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 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条件下气象要素内外对应关系分析
5.1.4.1 平均气温
由图5.1和表5.2可见,不同天气型温室内外气温均有上升和下降过程,基本都呈单峰型变化趋势,温室内气温上升和下降幅度比温室外明显。温室内气温自08时增温幅度明显,增温速度自快到慢排序依次为晴天>多云>降水>阴天,温室内气温自15时降温幅度明显,降温速度自快到慢排序依次为晴天>多云>降水>阴天。不同天气型下温室外日较差自大到小分别为晴天>多云>阴天>降水,温室内日较差自大到小分别为晴天>多云>降水>阴天,温室内外日较差自大到小为降水>多云>晴天>阴天。多云时温室内最高温度出现在14时,其余天气型出现在13时;晴天时温室内最低温度出现在05时,其余天气型出现在23时。
由图5.2和表5.3可见,辽宁省大洼县秋季不同天气型温室内气温上升和下降幅度比温室外明显,温室内气温自08时增温幅度明显。增温速度自快到慢排序依次为晴天>多云>降水>阴天,温室内气温自15时降温幅度明显,降温速度自快到慢排序依次为晴天>多云>降水>阴天。不同天气型下温室外日较差自大到小分别为多云>晴天>阴天>降水,温室内日较差自大到小分别为晴天>多云>降水>阴天,温室内外日较差自大到小为阴天>多云>晴天>降水。晴天温室内最高温度出现在14时,多云出现在13时,阴天出现在10时,降水出现在15时。晴天和多云时温室内最低温度出现在06时,阴天出现在19时,降水出现在23时。
图5.1 春季不同天气型气温日变化
表5.2 温室内外温度比较
图5.2 秋季不同天气型气温日变化
表5.3 温室内外温度比较
由图5.3和表5.4可见,大洼县冬季不同天气型(因降水天气型数据太少,未列)温室内外气温均有上升和下降过程,温室内气温天气型呈单峰变化。温室内气温上升和下降幅度比温室外明显,温室内气温自09时增温幅度明显,增温速度自快到慢排序依次为晴天>多云>阴天。温室内气温自16时降温幅度明显,降温速度自快到慢排序依次为晴天>多云>阴天。不同天气型下温室外日较差自大到小分别为晴天>阴天>多云,温室内日较差自大到小分别为晴天>阴天>多云,温室内外日较差自大到小为晴天>多云>阴天。晴天温室内最高温度出现在11时,多云和阴天出现在13时;不同天气型温室内最低温度出现在08时。
图5.3 冬季不同天气型气温日变化
表5.4 温室内外温度比较
5.1.4.2 相对湿度
由图5.4和表5.5可见,不同天气型温室内湿度明显高于温室外湿度。温室内湿度自08时通风开始后降低幅度明显,降低速度自快到慢排序依次为晴天>多云>阴天>降水。自16时关闭通风后增大幅度明显,增加速度自快到慢排序依次为晴天>多云>阴天>降水。温室内外湿度差自大到小为晴天>阴天>多云>降水。
温室内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气温变化趋势相反夜间,温室内相对湿度大,日出前达最大值,日出后随着气温升高,相对湿度逐渐下降,14时左右达最低值。之后逐渐增加,至18时左右缓慢增加。相对湿度变化主要集中在08—18时通风时段内,通风时段内温室内外湿度差值较小,温室密闭时段相对湿度受外界影响较小,湿度大且稳定。
图5.4 春季不同天气型湿度日变化
表5.5 温室内外湿度比较
由图5.5和表5.6可见,秋季晴天10—15时温室外湿度高于温室内湿度,其余天气型温室内湿度高于温室外湿度。温室内湿度自08时通风开始后降低幅度明显,降低速度自快到慢排序依次为晴天>多云>降水>阴天。自16时关闭通风后增大幅度明显,增加速度自快到慢排序依次为晴天>多云>阴天>降水。温室内外湿度差自大到小为阴天>多云>晴天>降水。
温室内相对湿度大,日出前达最大值,日出后随着气温升高,降水天气在11时达到最低值,其余天气型在14时左右达到最低值。
图5.5 秋季不同天气型湿度日变化
表5.6 温室内外湿度比较
由图5.6和表5.7可见,不同天气型温室内湿度明显高于温室外湿度。温室内湿度自10时通风开始后降低幅度明显,降低速度自快到慢排序依次为晴天>多云>阴天,自15时关闭通风后增大幅度明显,增加速度自快到慢排序依次为晴天>多云>阴天。温室内外湿度差自大到小为晴天>阴天>多云。
温室内相对湿度晚上和凌晨达最大值,日出后随着气温升高,相对湿度逐渐下降,13时左右达最低值,之后逐渐增加,至18时左右缓慢增加。
图5.6 冬季不同天气型湿度日变化
表5.7 温室内外湿度比较
5.1.4.3 辐射
由图5.7可见,不同天气型下,20时至翌日04时总辐射和光合辐射均为0W/m2。05—19时总辐射量和光合辐射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且每小时总辐射量和光合辐射量从大到小排序均为晴天>多云>阴天>降水,晴天、多云、阴天和降水时的日最大总辐射量依次为553.9W/m2、373.9W/m2、186.0W/m2和186.1W/m2。晴天出现在11时,其余天气型出现在13时。晴天、多云、阴天和降水时的日光合辐射量依次为206.7W/m2、164W/m2、66.4W/m2和176.4W/m2。晴天出现在12时,其余天气型出现在13时。
图5.7 春季不同天气型辐射日变化
由图5.8可见,大洼县秋季不同天气型下,18时至翌日06时总辐射和光合辐射均为0W/m2,07—17时总辐射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且每小时总辐射量和光合辐射量从大到小排序均为晴天>多云>阴天>降水。晴天、多云、阴天和降水时的日最大总辐射量依次为447.7W/m2、261.0W/m2、115.5W/m2和88.8W/m2,晴天和多云天出现在12时,阴天出现在09时,降水天出现在11时。晴天、多云、阴天和降水时的日光合辐射量依次为128.4W/m2、77.5W/m2、34.5W/m2和29.7W/m2,出现时刻与总辐射一致。晴天和阴天呈双峰变化,多云和降水天呈三峰变化。
由图5.9可见,大洼县冬季不同天气型下,18时至翌日07时总辐射和光合辐射均为0w/m2,08—17时总辐射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且每小时总辐射量和光合辐射量从大到小排序均为晴天>多云>阴天。晴天、多云和阴天时的日最大总辐射量依次为349.2W/m2、232.2W/m2和116.1W/m2,最大值出现在12时。晴天、多云和阴天时的最大日光合辐射量依次为97.9W/m2、72.2W/m2和37.6W/m2,出现时刻与总辐射一致。不同天气型总辐射和光合辐射呈单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