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CHAPTER 7 我还在,你还爱
“睁开双眼就能看到你的影子,
那一种蓝是你穿过的蓝,
那一条街道是你常常路过的街道。
我不知道,若不曾遇见你,
这个世界将会多么苍白。
因为有你,落日才会美丽,
长夜才会不孤寂。”
你的爱在我身体里延续
万物受过滋润灌溉,就会丰盛饱满,种子播了下去,一到开花的季节,荒芜的土地上就会变成万卉争荣。
——威廉·莎士比亚《一报还一报》
倘若不是理性地选择决定不生育后代,两性激情最狂热的时候必然想和对方有爱情的结晶,这是物种繁衍的本能。在经济不够发达与社会动荡的时期,人口数量是决定家族势力的重要因素,在传统的中国文化里,传宗接代是人生中几乎最重要的事。在古代,家族的老者或家长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控制子孙让他们早早劳动,为家族创造利益以及为自己养老,却极少思考后代年轻时的教育、成年后的个人发展,以及整个人生过程中的幸福,只是认为生育更多的孩子,可以使自己的权威得到扩张。经济和科技不够发达时,大量的劳动需要用体力去完成,由于男子在体力劳动方面的优势,重男轻女的思想也就比较严重。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人们的生存竞争不再主要依靠人口数量与体力,而是靠人口质量与智力,很多初级工作可以依靠现代化的工业去完成,很多家务劳动可以依托社会机构完成,个体自身的独立能力增强,不再依赖于家庭成员的照顾。
经济发达时,知识技术更先进、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人们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转移到工作和精神生活中,从动物本能的生活状态中脱离出来,性活动减少,分配给生育的时间也减少,同时由于更加注重孩子的教育,抚养孩子需要花费的时间增加,所以会积极采取避孕措施,使得生育后代的数量减少了。
精神文明越高,脱离生存与繁衍的本能越远。历史上很多卓越的人都不曾婚育,例如亚当·斯密、诺贝尔、牛顿等,他们用毕生的精力促进了人类的福祉。从全球各国的人口生育情况来看,发达国家的生育率要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如果沿用《物种起源》中以成功繁衍数量的多少来判断物种生存竞争的成败的话,那精神文明越高却反而越有可能成为生存竞争的失败者。
农村妇女往往会比城市白领生育更多的孩子,除了生育意愿的因素之外,较强的生育能力也是重要原因。农村妇女们从事着田间劳作或者各种体力劳动,怀孕生子似乎是件很容易很自然的事,从来不需要刻意备孕,即使怀孕了也照样干着体力活,而不用担心流产之类的问题。再看看很多城市白领,她们常常刻意备孕,还时不时地求助于现代医学技术,但仍有不孕不育的情况。怀孕期间有些城市白领甚至需要卧床休息,连日常生活都需要人照顾;哺乳期往往没有充足的奶水,孩子经常要依赖奶粉喂养。
越接近动物的生活方式,越有利于本能的正常发挥,自然也有利于性本能与繁衍功能的发挥,城市白领的工作、生活方式使得其在较大程度上脱离了动物的本能,因而不利于繁衍能力的提高。当人们更多地使用脑力时,人们的体力就大大退化了,所以书生往往是偏文弱的,知识分子往往是偏清瘦的。很显然,如果不使用智力与工具,人类相对于很多动物已经脆弱得不堪一击,倘若让人类重回原始森林,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存活下来。思虑会抑制很多本能的倾向,当你在进行大量的脑力劳动时,你的食欲就会大大下降,同样你的性欲也会大大下降。获得饮食而生存,获得性而繁衍,生存与繁衍是人类最基本的两项本能,而这两项基本的本能却因为现代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受到了抑制。
人类的知识技能与精神文明修养都是通过后天习得的,这一习得的过程也是以损失本能的时间为代价的。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指出,器官如果不经常使用就会发生退化。城市白领受教育的时间往往更长,生育往往更晚,性欲往往受到抑制。不仅城市白领中的女人生育功能降低,城市白领中的男人精子活跃度也有所降低,这使得城市白领更不易受孕生育。《金赛性学报告》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学文化以上的男性人群其性释放频率要远远低于大学文化以下的群体。
《物种起源》认为越弱小的动物繁衍能力越强,因为对后代的保护能力越差,为了保证后代的繁衍延续,就需要繁殖较多的后代,即便有较高的死亡率,也能使物种可以延续下去。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人类越强大,繁衍能力越低,因为对后代的保护能力强,甚至对自身的保护能力也很强,可以不需要后代。在繁衍能力上,人类也已经远远落后于低等动物,一胎通常只能生育一个孩子,生育过程还要依赖现代医学技术,动物都能自行完成生育,更不要说繁殖能力异常强大的昆虫等动物了。
愿你自由地飞翔
慷慨知名的科菲多亚王看中了下贱污秽的丐女齐妮罗芳,国王战胜了丐女,国王胜利了,俘虏因此而富有了。我就是国王,比喻上是这样的,你就是丐女,你的卑贱可以证明。我应该命令你爱我吗?我可以。我应该强迫你爱我吗?我能够。我应该请求你爱我吗?我愿意。你的褴褛将要换到什么?锦衣。你的灰尘将要换到什么?富贵。你自己将要换到什么?我。
——威廉·莎士比亚《爱的徒劳》
究竟什么是爱,如何才能正确地去表达爱?无论是父母对子女,还是恋人之间,不恰当的爱不仅不能帮助对方,反而会带来危害。长久以来,我们都误认为爱应该是毫无保留地给予,否则就是不够爱。我们把慈善简单理解为施舍,把爱他简单理解为养他,使得不劳而获的种子恣意生长蔓延。
试想一下,你养了一个孩子,如果你爱他,你一定会教育他,让他学会独立生活,学习各种生存本领,而不是如养宠物一般养着他,哪怕你给他最充足的食物与水、陪他玩耍也是不够的。如果孩子未成年,你会理所当然地花钱提供给他一切生活所需,如果孩子成年了,并且已经完成学业走上社会,他不去工作,每天在家无所事事等着你供养,即使你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你会愿意养他吗?我想正常的父母都会劝孩子去工作,而不会对孩子说,我的钱够你花一辈子,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当然,如果他遇到了一时的困难,比如疾病、失业等,你也会尽力帮助他,但父母不会愿意养孩子一辈子,都希望孩子可以依靠自己的劳动创造自己的生活。
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是独立的个体,只要你不是未成年的孩子或者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或者高度残疾的人,就应该自立自强,用勤劳的双手创造自己的生活。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不劳动与一个失去劳动能力的人不劳动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应该受到谴责的,后者是需要救济的。
慈善不是用钱养一群游手好闲没有感恩之心的人,而是尽可能让每个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慈善最首要的是保护这个社会的公平与公正,让每个依靠自己的劳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能获得自己应该获得的财富,尽量让每个人具备用自己的劳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长远看,慈善不应违背按劳分配的市场原则,然而一个人存在于这个社会就必然需要占用社会资源,慈善是在需要的时候提供就业机会、学习机会、医疗机会,使这个人尽可能对社会有用。如果是你亲手毁了按劳分配的价值观,就不要怪你施舍的那个人没有感恩之心,他不仅不会有感恩之心,还会希望不劳而获地得到更多。按劳分配的价值观不应该被摧毁,即使在婚姻中同样如此,大量的婚姻纠纷并不仅仅是感情纠葛,很大一部分牵涉到财产因素,有些人试图不劳而获侵占对方利益。
有些人总想着可以找个人依附,自己可以不用劳动,过着安逸的生活,本质上就是希望不劳而获。尽管也有部分男人在经济上依附于女性,但女性依附于男性的更为常见,她们没有自己的职业,彻底脱离社会,由男人完全承担家庭经济支出。当然,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特殊情况,比如老人病卧在床、小孩年幼无人看管等需要一方做出牺牲从事专职的照顾等。但是,也有些女人带着找个男人依附的想法,干什么工作都嫌累,觉得不如找个男人养自己。
如果一个人完全不想付出劳动,让你养他,不可能是真的爱你,因为他一开始就带着不劳而获的目的,更希望的是得到物质上的依附,如果有一天有一个能在物质上给他更大满足的人,他会迅速选择离开你。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是不会让你养他的,不忍心看你一个人辛苦,会情愿帮你分担一些责任。如果你每天早出晚归地辛苦劳作,他心安理得地花着你的钱,每天睡觉消遣购物,这显然不是一种健康的关系。一个物质独立的人才有能力给出完整的非功利的爱,才能真正懂得欣赏和尊重。包养女人的男人,类似于饲养宠物,出于自己的欲望而养,被男人包养的女人,提供的是性服务的价值,以性交易换取物质的满足。
未成年的孩子是需要抚养教育的、孕育与生育期的女人是应该得到照顾的、突遭贫病的人是应该得到救济的,然而,我们最终结局不是让一个孩子永远依附于父母、让一个妻子(丈夫)永远依附于丈夫(妻子)、让一个流浪汉永远依附于社会。正是因为我们不当的善使得不劳而获的欲望一点点膨胀,直到最终无法遏制,被养的人试图用欺骗与要挟,甚至用暴力夺取曾经养他的人的财富,甚至将后者置之于死地来快速获得自身不劳而获的最大利益。如果你爱他,请不要让他在舒适的温室里失去了独自吸收阳光雨露的能力。共同的成长,彼此的欣赏与尊重,才能让爱情走得更远。
我们希望每个走进婚姻的人都带着良好的初衷,但不可避免地有很多人利欲熏心,一开始就带着不良动机,婚后一切财产未经约定即归为共同财产的制度,也会给很多不劳而获者带来可乘之机。所以,即使在爱情与婚姻中,也不应该形成理所当然的抚养关系,否则你所养的那个人有一天也许会因为你不再养他而心生仇恨,为自己没有生存能力,看不到人生的希望而走向极端。
尽管我国婚姻法规定婚姻财产的分配可以双方约定,但未经约定或约定不明的则适用于共有财产制要求,婚后财产共同共有,夫妻享有相同的份额。绝大多数人对签订婚姻财产协议不能接受,这使得婚姻关系一旦不能存续,在婚姻财产的分配上可能出现很大的不公平性与纠纷,一些人绞尽脑汁、用尽各种不道德的手段来骗取一场有利可图的婚姻。
女性由于自身的生理特殊性,在婚姻中的地位相对弱势,比如因为怀孕、生育等原因会损失职业竞争的优势,降低生存竞争能力等。有些国家的法律规定离婚时丈夫应支付妻子一定的赡养费,主要也是为了保护女性的弱势地位。还有一些国家的法律规定由国家来承担女性孕育、抚养孩子的费用,使女性能得到最基本的保障。这种保障应以满足基本生活为主,平衡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而不应作过度的补偿,过度的补偿不利于女性自身的成长。当然,完全不予保护显然也不符合法律的公平标准,不利于女性的健康和后代的孕育成长。同样的道理,完全不要求男性承担责任会不利于男性的成长,明确男性在女性孕育与子女抚养中的责任有利于男性的强大,使得雄性的特征更为突出。国内法律在这方面缺少明确的保护规定,这容易使得男性没有家庭责任心与社会责任心,部分女性因此不愿进入婚姻。一些男性工作中不思进取,生活中游手好闲,对于后代没有抚养责任与抚养能力,这显然不利于社会发展。
有些国家的婚姻制度没有很好地体现按劳分配价值观,以及对于女性弱势地位缺乏保护,使得这些国家中女人的两大极端阵营得以壮大。一大阵营通过自身的强大来达到自我保护,这类女人是极端独立自强的女人,从不依附男人甚至可以抚养男人,她们全凭自己的勤奋和实力打拼,学识与才华不输男人,吃苦耐劳的程度让无数男人汗颜,她们用比男人更多的努力弥补女人身体的弱势,达到与男人同等甚至更高的经济与社会地位。另一大阵营则完全违背按劳分配的价值观从男人身上获取利益,她们最擅长于利用和控制男人。
爱情中的经济独立并非一定要按“AA制”要求,把每一分钱都算清楚,把日子过得无情无义、形同陌路,甚至在女人的孕产期,男人也不能提供应有的保护。爱情中的经济独立主要是要使全社会将经济独立视为一个公平的标准,以此为标准使人们形成正确的预期与价值观,避免过多人持有不良企图,带有不健康的婚恋心理。爱情中的经济独立不表示在事业和生活上不能相互支持,夫妻双方在对方遇到困难,比如疾病、失业、事业失败时,应积极提供帮助,让对方渡过难关。就像你爱你的孩子,你希望他独立,但不表示你不能给他提供帮助,但相比于把钱给他,你会更想把你的知识经验传授给他,让他自己有生存的能力。爱情中的经济独立是要保持独立生活的能力,不依附对方,不侵占对方利益,在对方需要依附于你时努力帮助对方成长,尽可能使对方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得独立生活的能力。好比子女不好好工作每天算计父母的遗产,夫妻一方自己不努力整天算计另一方的劳动成果,这显然不是健康的道德的生活方式,也不利于社会发展。当然,爱情中难免形成一定的经济关系,长期在一起生活必然涉及住房、交通、生活费用等日常生活的支付,当夫妻双方经济能力相差悬殊时,两个人生活在一起若要享受同等的生活条件,经济能力较弱的一方必然需要得到另一方的赠予或资助,但这并不表示理所当然地可以在离婚时平分对方的财产,甚至把对方的财产完全据为己有。我们鼓励付出,但我们需要有一个公平的尺度,超过了这个公平的尺度,获得的一方应该懂得回报,如果没有回报的能力,至少应该懂得感恩,而不是漫无边际地索取甚至强取豪夺、敲诈勒索、欺骗伤害。
生理结构决定了女人在婚姻中的地位相对弱势,职业女性在外承担了与男人同等繁重的工作,男人在家庭生活中多些关心照顾理所当然。人生路上必然有人走得快些,有人走得慢些,若要携手共进,必然有一个人需要为另一个人放慢脚步,而走得慢的那个人,也需要奋起直追,这才是一种良性互动。
举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纽约的地铁因为修建得早,有的没有电梯,甚至没有自动扶梯,我又是身材比较娇小的江南女子,有一次,当我提着很大的行李箱艰难地一级一级走下陡峭狭窄的长长的楼梯时,一名美国男子提着更大的行李箱往上走,他看到我后让我停下来等他,他把自己的行李箱送上地面,然后下来帮我把行李箱提到地铁轨道旁。类似的例子我在欧美经常碰到,只要我拿着地图皱着眉头四处张望,肯定会有路过的人问我是否需要帮助,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是如此。在家庭生活中不要斤斤计较自己的付出,男人要有一个男人起码的修养和绅士态度,女人也要有女人起码的温柔和体贴,男女各有优势,可以达到互补,双方都以阳光的心态付出,关心彼此,家才会有爱有温暖。
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社会价值,如果成家了,还有一份家庭责任,即使不谈社会价值、不谈家庭责任,女人自身也要有危机意识,保持独立的能力,不要以为满足男人的性需求、给男人生孩子就理所当然地可以让男人养。如果有一天男人不养了,或者没有能力养了,自己靠什么养活自己、孩子或身边的男人呢?
尽管我们都怀着美好的愿望,夫妻之间应该相互扶助、同舟共济、白头偕老,爱情应该天荒地老、天长地久,谈这种现实的问题会破坏美好的氛围,但是不得不承认,一个空虚无聊、懒惰贪婪的人,有什么资格让别人爱你一生一世,让别人陪你白头偕老呢?在经济独立的基础上结合,在道德责任的基础上付出,在欣赏尊重的基础上相爱,爱才有可能平等。
共你今生,许你来世
我在书上读到的,在传说或历史中听到的,真正的爱情,所走的道路永远是崎岖多阻。既然真心的恋人们永远要受磨折似乎已是一条命运的定律,那么让我们练习着忍耐吧。因为这种磨折,正和忆念、幻梦、叹息、希望和哭泣一样,都是可怜的爱情缺不了的随从者。
——威廉·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
相信几乎没有人不期望一份终生相守、幸福到老的爱情,然而究竟有没有这样的爱情,有人说有,有人说没有,有无数白头偕老的夫妻,也有很多形同陌路的夫妻。
除了极少数极端懒惰自私的人会出卖伴侣或子女换取个人私利之外,绝大多数情况下,性本能的驱动能自然流露出一种爱意,这种爱意能让人自觉地心甘情愿地为伴侣和后代牺牲与付出,这种本能与生俱来,很多动物也是如此。不过,这种本能的驱动要保持对伴侣永久的忠贞不二却是困难的。
除了本能驱动的为保证后代正常繁衍的付出或爱,人类的爱情更主要的是一种文化,只有重视这种文化的人才会重视恋爱对象,重视双方的感情,恪守爱情的忠贞,珍惜一起度过的时光。对不重视的人而言,不过是性、物质、权力等的交易,根本没有所谓的感情或爱情。大多数时候,感情、爱情是不出于功利目的的陪伴,你愿意把你的时间用在对方身上,即使浪费得毫无意义,就像父母陪伴孩子、恋人们的相互陪伴,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从对方身上获取利益。如圣–埃克苏佩里笔下的小王子所言,“只有小孩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他们会把时间花在布娃娃身上,从而觉得布娃娃非常重要。”
爱情的文化和宗教文化类似,只有具有同样文化的人才能感同身受,对信仰宗教的人而言,宗教的规则必须遵守,对神必须有敬意,对于不信仰宗教的人来说,神根本就不存在。信仰宗教的人又分为理智的信仰与盲目的信仰,爱情同样分为理智的爱情与盲目的爱情,显然,前者更能经得起考验,盲目的人倘若有一天获得理智或陷入另一种盲目,很有可能做出截然相反的选择。
长久的爱情不同于长久的婚姻,长久的婚姻可能是由于很多现实的因素而不得不将两个人捆绑在一起,而长久的爱情则是两个人发自内心的自愿在一起,这种自愿必然要有包括爱情文化在内的很多因素来促成,这种促成有时能超越生存与繁衍的本能,使两个人能抵御很多导致双方分离的力量,坚定不移地将爱情进行到底。
喜新厌旧与朝秦暮楚,不过是在寻得一份爱情中的愉悦感,倘若我们能获得一份永恒的爱情,我们又何必再寻寻觅觅呢?人有寻求更多繁衍对象的本能,同时也有寻求安全感的本能,倘若能获得持久愉悦的爱情,人们可以不必寻求更多的繁衍对象。不过,要获得一份长久的爱情并不容易,对同一繁衍对象的本能欲望是短暂的,性、物质、权力等诱惑却是强大的,长久的爱情一定需要有本能欲望之外的因素。一份天长地久的爱情至少要满足这样的前提条件——这份爱情是两个善良的、心智健全的人所做出的理性决定。
心灵分为善、恶两种不同的本质。可以说,你是阳光还是炸弹,由你的心灵决定。我们常在生活中说某人是善良的,某人是邪恶的,善良与邪恶往往是一种力量对比关系,一个善良的人可能也有邪恶的一面,一个邪恶的人可能也有善良的一面。心灵受先天条件的影响,也受后天培养的影响,尽管一个人的善恶通常是较为稳定的,一个善良的人不会无理由地作恶多端,一个邪恶的人不会无理由地大发慈悲,但人们所接受的知识、所经历的事情以及所处的环境等都会对自身的善恶产生影响。一个善良的人可能在经历某些深受刺激的事情后变得邪恶,一个邪恶的人也有可能在潜移默化中一点点向善。一些外在的因素可以将我们内在的善恶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比如,喜欢、爱会激发我们表现出更多的善,而厌恶、仇恨会激发我们表现出更多的恶。有干净透明的内心才会有至纯至真的爱,只有一个善良的人,才有可能在爱情的挫折中替对方着想,才会在爱人在或不在的时候保持同样的坦诚,才不会为了自己的私欲而不断去寻找新的恋人,以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心灵还可以分为强大、脆弱或健全、缺陷两种不同的状态,你是坚不可摧还是顷刻间土崩瓦解,这由你的心灵决定,有的人内心是强大的,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与精神打击依然能坚强乐观地生活,有的人内心则是脆弱的,稍有不如意就会悲观厌世,强大的心灵可能在频繁的打击下变得脆弱,脆弱的心灵也可以通过后天锻炼与调整变得坚强。强大的心灵能使一个人拥有阳光积极的状态,正确地全面地思考,而不会受某些感情因素的不当干扰,脆弱的心灵能使一个人出现某种缺陷,容易使人趁虚而入。因为心灵脆弱,可能会试图在爱情中寻求某种依附,试图通过心灵的想象与幻想获得幸福。因此,人在心灵脆弱的时候最需要爱情,也最易做出错误的决定。如果想要获得一份长久的爱情,最好在正常状态下去做决定,而不要为寻求一时的慰藉而换来终生的懊悔。最好的爱情是有选择的,宁愿坚守也决不苟且。同样的道理,不要乘人之危去获得倾慕之人的爱情,可以在对方有困难时提供适当的帮助,等到对方度过困境、平复心情后再作决定。
要想获得一份天长地久的爱情,这份爱情必须是一个理性的决定,理性代表这个人是在认真考虑与权衡之后才做出的决定,对其中的风险和收益作过判断,并且自愿承担可能发生的风险。一个心智不健全、不理性的人很可能在一时的冲动下做出某种决定,此后又为这种决定感到后悔不已。只有一个理性的人才能慎重选择恋爱对象,考虑双方是否有能力天长地久,同时不会因为自己的盲目无知而屡屡上当受骗,错误地选择了恋爱对象,导致爱情无法进行下去。如果真地希望获得一份长久的爱情,那么不要试图通过欺骗的手段去干扰对方的决定,因为总有一天真相会浮出水面,他会感到极度失望而动摇感情基础。
用理性去恋爱所能维持的时间取决于你理性选择的因素是否会发生变化,以及你想要的因素是否发生变化。通常情况下,理性做出的选择会比较长久,理性选择的因素通常也是一些比较稳定不变的因素,比如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价值观、与众不同的造诣与思想等精神文化方面的因素往往最不易发生改变。一个学识高的人不会突然变成一个学识低的人,因为学识高不仅意味着以前学识高,通常也意味着不懈地学习;一个经济或权势地位较高的人,除非遭遇重大变故,通常会继续保持其较高的经济与权势地位。当然,这些因素也不是不变的,尤其是人们在年轻的时候恋爱,此后每个人的努力程度不一样,人生际遇也不一样,必定会出现差异化。爱情能否长久在于你们的爱情所依赖的因素是否长久,要尽可能使双方都依赖不易改变的因素。
我们不仅希望爱情是长久的,我们更希望长久的爱情是愉悦的。性本能是极易变化的,仅仅依靠性来维持的激情难以长久,那么两个人要共度一生是否会难以愉悦呢?长久的两情相悦主要依靠精神的愉悦交流,爱情中精神的因素占比大,还是本能的因素占比大,这会影响到爱情能维持的时间长度。精神的因素占比大,往往能维持更长的时间,因为身体是逐渐衰老的,美貌是不断流逝的,这种自然趋势不可抵挡,而精神却可以不断丰富与提高,所以用心灵去恋爱往往比用本能去恋爱更能持久。
维系情欲的是你们共同从情欲中获得的某种愉悦,例如共同的美好回忆、共同抚养的孩子、共同从事的一项事业,前提是这个过程是愉悦的。这种愉悦有可能是比较高雅的,例如共同关心的社会事业,共同喜欢的文学艺术;也有可能是比较自私的,比如从对方身上取得某种物质与权力的满足,或者仅仅是生理上的满足。在维系情欲的各种纽带中,越是不易变化的纽带,越有可能保证情欲的长久。倘若这根纽带是物质或权力的欲望,那么物质或权力一旦发生改变,情欲也就会发生改变。倘若维系的纽带是共同抚养的孩子,对于抚养孩子的责任重视程度决定这种维系能力的强弱。在维系情欲的各种纽带中,维系能力最强的往往是超越本能之上的精神文化交流,因为其不易发生改变,才有可能富贵不淫、贫贱不移。
人不可避免地有欲望,不是说有爱的人就不能有食物、不能有性,而是要有健康的食物、健康的性。健康的食物、健康的性必然是有节制的,如果要愉悦地、自愿地享用健康的食物、健康的性,必然要对什么是健康有正确的认识,并且把健康变成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文化,这样才不会觉得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愉快的。放纵是一种短期的更刺激的享乐,节制是一种长期的更平缓的享乐,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比如有的人觉得吸烟有害健康,因此而主动不吸烟,有的人觉得运动有利于健康,于是主动参加运动,这些全靠一个人的自愿,而不是有谁来监督,甚至强制,性同样如此。就像吃惯了口味重的食物,反倒觉得新鲜食材太寡淡了,现代人看惯了整容的、浓妆艳抹的脸,反倒觉得天然的、素颜清纯的脸不美了,如同李宗盛在《夜太黑》里写道:“男人久不见莲花,开始觉得牡丹美。”你需要清楚地了解对方处于什么状态,是否喜欢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否愿意维持忠贞的性关系。我们渴望爱情的天长地久,显然不希望其中任何一方是在苦苦煎熬中度过的,而是愉快地度过的。爱情是两个人的事,除了自身的因素,找一个能天长地久相伴的人很重要,因此长久的爱情需要有共同的文化,知道你能给对方什么、对方需要什么、对方能给你什么、你需要什么,这很重要。如果你们看重的是对方易变的因素,爱情就难以持续。
一个人在你心里的位置之所以不同,在于你们共同的经历留给你的回忆,要获得长久的愉悦可以建立一种专属于两个人的文化,即找一个和你具有同样文化修养的人,一起构建属于你们两个人的爱情童话故事。独一无二的属于你们两人的精神世界是别人不可替代的,所以那种能生死相依的灵魂往往是两个精神文明很高的灵魂,比如两个艺术家、思想家等,或者是两个有不同寻常的经历、战胜过生死考验的人,比如一起经历过战火、一起经历过灾难等。当然,一般人可能达不到很高的造诣,也没有经历过生死劫难,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导致你们相爱的因素越是对方不易变的因素,你们的爱情就越能久远。人的价值观、善恶、性格特征、思想、知识结构、智商、情商、兴趣爱好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往往是不易变化的,所以要让自己的爱情建立在这些基础之上。
如果你想要的是天长地久的爱情,就不能过于看重物质利益。爱的文化靠品,就好比品尝红酒,用你所有的感官去品尝她的色、香、味。因此,找一个同样懂得欣赏爱的人很重要。一个在生活中不能发现美的人,很难去发现爱情中的美,但爱情也不能过度沉迷,如果你强烈地依赖另一个人而存在,就会逐渐迷失自我,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爱情需要以艺术的眼光去欣赏对方,发现对方的美,同时你又要清楚你是在欣赏,而不是走火入魔,把握火候的关键就是你欣赏他现实的美,而不是幻想的美。
爱情不应该是盲目的,要理性地根据对方的情况判断对方能否与你达到精神层次的交流。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佳话广为流传,倘若司马相如不是一个同样具有文化修养的男人,卓文君的诗就不会有这样的效果。卓文君出生于汉代富人之家,通晓琴棋书画,而且容貌美艳,十七岁出嫁,半年后便因丈夫去世而返回娘家。出身贫穷的才子司马相如到卓家做客,以一首热烈而又缠绵的《凤求凰》打动了卓文君,但是卓文君的家人对这段恋情极力反对,两人就私奔到司马相如的成都老家开了一间小酒馆谋生,卓文君的父亲才不得不认了这门亲事。后来,才华横溢的司马相如获得了皇帝的赏识,荣华富贵之后就想纳妾,卓文君忍无可忍,作了一首《白头吟》,表达了爱恨交织的感情,其中的佳句“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令无数人传诵。司马相如惊叹于妻子的才华,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顿觉羞愧万分,从此不再提纳妾之事,两人白头偕老。显然,只有同样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司马相如才能读懂卓文君,并为她的诗所动,放弃本能的追求。
没有相爱的人相守,全世界的人思念到想哭又如何
晚上没有你的光,我只有一千次的心伤!
——威廉·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城市的中央,繁华的街道,晚归的脚步去向何方。万家灯火,哪一盏灯为你亮起,哪一双脚步走向你点亮的那盏灯。喧嚣的舞台终有落幕时,万众瞩目的舞者终有谢幕时,无论你的光辉曾吸引多少人,终究只有一个人,能陪你慢慢变老,让你忘却岁月的无情。
人生的路途,荆棘的旅程,前行的身影为谁停留。坎坷泥泞,谁伴你前行,你伴谁前行。世事万千变幻,我们有时只能随波逐流,人生的起点到终点,无论一路有多精彩,终究只有一个人为你等待,陪你走过所有艰难的路程。
长夜的孤寂,未知的恐惧,伸开的双臂把谁拥抱。如水人潮,谁心系你的安危,你心系谁的安危。生命如此脆弱,来去全不由我们主宰。终究只有一个人,在你最脆弱的时候为你守护,在你万念俱灰之时,努力唤醒你人生的希望,在你生死一线之时,努力带你逃离死亡之神的怀抱。因为他,你的来和去才会变得无比重要。
我们追逐着形形色色的诱惑,宛如童年的孩子追逐着飞舞的蝴蝶而迷失了方向,忘了为何而追逐,忘了如何寻找归途。那份相守的决心,曾经如此专一而浓烈,回不去的路让我们如此伤感而疲惫。人不同于植物,不能深深扎根于土壤,这或许是人们不断漂泊与游移的烦恼之源,然而倘若有一个人,无论你身在何方,有他的地方就可以让你那颗漂泊的心靠港,无论何时累了,都可以安心地在他温暖的港湾休憩,又何来漂泊的烦恼。
即使拥有这世间所有的财富,能享受的美食不过一日三餐,能睡眠的卧榻不过一丈见方。无论多远的距离,多陌生的城市,多疲惫的心,只要想起世界的某个角落还有一个人在为你守候,就能感受到力量和温暖,让你有勇气战胜所有的艰难险阻,只为了回到他的身旁。无论多少误解和委屈,都能在你内心看到一束光,让你坚定地走下去,因为有一个真正懂你爱你的人,会选择永远相信你。只有在他的世界里,你才会永远如此美,才能永远如此任性。只有他,不介意你的衰老,包容你的坏脾气,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在身后默默守护和关注,为你喜为你忧。
你年轻的美貌令无数人倾慕,你富有的钱财令无数人追逐,你威严的权力令无数人向往,然而,终究只有一个人,能在眉宇间读懂你的心事,在你焦虑不安时,给你最坚定的拥抱;在你白发苍苍徐徐老去之时,还能握着你的手,给你传递温暖;在你一无所有时,依然是你身后那个不离不弃的存在,伴你从头再来;在你最失意时,依然视你若珍宝,把你当作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存在,珍惜与你在一起的所有时光。
似水流年,岁月太匆匆,纵然你身后有思念的人万万千,谁会为你守候,你会为谁守候。终究只有一个人,拥有一颗始终如一爱你的心,在你最需要的时候,为你出现,所有的付出只为你笑靥如花,所有的期盼只为你幸福如初。没有相爱的人相守,全世界的人思念到想哭又如何?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我们是不会像男人一样为爱情而争斗的,我们应该被人求爱,而不是向人家求爱。
——威廉·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
你温暖的笑容总能融化我心里的冰雪,我加速的心跳总能远远感受到你的气息,我像一个怀揣着巨大秘密的孩子,心里装满了爱情却怕被你发现。我陶醉在你给我的爱情的香醇里,唯有日益浓烈才能让我满足,因为我需要你给我更浓烈的爱让我心安,让我相信你也像我爱你一样日益加深地爱着我。
那一刻的我,矜持地以为我在原地,你会走完所有的路靠近我,因为你一直都不曾让我失望。而你却把最后一步留给我,你以为我会迈出,可我没有。
那一刻的你,失望地转身离去,看着你的背影我更加不知所措,我以为你会回来,因为你一直都不曾让我失望,而这一次,你却再也没有回头。
我像一个迷路的孩子,站在原地,直到夜幕降临,直到眼睁睁地看着万家灯火从亮起到熄灭,才相信真的不会有人再来这里找我。每灭一盏灯,希望的幻灭所带来的无助和悲伤就增加一分。从此,只有在对你的眷念里,我才能找到满足。
虽不知你身在何处,我却始终在原地,不敢离去,因为怕你回来会找不到我。我最怕手牵手的情侣从我身边走过,因为我原本以为也可以这样牵着你的手。
我不再爱,因为爱过你,我不知道还能爱谁。或许我不是在等你,只是离开了这里,不知道还能去哪里。
我恋上了这里春天的风、夏天的雨、秋天的霜、冬天的雪,因为这里的风霜雨雪我们一起经历过。有你的春夏秋冬,有不一样的风霜雨雪,风是温柔的、霜是坚毅的、雨是浪漫的、雪是纯洁的。
爱是陪伴,是不离不弃,是共度余生,是相许世间最昂贵的礼物——时间。我以为没有追上你离去的背影是因为不够爱你。你走以后,我才明白,离开你,我的时间再也无法相许给谁。如果可以重来一次,只可惜这世间没有如果。
其实你还在,落日的余晖里有你,因为我们一起看过落日;大海的波涛里有你,因为我们一起踏过海浪;晨起的露珠里有你,因为我们互道过早安;穿梭的车流里有你,因为你曾经牵着我的手慢慢走过;柔情的音乐里有你,因为你为我哼唱过一曲又一曲……
我曾天真地以为,收起所有和你有关的东西,我的生活里就不会再有你,直到我发现,整个世界全是你,就连空气里也充盈着你的气息,离开你,我的心将不再跳动。
树叶绿了又黄了,花开了又谢了,水冻了又化了,我依然在原地。我不介意你是偶然路过这里,还是一路思考而回心转意。我无数次想象着我们相遇的情景,直到缕缕青丝变成稀疏银发,皱纹层层遮盖青春的脸。我依然还在,你依然还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