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日光温室棚内小气候日变化规律
对比不同类型天气下的气温变化,如图2.16所示。晴天时,早掀帘后棚内气温迅速上升,10—11时棚内开始放风,气温上升比较缓慢。11—14时气温达到全天最高,14—15时30分气温在小范围内波动频繁,小幅度缓慢下降。晚盖帘后气温平稳下降,至第二日早掀帘时气温达到全天最低。多云时,棚内气温变化幅度没有晴天剧烈。早掀帘后,气温上升缓慢,幅度较小。夜间棚内气温平缓下降,温差低于晴天。阴(雨雪)天时,棚内气温起伏不明显,昼夜温差低于晴天和阴天。
棚内相对湿度在一昼夜变化较大,不同天气,棚内的相对湿度也有明显的差别。晴天时棚内相对湿度较低,多云较高,阴天最高。
对比不同类型天气下的相对湿度变化,如图2.17所示。晴天时,早掀帘后,棚内相对湿度迅速下降,至10时以后,棚内开始放风后,相对湿度继续下降,并在小范围内波动频繁,12—14时棚内相对湿度达到一天中的最低值。此后相对湿度逐渐缓慢上升,晚盖帘后棚内相对湿度一直处于平稳高湿状态,一般在90%以上。多云时,棚内相对湿度的变化幅度没有晴天剧烈,湿度明显高于晴天。阴天时,棚内相对湿度变化较平稳,下降不明显,比晴天时高7%左右。一般遇到3d以上的连阴天气,棚内湿度会一直处于高湿状态,易引发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棚户应特别注意。
图2.16 2013年12月小河湾大棚内不同天气气温逐时变化
图2.17 2013年12月小河湾大棚内不同天气相对湿度对比
对比不同类型天气下的CO2浓度变化,如图2.18所示。CO2最高浓度出现的时间因季节不同而不同:大棚需要盖帘保温期间,即11月至翌年4月,早掀帘前棚内的CO2浓度达到一天的最高值。5—6月大棚无须盖帘保温,CO2最高浓度出现在日出前,即大棚见光时间前。棚内CO2最低浓度出现时间因月份而不同,总体上是在12—17时出现,时间跨度较长。晴天时棚内CO2浓度的变化比多云和阴天激烈。晴天时棚内作物见光后光合作用逐渐加强,消耗CO2速率加快,CO2浓度下降速率快。特别是早掀帘2~3h内是CO2浓度下降速率最快时间段。至晚盖帘后CO2浓度持续小幅度平稳上升,夜间棚内CO2富积(越积累越多),至第二天早见光前,浓度再次达到最高值。
对比不同类型天气下的光照强度变化,如图2.19所示。早掀帘后,棚内光照强度较低,此后光照强度随外界光照强度的加强而逐渐增强,至12时达到全天的最高值。12时以后,光照强度逐渐减弱。晚盖帘前的光照强度低于早掀帘后的强度。棚内光照强度受天气状况的影响明显:晴天时棚内光照强度最高,多云天气次之,阴天最低。
地温的变化受天气状况的影响:晴天时,地温上升幅度较大,多云天气地温上升缓慢,阴天天气地温基本趋于平稳或小幅度缓慢下降。
图2.18 2013年12月小河湾大棚内CO2浓度不同天气对比
图2.19 2013年12月小河湾大棚内不同天气光照强度对比
对比不同类型天气下的地温变化,如图2.20~图2.23所示。5cm和10cm地温在8—10时最低。早掀帘后地温基本趋于平稳,上升缓慢。10时以后土壤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回升较快,至18—20时地温达到最高值,20时后地温逐渐下降,至次日早掀帘时降到最低。
图2.20 2013年12月小河湾大棚内不同天气5cm地温
图2.21 2013年12月小河湾大棚内不同天气10cm地温
15cm和20cm地温的变化幅度没有5cm和10cm地温变化幅度大。在10时左右地温最低,10时以后地温缓慢回升,22时至翌日0时地温达到最高值,比5cm和10cm地温时间延后。0时后地温缓慢下降。
图2.22 2013年12月小河湾大棚内不同天气15cm地温
图2.23 2013年12月小河湾大棚内不同天气20cm地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