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安喆.高校美术教育的弊端与未来发展方向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5(21):126-127.
[2]樊珂.河南省高校民间美术教育价值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0(06):61-65.
[3]钱初熹.大数据时代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J].美育学刊,2016,7(01):49-54.
[4]朱慧.创造性思维对幼儿美术教育的促进作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5,28(12):284+290-291.
[5]刘治菊,朱孟武.民族民间美术资源在民族地区美术教育中的运用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01):126-127.
[6]万竹青,郝亚丽.纵横交错的中国美术教育史研究范式新探[J].社会科学论坛,2016(02):85-91.
[7]徐毛莉.幼儿园生活化美术教育实践研究[J].当代学前教育,2015(03):12-15.
[8]陈大伟.关于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问题研究[J].美与时代(中),2016(05):114-115.
[9]杨晓飞,马李妮.社会文化视角下美术心理学对现代美术教育的影响及其应用[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6,18(03):157-160.
[10]刘忠.创客时代高校美术教育改革之我见[J].教育与职业,2016(14):108-110.
[11]张磊.美术教育中的新媒体发展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2(10):78-81.
[12]廖泽明.论林风眠美术教育的创新性[J].高教探索,2016(S1):56-57.
[13]张亚静.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02):70-72.
[14]梁玖.中国当代学院美术教育重度缺失的内容[J].艺术百家,2011,27(04):90-96.
[15]龙凯音.认识三类美术教育,提高美术教育质量[J].美与时代(下),2011(10):122-124.
[16]王彪.论美术兴趣小组在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199-200.
[17]杨思杰.新时期美术教育教学体系的反思与重构[J].中国教育学刊,2015(04):43-47.
[18]刘程茵.日本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特色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5(15):122-124.
[19]郑勤砚.为社会创新的美术教育:对“高等艺术院校国际校长论坛”重要观点的思考[J].中国美术,2015(04):7-23.
[20]石品.论高校开展美术教育的策略及途径[J].河南社会科学,2015,23(08):65-68.
[21]龙凯音.全面发挥美术教育的素质教育作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03):104-105.
[22]陆正虹.试析高校美术教育的瓶颈及其突破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09):186-187.
[23]李琪.试论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J].大舞台,2013(10):211-212.
[24]周春花.20世纪美国三大美术教育思潮述论[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01):170-175.
[25]王胜选.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功能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4(21):116-119.
[26]郇宁,邱法宗,刘银凤,杜旭.中学美术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伊春林区为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6(S1):206-209.
[27]刘长红.浅析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7(04):166-167.
[28]付文武.浅议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及其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17(01):130-131.
[29]杨柳.创设文化情境,提高美术鉴赏水平[J].美术教育研究,2013(21):142-143.
[30]朱沙.苏式美术教育对新中国美术教育的影响[J].艺术百家,2016,32(06):69-73.
[31]黄小成,黄小琴.新时期美术教育数字化浅析[J].教育现代化,2017,4(20):105-106.
[32]涂湘东.美术教师培养与基础美术教育现状矛盾之分析[J].美术大观,2017(01):152-153.
[33]钱初熹.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意美术教育[J].美育学刊,2012,3(01):55-62.
[34]吴丽芳.儿童美术教育对人文精神的背离与回归[J].学前教育研究,2012(05):48-51.
[35]郭淑惠.文化情境视角下初中美术欣赏课人文价值的实现[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3(12):68-70.
[36]钱初熹.学校美术教育在当今社会和未来社会中的力量[J].艺术百家,2012,28(06):36-42+83.
[37]钱初熹.以美术教育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J].艺术百家,2010,26(03):48-53.
[38]冯民生,沈宝莲.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高等美术教育现状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0(04):137-141.
[39]章媛.文化情境中的美术作品鉴赏[D].华中师范大学,2012.
[40]梅德顺.引进与融合马来西亚华裔高等美术教育发展比较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6.
[41]徐俊丽.当代文化语境下对高师美术教育的反思[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7.
[42]庞慧博.中日小学美术教育观念比较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7.
[43]辛岩桐.美育育人功能视角下我国中学美术教育发展研究[D].沈阳:鲁迅美术学院,2017.
[44]周明珠.吴冠中美术教育理论探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7.
[45]刘娇.生命化美术教育理念及其实现途径初探[D].武汉:湖北大学,2012.
[46]张琳.鉴赏与表现相结合的幼儿美术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47]饶丹.中日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48]张锦.统整课程趋势下的美术教育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
[49]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50]罗萱.艾斯纳DBAE美术教育思想应用性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