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你今生,许你来世
我在书上读到的,在传说或历史中听到的,真正的爱情,所走的道路永远是崎岖多阻。既然真心的恋人们永远要受磨折似乎已是一条命运的定律,那么让我们练习着忍耐吧。因为这种磨折,正和忆念、幻梦、叹息、希望和哭泣一样,都是可怜的爱情缺不了的随从者。
——威廉·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
相信几乎没有人不期望一份终生相守、幸福到老的爱情,然而究竟有没有这样的爱情,有人说有,有人说没有,有无数白头偕老的夫妻,也有很多形同陌路的夫妻。
除了极少数极端懒惰自私的人会出卖伴侣或子女换取个人私利之外,绝大多数情况下,性本能的驱动能自然流露出一种爱意,这种爱意能让人自觉地心甘情愿地为伴侣和后代牺牲与付出,这种本能与生俱来,很多动物也是如此。不过,这种本能的驱动要保持对伴侣永久的忠贞不二却是困难的。
除了本能驱动的为保证后代正常繁衍的付出或爱,人类的爱情更主要的是一种文化,只有重视这种文化的人才会重视恋爱对象,重视双方的感情,恪守爱情的忠贞,珍惜一起度过的时光。对不重视的人而言,不过是性、物质、权力等的交易,根本没有所谓的感情或爱情。大多数时候,感情、爱情是不出于功利目的的陪伴,你愿意把你的时间用在对方身上,即使浪费得毫无意义,就像父母陪伴孩子、恋人们的相互陪伴,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从对方身上获取利益。如圣–埃克苏佩里笔下的小王子所言,“只有小孩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他们会把时间花在布娃娃身上,从而觉得布娃娃非常重要。”
爱情的文化和宗教文化类似,只有具有同样文化的人才能感同身受,对信仰宗教的人而言,宗教的规则必须遵守,对神必须有敬意,对于不信仰宗教的人来说,神根本就不存在。信仰宗教的人又分为理智的信仰与盲目的信仰,爱情同样分为理智的爱情与盲目的爱情,显然,前者更能经得起考验,盲目的人倘若有一天获得理智或陷入另一种盲目,很有可能做出截然相反的选择。
长久的爱情不同于长久的婚姻,长久的婚姻可能是由于很多现实的因素而不得不将两个人捆绑在一起,而长久的爱情则是两个人发自内心的自愿在一起,这种自愿必然要有包括爱情文化在内的很多因素来促成,这种促成有时能超越生存与繁衍的本能,使两个人能抵御很多导致双方分离的力量,坚定不移地将爱情进行到底。
喜新厌旧与朝秦暮楚,不过是在寻得一份爱情中的愉悦感,倘若我们能获得一份永恒的爱情,我们又何必再寻寻觅觅呢?人有寻求更多繁衍对象的本能,同时也有寻求安全感的本能,倘若能获得持久愉悦的爱情,人们可以不必寻求更多的繁衍对象。不过,要获得一份长久的爱情并不容易,对同一繁衍对象的本能欲望是短暂的,性、物质、权力等诱惑却是强大的,长久的爱情一定需要有本能欲望之外的因素。一份天长地久的爱情至少要满足这样的前提条件——这份爱情是两个善良的、心智健全的人所做出的理性决定。
心灵分为善、恶两种不同的本质。可以说,你是阳光还是炸弹,由你的心灵决定。我们常在生活中说某人是善良的,某人是邪恶的,善良与邪恶往往是一种力量对比关系,一个善良的人可能也有邪恶的一面,一个邪恶的人可能也有善良的一面。心灵受先天条件的影响,也受后天培养的影响,尽管一个人的善恶通常是较为稳定的,一个善良的人不会无理由地作恶多端,一个邪恶的人不会无理由地大发慈悲,但人们所接受的知识、所经历的事情以及所处的环境等都会对自身的善恶产生影响。一个善良的人可能在经历某些深受刺激的事情后变得邪恶,一个邪恶的人也有可能在潜移默化中一点点向善。一些外在的因素可以将我们内在的善恶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比如,喜欢、爱会激发我们表现出更多的善,而厌恶、仇恨会激发我们表现出更多的恶。有干净透明的内心才会有至纯至真的爱,只有一个善良的人,才有可能在爱情的挫折中替对方着想,才会在爱人在或不在的时候保持同样的坦诚,才不会为了自己的私欲而不断去寻找新的恋人,以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心灵还可以分为强大、脆弱或健全、缺陷两种不同的状态,你是坚不可摧还是顷刻间土崩瓦解,这由你的心灵决定,有的人内心是强大的,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与精神打击依然能坚强乐观地生活,有的人内心则是脆弱的,稍有不如意就会悲观厌世,强大的心灵可能在频繁的打击下变得脆弱,脆弱的心灵也可以通过后天锻炼与调整变得坚强。强大的心灵能使一个人拥有阳光积极的状态,正确地全面地思考,而不会受某些感情因素的不当干扰,脆弱的心灵能使一个人出现某种缺陷,容易使人趁虚而入。因为心灵脆弱,可能会试图在爱情中寻求某种依附,试图通过心灵的想象与幻想获得幸福。因此,人在心灵脆弱的时候最需要爱情,也最易做出错误的决定。如果想要获得一份长久的爱情,最好在正常状态下去做决定,而不要为寻求一时的慰藉而换来终生的懊悔。最好的爱情是有选择的,宁愿坚守也决不苟且。同样的道理,不要乘人之危去获得倾慕之人的爱情,可以在对方有困难时提供适当的帮助,等到对方度过困境、平复心情后再作决定。
要想获得一份天长地久的爱情,这份爱情必须是一个理性的决定,理性代表这个人是在认真考虑与权衡之后才做出的决定,对其中的风险和收益作过判断,并且自愿承担可能发生的风险。一个心智不健全、不理性的人很可能在一时的冲动下做出某种决定,此后又为这种决定感到后悔不已。只有一个理性的人才能慎重选择恋爱对象,考虑双方是否有能力天长地久,同时不会因为自己的盲目无知而屡屡上当受骗,错误地选择了恋爱对象,导致爱情无法进行下去。如果真地希望获得一份长久的爱情,那么不要试图通过欺骗的手段去干扰对方的决定,因为总有一天真相会浮出水面,他会感到极度失望而动摇感情基础。
用理性去恋爱所能维持的时间取决于你理性选择的因素是否会发生变化,以及你想要的因素是否发生变化。通常情况下,理性做出的选择会比较长久,理性选择的因素通常也是一些比较稳定不变的因素,比如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价值观、与众不同的造诣与思想等精神文化方面的因素往往最不易发生改变。一个学识高的人不会突然变成一个学识低的人,因为学识高不仅意味着以前学识高,通常也意味着不懈地学习;一个经济或权势地位较高的人,除非遭遇重大变故,通常会继续保持其较高的经济与权势地位。当然,这些因素也不是不变的,尤其是人们在年轻的时候恋爱,此后每个人的努力程度不一样,人生际遇也不一样,必定会出现差异化。爱情能否长久在于你们的爱情所依赖的因素是否长久,要尽可能使双方都依赖不易改变的因素。
我们不仅希望爱情是长久的,我们更希望长久的爱情是愉悦的。性本能是极易变化的,仅仅依靠性来维持的激情难以长久,那么两个人要共度一生是否会难以愉悦呢?长久的两情相悦主要依靠精神的愉悦交流,爱情中精神的因素占比大,还是本能的因素占比大,这会影响到爱情能维持的时间长度。精神的因素占比大,往往能维持更长的时间,因为身体是逐渐衰老的,美貌是不断流逝的,这种自然趋势不可抵挡,而精神却可以不断丰富与提高,所以用心灵去恋爱往往比用本能去恋爱更能持久。
维系情欲的是你们共同从情欲中获得的某种愉悦,例如共同的美好回忆、共同抚养的孩子、共同从事的一项事业,前提是这个过程是愉悦的。这种愉悦有可能是比较高雅的,例如共同关心的社会事业,共同喜欢的文学艺术;也有可能是比较自私的,比如从对方身上取得某种物质与权力的满足,或者仅仅是生理上的满足。在维系情欲的各种纽带中,越是不易变化的纽带,越有可能保证情欲的长久。倘若这根纽带是物质或权力的欲望,那么物质或权力一旦发生改变,情欲也就会发生改变。倘若维系的纽带是共同抚养的孩子,对于抚养孩子的责任重视程度决定这种维系能力的强弱。在维系情欲的各种纽带中,维系能力最强的往往是超越本能之上的精神文化交流,因为其不易发生改变,才有可能富贵不淫、贫贱不移。
人不可避免地有欲望,不是说有爱的人就不能有食物、不能有性,而是要有健康的食物、健康的性。健康的食物、健康的性必然是有节制的,如果要愉悦地、自愿地享用健康的食物、健康的性,必然要对什么是健康有正确的认识,并且把健康变成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文化,这样才不会觉得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愉快的。放纵是一种短期的更刺激的享乐,节制是一种长期的更平缓的享乐,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比如有的人觉得吸烟有害健康,因此而主动不吸烟,有的人觉得运动有利于健康,于是主动参加运动,这些全靠一个人的自愿,而不是有谁来监督,甚至强制,性同样如此。就像吃惯了口味重的食物,反倒觉得新鲜食材太寡淡了,现代人看惯了整容的、浓妆艳抹的脸,反倒觉得天然的、素颜清纯的脸不美了,如同李宗盛在《夜太黑》里写道:“男人久不见莲花,开始觉得牡丹美。”你需要清楚地了解对方处于什么状态,是否喜欢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否愿意维持忠贞的性关系。我们渴望爱情的天长地久,显然不希望其中任何一方是在苦苦煎熬中度过的,而是愉快地度过的。爱情是两个人的事,除了自身的因素,找一个能天长地久相伴的人很重要,因此长久的爱情需要有共同的文化,知道你能给对方什么、对方需要什么、对方能给你什么、你需要什么,这很重要。如果你们看重的是对方易变的因素,爱情就难以持续。
一个人在你心里的位置之所以不同,在于你们共同的经历留给你的回忆,要获得长久的愉悦可以建立一种专属于两个人的文化,即找一个和你具有同样文化修养的人,一起构建属于你们两个人的爱情童话故事。独一无二的属于你们两人的精神世界是别人不可替代的,所以那种能生死相依的灵魂往往是两个精神文明很高的灵魂,比如两个艺术家、思想家等,或者是两个有不同寻常的经历、战胜过生死考验的人,比如一起经历过战火、一起经历过灾难等。当然,一般人可能达不到很高的造诣,也没有经历过生死劫难,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导致你们相爱的因素越是对方不易变的因素,你们的爱情就越能久远。人的价值观、善恶、性格特征、思想、知识结构、智商、情商、兴趣爱好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往往是不易变化的,所以要让自己的爱情建立在这些基础之上。
如果你想要的是天长地久的爱情,就不能过于看重物质利益。爱的文化靠品,就好比品尝红酒,用你所有的感官去品尝她的色、香、味。因此,找一个同样懂得欣赏爱的人很重要。一个在生活中不能发现美的人,很难去发现爱情中的美,但爱情也不能过度沉迷,如果你强烈地依赖另一个人而存在,就会逐渐迷失自我,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爱情需要以艺术的眼光去欣赏对方,发现对方的美,同时你又要清楚你是在欣赏,而不是走火入魔,把握火候的关键就是你欣赏他现实的美,而不是幻想的美。
爱情不应该是盲目的,要理性地根据对方的情况判断对方能否与你达到精神层次的交流。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佳话广为流传,倘若司马相如不是一个同样具有文化修养的男人,卓文君的诗就不会有这样的效果。卓文君出生于汉代富人之家,通晓琴棋书画,而且容貌美艳,十七岁出嫁,半年后便因丈夫去世而返回娘家。出身贫穷的才子司马相如到卓家做客,以一首热烈而又缠绵的《凤求凰》打动了卓文君,但是卓文君的家人对这段恋情极力反对,两人就私奔到司马相如的成都老家开了一间小酒馆谋生,卓文君的父亲才不得不认了这门亲事。后来,才华横溢的司马相如获得了皇帝的赏识,荣华富贵之后就想纳妾,卓文君忍无可忍,作了一首《白头吟》,表达了爱恨交织的感情,其中的佳句“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令无数人传诵。司马相如惊叹于妻子的才华,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顿觉羞愧万分,从此不再提纳妾之事,两人白头偕老。显然,只有同样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司马相如才能读懂卓文君,并为她的诗所动,放弃本能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