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花开月正圆

那年花开月正圆

维纳斯的鸽子飞去缔结新欢的盟约,比之履行旧日的诺言,总是要快上十倍。谁在席终人散以后,他的食欲还像初入座时那么强烈?哪一匹马在漫漫归途会像启程时那么长驱疾驰?世间的任何事物,追求时的兴致总要比享用时的兴致浓烈。

——威廉·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夜已深,黑暗,寂静,只听得见窗外的风夹杂着雨拍打着玻璃。睡不着的你,又想起了谁。你一遍遍地责怪自己,当初如果爱他再多一点,也许他就会留下来陪你。然而,失去的人终究不会回来,正因为不会回来,才会夜夜想起。

曾经有那么一个人,你想要却不曾得到,许多年过去了,甚至你已经结婚生子,然而那个想要而得不到的人却一直在你心里。那年花开月正圆,那夜的美好勾起了你的欲望,而这种欲望一直没有得到满足,你始终惦记着那夜的花开与月圆,惦记着花开月圆夜你想要而没有得到的。

当我们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时,我们就会感到缺憾,这种缺憾感会让我们的欲望更为强烈。未知世界充满了想象空间,也就勾起了我们好奇与探索的热情。某地有一个著名景点,该景点几乎是当地的标志,只要提到那个地方,就会提到该景点。倘若你只是出差匆匆路过,没能一睹景点的风采,心中难免遗憾,时时挂念。你从某地回来,有人问你当地有一种地道小吃,甚为美味,身边去过的人都说值得一尝,你会非常遗憾没能尝到这个小吃,会尽可能地想象这个小吃的美好,下次有机会一定品尝。

一个人对你的特殊意义,在于这个人在你的意识形态里的某种回忆或记忆,而你对这个人的回忆添加了很多自己想象中的因素,越不了解,想象的因素越多。你想要的那个人,因为没有得到他,你对你们之间的情感带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倘若一直没有现实因素使得这种想象空间得到修正,你对他的情感就会一直保持这样的记忆状态。就像那个你没去过的景点和没尝过的小吃,你的心里一直有或多或少的挥之不去的遗憾。这种遗憾隐藏在你心灵的最深处,平时可能不见踪影,但是只要一句话、一个地名、一个物件、一种食物,甚至一种情境,都会激起你内心的层层涟漪,让你回忆起往事,让你想到无数个如果。

倘若你去过了那个景点,尝过了那道小吃,想象空间从此消失了,也许没有想象中美好,也许的确令人心旷神怡、齿颊生香,但当你带着满足离开的时候,又会对新的景点或美食产生兴趣。当然,也有可能你愿意搬离你的城市,在这个景点旁边安居下来,但从此对其他景点都失去兴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从本能的角度看,当你的力比多附着于对方,或者说你潜意识里选择了对方作为繁衍对象,而繁衍的目的一直未实现,本能的欲望一直未得到满足,你就会一直处于想要得到对方的状态。当与同一对象的性关系次数上升,本能上的繁衍目的已经达成(并非一定要达到生儿育女的实质上的繁衍,性行为的发生即可视为繁衍),基因传播的目的已经达到,繁衍的边际效用递减,性关系的必要性下降,性本能的强烈程度也就下降了。与此相适应的是,随着与同一对象相处时间的增长,想象空间消失了,在你带着满足甚至厌烦离开的时候,情欲必然下降了。除非你们在相处过程中有太多难以割舍的美好记忆,而且又都是重情重义懂得感恩的人,使得你们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各自在对方心中的地位无可替代,但这是精神文化方面的因素,而非本能的因素。从这一点认识出发,我们要学会用心灵和理性去经营婚姻生活,创造更多的美好,这样就可以弥补本能作用的减少。

我们对每一个人的感觉都在进行不断的信息更新与记忆修正,你脑海中的每一个人的印象就像是一篇篇的文章,刚认识一个人时,你形成了对这个人的初稿,由于有太多未知,也就有太多的想象空间,甚至是错误的判断。随着对这个人了解加深,你在不断地更新与修改稿件。那个你想要而得不到的人,因为没有机会通过深入的了解来更新稿件,尤其是对方从此与你失去联系时,你无法取得他更多的近况,你对他的记忆停留在得不到的感觉里,而且因为你想得到他,所以你对他的记忆都是美好的,这更令你向往。

很多时候,怀念了那么多年的昔日情人,见面之前忐忑憧憬、五味杂陈,重逢后却可能兴趣全无,一对相思十年不相见的恋人,也有可能结婚一年就分手。你所怀念的昔日情人,他留在你脑海中的记忆是昔日的美好,在重逢前一直保存着那段美好的记忆,甚至可能在怀念中添加了一些你期望的、幻想的记忆图像。多年以后,你所看到的昔日恋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很可能脱离你目前的欣赏标准,因此全新的他或者全新的标准会重新修正你的记忆。同样,一对相思十年不相见的恋人,因为还有很多未知的想象空间,思念或相恋期间,你对这个人的记忆也会添加很多你想象中的因素。这些想象中的因素可能过于美好,一旦结婚,婚后共同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能迅速修正你的记忆,倘若这些信息并不愉快,与美好记忆形成很大的反差,想象中的美好因素在结婚后的现实中一点点证伪,对方带给你的愉悦程度就会下降,很可能导致你们相互重新评估对方并深感失望,因而导致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