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2 东北地区暴雪垮棚过程气候特征

6.3.2 东北地区暴雪垮棚过程气候特征

图6.24 东北地区各站常年平均暴雪垮棚次数

辽宁省出现暴雪垮棚的时间段集中在11月15日至翌年3月15日,吉林省出现暴雪垮棚的时间段集中在11月1日至翌年3月31日,黑龙江省出现暴雪垮棚的时间段集中在10月15日至翌年4月15日。东北地区各站常年平均暴雪垮棚次数见图6.24。东北地区的暴雪中心在黑龙江东部和吉林东南部,常年次数为2~3次。辽宁省的强中心在东南部,常年次数为1次。对于东北地区南部来说常年次数地域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中心位于辽宁省东南部(鞍山市东南部,大连市南部和东北部,本溪市,丹东市)。其中宽甸县常年次数最多,为1.1次;辽宁省西部、北部地区常年次数较少,为0.1~0.5次。从14次东北区域性暴雪垮棚过程降水量空间分布(图6.25)可以看出,强度达到50mm过程比较少,仅出现2次,占14%,因此>45°日光温室发生暴雪垮棚事件的概率较小。

图6.25 14次东北地区区域性暴雪垮棚过程降水量空间分布

东北东南部地区降水量相对东北其他地区较大,从其频次月、旬变化特征分析(图6.26)可以看出,辽宁暴雪垮棚事件频次逐月变化,最多的月份是12月;其次是2月、3月;最少的月份是1月。从暴雪垮棚事件频次逐旬变化情况(图6.27)可以看出,暴雪垮棚在10月中旬到翌年3月上旬出现。12月上旬是暴雪垮棚事件过程的高发期,12月中旬暴雪垮棚事件过程逐渐减少,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上旬暴雪垮棚事件过程进入最少阶段,2月中旬暴雪垮棚事件又开始增多。

图6.26 辽宁区域性大雪频次逐月变化

图6.27 辽宁区域性大雪频次逐旬变化

通过对历史资料分析,发现暴雪垮棚主要出现在每年的10—11月和2—4月,这两个时期多是雨雪天气伴随发生,多是先降水,后降雪,积雪密度比较大,同时棚上保温棉被被雨水打湿,质量增加,导致垮棚灾害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