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 棚内中部不同观测点气象要素比较试验
2025年09月26日
2.3.5 棚内中部不同观测点气象要素比较试验
在喀左县大城子镇小河湾村日光温室中部南北向,每隔1m设置1个观测点,共设置5个观测点,从北向南编号,分别为1、2、3、4、5号。观测的设备有干球、湿球温度,最高、最低气温及5~20cm地温。
由于1—2月棚内气温、地温由北向南逐渐降低,相对湿度则由北向南逐渐增高(表2.3、表2.4)。
表2.3 2014年1—2月棚内气温、相对湿度比较
表2.4 棚内2014年1—2月平均地温 ℃
2014年1—6月各要素比较:由于进入3月后,放风时间加长,气温和地温受放风口影响,规律不再呈现北高南低的现象,3号观测位置(中间)最有代表性。
棚内由北向南平均气温北部最高,依次高0.2℃、0.1℃、0.2℃和0.4℃。棚内由北向南最高气温4号最高,为32.8℃;3号次之,为32.5℃;5号第三,为32.4℃;1号第四,为32.3℃;2号最低,为32.1℃。3号中间位置有代表性。棚内由北向南最低气温北部最高,为12.4℃,依次高于其他0.4℃、0.2℃、0.3℃和0.5℃。3号中间位置最具代表性。
相对湿度比较,见表2.5。2014年1—6月棚内相对湿度是北部最低(进入3月后,放风时间加长,1号位于放风口下,所以湿度最低),为78%,依次低于其他3%、2%、3%和2%。3号中间最具有代表性。
表2.5 2014年1—6月棚内不同位置气温与相对湿度比较
地温比较,见表2.6。2014年进入3月后,由于加长放风时间,棚后部地温明显低于棚中部地温。棚内中部地温最具代表性。
表2.6 2014年1—5月棚内不同位置地温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