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王承诸,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2】蔡克勇.我国高等教育研究50年[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50年(1949——1999).
【3】蔡阿雄.浅论我国高校学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1,(2):134-135.
【4】曹良林.大数据下高校科研数据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119-120.
【5】陈桂香.大数据对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7.
【6】陈永明,胡东芳,郭继东,等.比较教育行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7】陈心想.如何利用“大数据”为教育服务[N].中国教师报,2013-07-17(11).
【8】陈清洲.基于学习成果互认的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9).
【9】范庆瑜.大数据思维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转型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02):169-172.
【10】关毅.高校行政管理如何更好地为学术研究服务[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11】浩歌.教学改革需要整体推进和主体觉醒[J].中国高等教育,2011,(20).
【12】江婕,卢晓勇.高等教育信息化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4,(7):252-256.
【13】李军.基于生态位原理的中国高等学校生态竞争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14】缪志红.论高等教育管理创新的原则[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09):35-36.
【15】李平.新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管理创新的若干问题[J].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2):128-131.
【16】李炜,涂荣豹.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与设计[J].教育研究,2007,(1).
【17】李正和,林莉,葛继平.原中央部委属院校划转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J].现代教育管理,2012,(5).
【18】刘双军,徐海萍.浅谈民办高校招生存在的新问题[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2):25-26.
【19】马颖,范秋芳.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05-108.
【20】戚业国.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30年历程、经验与发展趋势[J].中国高教研究,2008,(1).
【21】秦发盈.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及发展趋向[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2).
【22】任燕,杨红.高等学校医学研究生教育信息化管理建设[J].山西医药杂志,2014,(20):2450-2451.
【23】任毅,费明明,赵晓欢,等.大数据在高等教育信息化改革中的创新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6(14):37-40.
【24】任平.高校教师教学方法运用现状调查[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5】任增元,刘娜.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变革的利益机制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1).
【26】涂新莉,刘波,林伟伟.大数据研究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4,(6):1612-1616.
【27】王薇.大数据技术下中国教育信息化[J].山海经,2016,(4):111-112.
【28】王承军.高并发大数据在线学习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5.
【29】王锋.教育生态视域下江苏高教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4.
【30】王红悦,熊建练.略论高等教育管理创新[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03):90-92.
【31】王晓梅.对高等教育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07):8-9.
【32】吴远,刘取芝.竞争机制与人的全面发展[J].江南论坛,2004,(02):30-31.
【33】吴远,秦启轩.多校区大学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3,(12):63-65.
【34】许晶.大数据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影响与优化管理[J].中国成人教育,2016,(23).
【35】杨东平.大学精神[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
【36】姚利民,曹霞,黄书真.高校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调查与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1,(10).
【37】姚利民.打破教学改革坚冰,创新高校教学方法[J].中国高等教育,2010,(8).
【38】姚利民.大学教师教学成长之涵义——国外研究及其启示[J].高教探索,2009,(3).
【39】袁文臻,王千心,郝建朋,等.大数据时代高等医学教育创新之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2).
【40】杨涛,陈敏,黄安贻.德国高等教育体制、特色和借鉴[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1,24(2):85-87.
【41】于颖.浅析日本高等教育模式的形成及特点[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2-85.
【42】赵秋海.加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J].现代商贸工业,2015,(18):173-174.
【43】郑立海.大数据时代的教育管理模式变革刍议[J].中国电化教育,2015,(7):32-36.
【44】张鹏高,张生,李宣宣.基于大数据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5):12-14.
【45】赵宗锋.论以人为本与高等学校育人观[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01):97-98.
【46】张忠年.哈佛大学核心课程体系创新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7).
【47】周远清.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形势与任务[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