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与陷阱,几分醉与几分清醒
外观往往和事物的本身完全不符,世人却容易为表面的装饰所欺骗。任何彰明较著的罪恶,都可以在外表上装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多少没有胆量的懦夫,他们的颊上却长着天神一样威武的须髯,人家只看着他们的外表,也就居然把他们当作英雄一样看待。再看那些世间所谓美貌吧,那是完全靠着脂粉装点出来的,愈是轻浮的女人,所涂的脂粉也愈重。
——威廉·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爱情能带给我们的快乐无疑是其他很多快乐所不能比拟的,所以恋人们才会深陷情网,难舍难分。不过,极度快乐的反面是极度的痛苦,一旦爱情遭遇挫折,往往也会带来很大的伤害。即便如此,我们渴望快乐,所以我们渴望爱,浪漫主义的爱情文化让我们爱得盲目而非理性。在爱情的巨大光环下,我们甚至不应该问对方姓甚名谁,固执地认为爱是凭感觉的,我们凭着感觉去爱,全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爱。我们错误地以为爱应该毫无保留地付出,以此来证明我们爱得真诚,也简单地以为真挚的毫不设防的爱可以换来同样的回应,然而,当我们全身心付出的时候,换来的却可能是阴谋的陷阱与残酷的欺骗。
要理解性,需要从动物最原始的本能出发,大多数时候,所谓的爱情都是从性本能的欲望开始的,两性欲望所带来的愉悦正如美食、童年的玩具带来的愉悦,是一种感官的享受,人类对其进行了过度的美化。一旦进入恋爱,就会过度放大对方的优点、美化对方的缺点、高估对方的价值,导致自己无法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恋爱期繁衍是最重要的事,此时恋爱者会忽视繁衍以外的很多因素。
对于爱,我们缺乏正确的理解,我们把慈善简单理解为施舍,把爱他简单理解为养他,导致善心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爱情也同样也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我们需要付出爱,更需要以正确的方式去付出爱。不当的爱使得不劳而获的种子肆意生长蔓延,以爱为名的控制与欺骗,也就变得平常了。当我们毫无保留地付出爱的时候,殊不知,最大的爱是支持正义,如果你用爱支持了一个邪恶的人,只会让他做出更多的邪恶的事。爱,要有该有的理性,不应在施舍过程中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求,却给了骗子可乘之机。长久以来,我们都认为爱应该凭感觉,可以英雄不问来路,然而我们错了,性才是凭感觉的,爱不是,爱需要用理性去了解对方。爱不应该过于功利,不能对物质、权力等附带不当的欲望,爱也绝不能盲目,至少我们应该去爱值得我们爱的有善意的人,而不是去爱一个别有用心、利用我们感情的人。
恋爱期较大的非理性特征使得爱情极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他们通过欺骗恋人的感情来获得恋人的财富。很多优秀的男女专注于知识技术的创新发展,为推动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的专业性毋庸置疑。由于他们对某一领域的过于专注,以至于在自身婚恋问题上经验非常少,无法正确地处理自身的情感问题,很容易成为感情欺骗的对象,在别人设置好的阴谋与陷阱中深受重创,甚至失去生命。这是他们个人的损失,更是社会的损失。
以爱情与婚姻作为幌子骗取钱财的案例不在少数,高级白领被骗得近乎倾家荡产的报道也屡屡见诸媒体,她们被利用的正是对爱情的盲目信仰与急切渴望。良好的知识背景与勤劳的双手支持着她们走上事业的坦途,她们专注于所从事的各项工作,然而有一门知识是她们不曾真正学会的,那就是性与爱。由于对性爱的懵懂无知,怀着对爱情美好的憧憬而陷入骗子的陷阱,用盲目的、愚昧的爱葬送了自己的幸福。对爱情的美好憧憬没有错,但如果不懂得性的起因与特征,就无法区分什么是性、什么是爱,无法分辨什么是爱、什么是欺骗。
恋爱中的愉悦让人们难以放弃,在开始恋爱前我们就要审视双方的关系,确定是什么因素让我们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能否给双方带来幸福,如果不能,就不应该开始这场恋爱。即使已经进入恋爱,也不要过度沉迷于其中,应保持适当的理性,避免别有用心的人以爱情为诱饵,一步步将你诱入事先设置好的圈套。爱一个人首先要有爱的能力,如果他不是一个善良的人,他拿什么爱你?如果他不是一个勤劳的人,他拿什么养活自己?如果他是一个失信的人,他凭什么守住爱情的盟誓?如果他是一个不守规则的人,他凭什么能守住婚姻的规则?这样的人怎么能给你爱情?在恋爱中要保持应有的清醒,不要上当受骗了还对恋爱对象抱着不恰当的幻想,使得自己越陷越深,损失不断扩大。恋爱时不当的幻想才是导致受骗的最大因素,越是心灵脆弱的人,越容易产生这种恋爱幻想。这种幻想并不是真正基于双方的现实条件,而纯粹是将自己的希望、渴望强加在恋爱对象身上,企图在恋爱对象身上得到满足,或自欺欺人地相信恋爱对象能给予自己满足。过度幻想爱情的美好使我们明明知道不可能,却依然死守着不肯放手。
多数人是普通的、平凡的,不可能达到参透生死、看透荣辱与名利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状态,每个个体是如此渺小,根本没有能力在大的社会环境中主宰自己的命运,随波逐流而又深感无奈。人们的内心是寂寞的、孤独的、不安全的,所以千百年来,宗教和爱情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才会难以撼动。热恋时,性本能驱使人们将繁衍视为唯一重要的事,可以暂时忘记生存竞争的残酷,忘记曾经的遗憾、不满甚至仇恨,一切工作、生活中的烦恼都变得不再那么重要,恋人的一个拥抱就可以缓解一切压力。所以说,恋爱是一剂良药,人们幻想恋爱对象就是来到自己身边的天使,可以治愈内心所有的伤痕,也就容易将爱情当成一种宗教般的信仰。性本能所带来的这种感觉并不能维持很长时间,恋人也不是有求必应、点石成金的神,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还是需要自己去坚强面对的。
起源于卢梭的浪漫主义运动,给爱情加上了很多美丽的光环,强化了心灵的欲望,过度夸大了爱情的喜与悲,鼓励了爱情的非理性。浪漫主义鼓励摆脱各种束缚,去掉各种功利标准,摒弃阶级门第、年龄文化等一切差距,甚至违背道德、法律,表现出强烈的炽情。文明会抑制冲动,必然减少感官的享受,这使得很多人愿意去享受一份非理性的感情所带来的愉悦,而当这份非理性的感情上升到婚姻或面对现实的问题后,就注定不再是愉悦了。非理性的爱情降温或褪去美好的面纱之后,为摆脱这种关系很可能出现情杀或因情导致的各种伤害。
爱情的浪漫主义沉溺于愉悦的幻想中无法自拔,一旦现实与幻想相冲突,就会带来越陷越深的痛苦。爱情的浪漫主义歌颂爱情,很多时候只是歌颂了欲望的感官享受,纯粹的爱情是一种至高无上的道德,不需要法律强制就可以控制本能的欲望,履行照顾扶助的义务,甚至更多的关怀,所以现实生活中要获得纯粹的爱情并不容易。
诗歌、音乐等华美夸张的词句放大和强化了爱情悲喜的感官感受,一切理性的选择都会降低爱情浪漫主义者的愉悦。《理想国》里说得最贴切,“爱情和愤怒,以及心灵的其他各种欲望和苦乐——我们说它们是和我们的一切行动同在的——诗歌在模仿这些情感时对我们所起的作用也是这样的。在我们应当让这些情感干枯而死时,诗歌却给它们浇水施肥。在我们应当统治它们,以便我们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而不是更坏更可悲时,诗歌却让它们确立起了对我们的统治。”
心灵最难以控制,可以势如猛兽,也可以静如止水,这需要我们自身不断提高克制能力。一旦我们在恋爱中过度沉迷,就到了骗子收网的时候,此时我们为了不失去对方,使自己爱情幻想的气泡不至于破灭,就会委曲求全地不断满足对方的要求,直到没有了被骗的价值为止。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持适当的清醒,必要时求助于可靠的亲人朋友,或者向警方求助,避免掉入骗子的陷阱。
爱情无疑可以改变一个人,让一个懒惰的人变得勤快,让一个暴躁的人变得温柔,让一个恶毒的人发出慈悲之心,但这往往是短暂的,恋爱期强烈的欲望驱使他这么做以取得恋人的欢心,一旦这种本能的欲望渐渐淡去,人通常会回归原来的样子。在爱情中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一个十恶不赦的人只可能有欲望,不可能有爱,尽管有时对你的欲望表现为对你呵护有加,一旦这种欲望随时间流逝,当你们两个人利益不一致时,他对待其他人时的冷酷可能就会用在你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