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对美术教育的影响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美术教育不只是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绘画水平,而且也可以用来丰富充实整个人类的文化,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同样地,传统文化对美术教育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第一,国画对美术教育的影响。我国的绘画方式多种多样,其中,用毛笔蘸水、墨水或者颜料在布帛、宣纸、锦绢上作画的绘画方式被称为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画出来的作品被称为中国画。中国画的题材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山水、花鸟、人物等,有工笔和写意等作画技巧。中国绘画最早出现于石器时代,距今七千多年,所以中国画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的。最早的中国画是画在墙壁、瓷器之上的,后来出现了纸和布帛,中国画也开始可以跃然于纸上和布帛之上。
从秦朝开始,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开始趋于统一,随着社会的稳定发展,中国的绘画艺术也进入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并且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绘画作品。到了隋唐时代,中国绘画又进入了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尤其是在唐朝,中国画不仅得到了继承,更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一些独具特色的风格逐渐形成,中国画也开始有分派的迹象。在宋朝,中国绘画在山水、花鸟、人物等绘画题材上获得了新的突破与发展,一些名人画士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最著名的有沈周、唐寅,有仇英等。到了明朝,明朝的政治经济趋于稳定,中国的绘画开始出现多种画派,涌现出很多优秀作家和作品。但是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中国的绘画也面临着西方油画的冲击,如何保存和传承中国绘画大气磅礴的风貌成为众多文人画画家必须要思考的问题。郑振铎曾经说过,各朝各代的画家都有自己的作画风格,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保留自己作画风格的同时,也都始终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绘画风格,持续不断地继承传统绘画的优点才能持续不断地创新发展。所以,中国教育需要更加重视中国传统绘画的教育。
首先,中国绘画可以提高孩子们的美术鉴赏能力以及绘画能力。想要学习中国画,首先要了解中国绘画的历史渊源以及中国画的各种传统知识,还要去学习和鉴赏中国传统绘画的优秀作品,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身的美术鉴赏能力。在动手学习绘画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毛笔控制力和构图能力,长期下来,学生的绘画水平会得到快速的提高。其次,中国画可以磨练培养人冷静沉着的处世态度。中国绘画在创作的过程中注重绘画意境,它对绘画者的心境和耐力有着严格的考验。比如写意画,其创作讲究胸有成竹,要求作画者在落笔之前就要充分构思好整个画卷结构与内容,在作画的同时又要专心致志、充满自信,所以,中国绘画特别考验绘画者的运筹帷幄的能力。再比如工笔画,工笔画造型准确、细腻、整齐、色彩柔和,所以要求绘画者在作画的过程中要沉着冷静、谨慎细腻有毅力,长此以往,绘画者会练就沉着冷静、持之以恒的处世态度。最后,中国画有利于提高绘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每位创作者,在开始绘画之前都要想好自己绘画的内容和结构,不同的内容会创作出不同的作品,不同的作品也存在不同的绘画效果,所以,中国画的学习,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最终达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书法对美术教育的影响。书法也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是一种将中华文字与美术结合起来的艺术,它融合了美术、篆刻、文学等艺术形式。书法的基础是中华文字,文字的结构和类型的发展与演变为书法的展现方式提供了丰富的基础,使得中国书法在表现形式上更加灵巧多变。最早的文字是原始部落时代的甲骨文;后来到了西周时期流行把文字刻到青铜器上,于是就出现了金文,也被后人称作钟鼎文;到了秦朝的时候,文字又发展出篆书和隶书,隶书是更加接近现代汉字的字体,是汉字字体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是文字形体的一次重大突破;到了汉代魏晋时期,中国汉字出现了楷书、行书和草书,字体的形状变化更加多样,字形线条更加优美流畅,字体的笔画更加讲究轻重转折,比如起笔要讲究隐藏力度或显示力度,运笔讲究快慢,转折讲究或方或圆的形状,收笔讲究手法的尖锐或钝厚。汉字的这些不同的书写方式就是美术的一种体现,它是最基本的美学形式。
那么,学习书法都有哪些作用呢?第一,书法的教育与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书写技能提高了,写出来的字体就会非常完美好看。人都说,字体是一个人的门面,门面好了,人们往往也会更加愿意与这样的人交往共事。比如,在学生时代,一个学生良好的字体首先会赢得老师们的喜爱,也会得到老师特别的关注;其次,字体好的学生在各种考试或者比赛中都会更具优势,更能得到评委或者老师们的认可;最后,字体好的学生更容易获得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第二,练习书法的过程能提高学生修养和文化素质,也可以培养学生沉稳平和的性格。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快节奏速食社会,人心多是浮躁的,练习书法,需要双手、眼睛以及头脑结合并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专注的能力以及观察的能力。另外,练习书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久的坚持,在不断坚持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耐心。并且,这也是一个不断地自我否定和自我肯定的过程,在否定和肯定之间,也能够锻炼学生应对挫折的勇气。最后,如果一个学生真正掌握了书法技能,那么他对中国汉字和中国传统文化肯定会有着一定的认知和理解,那么他就会有足够的文化涵养,就更有机会成为一个造福社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第三,提高审美,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书法有不同的形体,每种形体都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继承了书法的不同形体也就是传承了不同形式的文化。另外,书画同源,美术和书法有着很多共通点,掌握了书法的精髓,也相应地掌握了一部分的美术内涵,书法的培养便也能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第三,工艺美术对传统美术教育的影响。工艺美术形式多样,生活中我们能够见到的工艺美术主要有:石器、陶瓷、玉器摆件、各种织物、玻璃制品等,这些工艺品,既有审美价值,又有艺术价值,当然还具备最基本的使用价值,它代表了中国社会艺术和实用的结合体,属于最初的美术形式。
中国工艺最开始是在最遥远的远古时期,当时的人们用石头制作各种生活用具。用鱼骨及其他动物的骨头制作装饰品,这是旧石器时代。后来到新石器时代,人们用陶泥、牙骨制作用具及装饰品,这些意味着中国传统工艺的出现。在夏商周和春秋时期,青铜器开始出现,金属铸造和陶瓷业都得到一定的发展,最著名的是商朝的后母戊鼎。秦汉时期,国家统一,政治经济得到发展与进步,中西方文化开始互通交流相互影响,此时的瓷器也得到辉煌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出现很多精美绝伦的瓷器,这些瓷器无论是从样式还是颜色上,都有新的突破还发展,著名的作品代表有长信宫灯、青瓷仰覆莲花尊等。到了隋唐时期,中西方的交流进一步增强,工艺品呈现出了富丽堂皇的面目,其中唐三彩的发展最为迅速,影响最为广泛。到了宋朝,景德镇陶瓷得到繁荣发展,元朝时期,陶瓷开始出口国外,并在国外取得了重大的影响,尤其是青花瓷,成为外国仿制的典范。到了明朝,家具工艺得到精良的研究与发展,家具种类繁多,样式多样,色彩鲜明,做工精致,风格典雅,是中国古典家具的代表。到了清朝,中国的工艺美术品的发展经历了一次低谷期,主要原因是清政府受到外国侵略,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使得中国的工艺品受到外来工艺品非常严重的影响,制作出来的作品更加西化。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有一部分优秀作品出现,宜兴的紫砂壶是最为兴盛的,各种形式风格的紫砂壶受到了文人雅士们的喜爱。
由于民间的工艺品来源于生活,所以,它是人类生活的智慧的结晶,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和智慧。中国古代的传统工艺有着独特的欣赏价值和美术上的教育价值,它可以使我们认识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瑰宝,并且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和鉴赏水平,提高中国传统美术教育的魅力,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中国传统的美术教育,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着丰富的教育内涵和形式,也受各种文化的影响,只有吸收各种文化等分,借鉴各种美术形式,中国的美术教育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