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3 低温冻害天气条件分析

6.1.3 低温冻害天气条件分析

选取2次典型的低温冻害过程,对其天气实况及强降温期间天气形势进行分析。

6.1.3.1 2008年12月3—6日建平县低温冻害过程

(1)温度实况

如图6.4所示,从12月3日起,辽宁省建平县出现强降温天气,4日最低气温较3日下降13℃,达-17℃,且降温持续,到6日最低气温达-24℃。

图6.4 建平县2008年12月1—6日逐日最低气温

(2)天气形势特点

分析降温幅度最大当日的高、低空形势,如图6.5所示。13日14时500hPa极涡分裂南下,位于西伯利亚,亚洲中纬度地区受宽广的深槽控制,槽后乌拉尔山高压脊加强,冷空气中心达-52~-48℃,并且逐渐东移影响东北地区,12月5日08时-48℃温度线移动至东北西部地区。

图6.5 2008年12月3日14时500hPa高度场和温度场

850hPa图上(图6.6),冷中心位于西伯利亚贝湖背面,强度达-40~-36℃,风场与等温线近于垂直,表明冷温度平流很强,且东移影响东北地区,至12月5日02时,-32℃温度线控制辽宁西部、北部地区,喀左县出现强降温。

图6.6 2008年12月3日14时850hPa高度场和温度场

2008年12月3日14时,地面高压中心达1050hPa(图6.7),已东移南压到辽宁西部,密集的等压线表示地面冷锋和大风都很强,已开始影响辽宁西部,且850hPa冷温度平流中心东移也将逐渐影响辽宁西部,预示着辽宁西部强降温的开始。

图6.7 2008年12月3日14时海平面气压场和850hPa温度平流场

6.1.3.2 2010年1月4—6日喀左县低温冻害过程

(1)温度实况

如图6.8所示,从2009年12月29日起,喀左县开始出现3次降温天气,但是每次降温幅度较小,降温幅度在4~6℃,直到5日,最低温度才低于-20℃。

图6.8 喀左县2009年12月29日至2010年1月6日逐日最低气温

(2)天气形势特点

分析降温幅度最大当日的高、低空形势,如图6.9所示。13日14时500hPa极涡分裂南下,位于西伯利亚东部,槽后乌拉尔山高压脊和鄂霍次克海高压脊加强,亚洲中纬度地区受宽广的深槽控制,环流形式稳定。冷空气中心达-48~-44℃,极涡分裂的冷空气不断旋转南下影响东北地区,直到12月5日08时鄂海高压脊减弱东移,极涡北收,冷空气对东北的影响减弱。

850hPa图上(图6.10),冷中心位于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北面,中心强度并不强,强度为-32~-28℃,风场与等温线近于垂直,表明冷温度平流作用明显,且东移影响东北地区。从等温线密度看,此次锋区并不是很强,从12月28日20时到翌年1月4日20时辽宁西部出现连续降温,降温幅度达16℃,在辽宁西部形成-32℃冷中心。

图6.9 2009年12月28日至2010年1月5日08时500hPa高度场和温度场

图6.10 2009年12月28日至2010年1月4日20时850hPa高度场和度场

从2010年1月2日08时海平面气压场(图6.11)看,地面高压中心分裂为两个,强度都为1037.5hPa。其前沿冷锋已东移南压到辽宁西部,等压线并不是十分密集,表示地面冷锋和大风并不强,已开始影响辽宁西部,且850hPa冷温度平流中心东移也逐渐影响辽宁西部,表明此次降温为冷空气不断补充南下,地面冷高压扩散性地影响东北。

图6.11 2010年1月2日08时海平面气压场和850hPa温度平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