最多的还是沉江之说。当勾践灭了吴国,夫差被逼自杀之后,西施是怎么死的显然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西施不再有利用价值了。
西施只是一个普通女子,她可以利用的价值是她的美貌,在被利用完毕之后,她依然是一个普通女子,因此,她注定只能在历史舞台上昙花一现,她的结局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墨子在《亲士篇》中说: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意思是说比干的死,是因为他正直;孟贲被杀,是因为他逞勇;西施被沉江,是因为长得美丽;吴起被车裂,是因为他有大功。这些人都因各自的长处而招致杀身之祸,西施最终被沉入江中,就是因为她过人的美貌。
王昭君为西汉人,大约公元前52年出生,公元前15年去世,去世的时间有争议。昭君出生于南郡秭归县(今湖北兴山县)的一户平民之家。汉元帝时期约公元前38年被选为宫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朝见汉朝皇帝,请求娶汉人为妻,汉元帝挑选了王昭君作为和亲对象。昭君告别故土,一路上黄沙滚滚、心绪难平,于是在马上弹奏了《琵琶怨》,人们将昭君出塞的这一场景称为“落雁”,因为琴声凄婉悦耳、昭君美艳动人,使南飞的大雁忘记了挥动翅膀,以至于纷纷跌落于平沙之上,“落雁”从此成就了昭君的美名。
昭君与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三年,生育了一个儿子。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昭君上书汉成帝,请求返回中原,当时汉元帝已去世,汉成帝拒绝了她的请求,敕令昭君遵从匈奴习俗,继续留在匈奴。依照匈奴的收继婚制度,昭君嫁给了丈夫的长子复株累单于,复株累单于为其丈夫前妻的儿子,两人共同生活十一年,直到复株累单于去世,生育了两个女儿。
复株累单于去世以后,昭君也就从历史舞台上淡出了。王昭君约公元前52年出生,复株累单于在公元前20年去世,此时的王昭君已三十多岁,且生育过三个孩子,美貌容颜显然也是一日不如一日。如果按照公元前15年去世的说法,王昭君在复株累单于去世以后5年,也就是37岁即离开了人世。关于王昭君的死,有很多传说,美人迟暮是人们不愿直面的现实。无论是西施、昭君,还是貂蝉、杨玉环,她们有记载的历史都结束在35岁以后至40岁以前,后面的故事便出现了很多争议,为了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各种小说与传说更愿意给她们留一个或完美或凄美的结局,而不愿意陈述残酷的历史现实。
民间传说貂蝉出生于山西的一个小村庄,原名任红昌。关于貂蝉,史书上并未找到记载,其最早出现于《三国志平话》中,是吕布的原配妻子,与吕布在家乡失散后流落他乡,沦为王允的婢女。貂蝉在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有“闭月”之称,意为月亮的光芒也不及她的美丽,见到她就躲到了云彩后面。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王允将貂蝉收为义女,用美人计离间董卓与养子吕布的关系。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配给吕布,再明着把貂蝉献给董卓做妾。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望貂蝉,貂蝉和吕布相约来到凤仪亭相会。貂蝉假意对吕布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使吕布深感愤怒。哪知二人私会正巧被回府的董卓撞见,董卓发怒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董卓与吕布两人互相猜忌。此时,王允便说服吕布,刺杀了董卓。后来吕布被曹操军队围困,貂婵不愿意丈夫单独突围,誓言要与他至死不分离。吕布深受感动,放弃了陈宫妙计,每日只与貂蝉作乐,置前线的战事于不顾,最后被擒杀。吕布被杀之后,貂蝉的故事也就结束了,因为她的生死已无关重要。
杨玉环于公元719年出生于官宦之家,在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有“羞花”之称,形容杨玉环的美貌让鲜花都自惭形秽,羞得抬不起头来。
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唐玄宗的儿子也就是咸宜公主的弟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同意了武惠妃的要求,下诏册立杨玉环为寿王妃。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寿王的母亲武惠妃逝世,唐玄宗将杨玉环召入后宫之中。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十月,唐玄宗以为母亲窦太后祈福的名义,敕书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新的妃子,自己则册立杨玉环为贵妃。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反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长安。第二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和她的兄长杨国忠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杨国忠在妹妹杨玉环得宠后飞黄腾达,官至宰相,他任相期间,专权误国,败坏朝纲,与安禄山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唐玄宗避难的队伍途经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时,以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军士,一致要求处死杨国忠和杨贵妃,随即发生叛变,乱刀杀死了杨国忠。
唐玄宗称杨国忠乱朝当诛,但杨贵妃无罪,应该赦免,无奈禁军将士都认为杨贵妃是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安史之乱就是因杨贵妃而起,“不诛难慰军心、难振士气”,于是继续包围皇帝。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劝谏,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赐死了杨贵妃。最后,杨贵妃被赐白绫一条,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时年37岁。尽管也有杨贵妃死于乱军之下的说法,但基本都对其死于马嵬驿没有争议。
女人应该要意识到,正如财富会成为被人利用的对象,美貌也可能成为被人利用的对象,要学会保护自己,衣着不要过于裸露,不要与陌生人去偏僻的地方,不要在安全没有足够把握的情况下与异性单独相处。
作为女人,无论有多么美丽的容貌,都不要试图借此依附男人而存在,仅有美貌是不够的,只有自立自强,才能拥有抵挡风雨与外来侵蚀的能力,才能保护自己,不至于成为轻而易举被践踏的花朵,才能在容颜老去之后依然活出自己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