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 东北地区低温冻害气候特征

6.1.2 东北地区低温冻害气候特征

利用1961—2013年东北地区最低气温观测资料,统计东北地区≤-20℃的时空分布。东北地区各站常年平均低温冻害次数见图6.1。东北地区的最低气温≤-20℃自东南部向北逐渐增多,南北梯度较大,辽宁东南部沿海的大连地区多年平均不足1次,而黑龙江的呼玛和孙吴地区多年平均达107次。辽宁多年平均为40次左右,吉林多年平均为30~60次,黑龙江多年平均为60~110次。

东北地区低温冻害次数频次逐月变化特征分析见图6.2。由图6.2可以看出,东北地区低温冻害事件频次逐月变化情况最多的月是1月,达17.9次;其次是12月和2月,分别为12.5次和11.2次;3月和11月分别为2.5次和2.4次;4月和10月不足1次;5—9月没有低温冻害事件发生。从各月所占比例看,1月、2月和12月之和占89.4%,其中,1月占38.5%。

图6.1 东北地区常年平均低于-20℃次数空间分布

图6.2 东北地区低于-20℃频次逐月变化

从东北地区低于-20℃频次逐年变化及趋势(图6.3)可以看出,东北地区低温冻害次数年际变化较大。1969年次数最多,为69次;2007年最少,只有19.6次。相差3.5倍。从线性趋势变化可以发现,低温冻害次数呈显著减少趋势,为3.2次/10a。

图6.3 东北地区低于-20℃频次逐年变化(次)及趋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