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江都区  在抗疫一线筑牢“红色堡垒”

五、扬州市江都区  在抗疫一线筑牢“红色堡垒”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扬州市江都区组织系统注重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战斗优势,把政策要求密织成防控铁网,把昂扬斗志激变为干事能量,先后出台了《关于在疫情阻击一线实施“红色堡垒”行动的意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疫情防控中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八条意见》等,坚决将战斗堡垒建在最前沿,将干部力量沉到最“疫”线,把社区、村和企业建成了一个个防控阻击的“红色堡垒”,引领成立了一支支党员干部先锋队、突击队,让鲜红的党旗始终飘扬在疫情防控一线。相关做法被中组部《组工参阅》《组工信息》、人民网、学习强国推介报道。

(一)113个行动党支部旗帜飘扬在1000多个无物管小区

疫情发生后,面对老城区多、散居楼院多且无物业管理、防控难度大的实情,江都区着力引导党员居民骨干担任无物管小区、楼栋的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组建党员志愿者队伍,广泛发动社区党员群众参加疫情防控,着力打造一个个社区“硬核”堡垒。

在第一时间,江都区从36家区直部门共抽调1127名党员干部,成立113个行动党支部(党员先锋队),奔赴1023个无物管小区、楼栋,增援封闭管理,打造社区干部分包小区、区直部门党员干部分包楼栋单元的全覆盖防疫防控管理体系。制定了一套无物管小区、楼栋疫情防控信息采集系统,对外来人员进行全面登记,通过“1+N”大数据平台进行人员管理。疫情防控期间,这些党员佩戴党徽、党员袖章,亮明身份、冲锋在前,确保扎住口子、把住关键,做到严防死守、不留死角,“绝不遗留一家空关户”。

在抗疫一线,全区1000多名党员网格长和网格员前往城市社区、边远庄台,地毯式排查录入湖北返乡人员信息,走访排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漏一人。在走访中,党员网格长和网络员们第一时间通过“智惠江都”政务APP“异常疫情”选项上报,实现疫情信息数据化监测、全过程管控,为成功分析确诊病人提供参照依据。

仙女镇是城关镇,仅社区就有30多个,是疫情防控的“第一岗、第一哨”。疫情防控之初,该镇发出组建抗疫战斗青年先锋队动员令,镇机关、村、社区100多名青年党员干部踊跃报名,申请奔赴防疫一线。为做好防控工作,该镇组建了一支70人的青年信息队,同时火速成立了一支支青年突击队,一封封请战书摁满团员青年的红手印。在抗击疫情中,该镇共有500多名青年干部、青年党员、青年志愿者奋战在防疫一线,合力构筑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

(二)2300多个党组织、1.6万多名党员干部主动请缨上一线

在疫情防控中,针对农村庄台多、人员流动多、进出卡口多的实际,江都区按照“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应下尽下、就近就便,坚守一线、担当为民”的要求,充分整合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力量,编入332个村(社区)四级网格,引导各类返乡党员等兼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发挥党员中心户、示范户的引领带动作用,在农村打造一个个不留空白的“红色庄台”。疫情防控以来,全区13个镇、多个重点园区的一批批行动支部、临时党支部、党员突击队、党员志愿者队伍,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形成了联防联控的强大合力。

“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好青年。”疫情发生后,区委组织部立即安排第一批156名好青年投入全区13个镇、2个园区抗疫第一线,用实际行动书写青春答卷。在全区边远庄台、各防控卡口,一批好青年志愿者担当“抗疫哨兵”,他们顶着凛冽的寒风,不分昼夜,执着坚守。在抗疫一线,全区156名“乡村振兴好青年”义务担当“抗疫小哥”,成为疫情防控战线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面对疫情,吴桥镇各村、社区所属的20个志愿服务组织5000多名党员、志愿者,迅速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季刘村90后村书记詹亚琴带领第加林等一批党员志愿者,将疫情防控知识编成传统“送凤凰”唱词,手持小喇叭,挨家挨户上门唱。在吴桥镇,5000多名党员、志愿者“红马甲”成为防疫流动景观。

在小纪镇疫情防控指挥部,6名党员“娘子军”成为一道美丽风景线。该镇成立了由副镇长吴娟为组长,以王亚萍、薛琴等为成员的秘书组,她们每人每天平均要接打200多个电话,最多一天核查、补充3000多位村民的基本信息。“她们是同事们口中的‘花木兰’,是小纪镇疫情防控的‘一片天’。”该镇党委书记李向阳在当天的《抗疫日记》里动情地写道。

在疫情防控紧要关头,江都区委组织部统筹下拨120万元党费,慰问战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基层党员、干部,支持基层党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2300多个党组织、1.6万多名党员干部积极响应,主动请缨上一线,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鲜红的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三)1500多名党员24小时驻厂服务,助力企业复工“加速度”

疫情形势严峻,如何组织复工?江都区一大批企业党组织主动担当、抓好复工复产,从打造“红色车间”到强化“红色管理”、开展“红色行动”,确保疫情防控和保障生产两不误、两促进。

企业是疫情联防联控的关键点,企业党组织主动担当作为,确保疫情防控和保障生产两不误、两促进。1136个“红色车间”临时党支部全部由企业党员分管领导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在防疫的关键岗位上起到关键人作用。全面推行“支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机制,每名党员定点联系管理10名企业职工,以党员的自我约束管理为其他职工做好示范,同时做好8小时内外疫情防护工作。

在扬州泰富特种材料有限公司,一支由20名党员组成的先锋队成为维护企业复工防疫规定的“守护神”,他们动员厂区全员佩戴口罩、人员保持距离,“不聚会,不聚集,不聚餐”。扬州市通达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8名党员干部主动请战,组建“企业防疫团”,既搞好办公生产区域消毒和人员防护,又参与属地张纲社区疫情防疫工作,齐心协力织起一张社企协作的“红色”防疫网。

为强化驻地党组织守土负责,江都区统筹调派区市监、税务、工信等17个部门以及镇、园区党组织的1562名党员干部,持志愿书赴企报到,24小时驻厂全程服务企业复工复产。提供量体裁衣式防疫保障,动态建立企业需求清单,分轻重缓解精准解决,帮助企业采购口罩、体温枪等防疫物资5万余个(只),消毒液、酒精7.9吨。

疫情防控中,江都一批批党员企业家、企业员工党员用担当、用爱心,携手抗击疫情。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苏万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善红带领企业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以集团党委名义累计为一线抗疫人员捐赠12万只口罩。同时,周善红向他结对的江都区郭村镇张倪村种植户收购了3000斤滞销的草莓。这对于坚守一线的抗疫人员和贫困农户来说,无异于一场及时雨。“为抗击疫情尽一份绵薄之力,这是民营企业应尽的责任、共产党员应有的担当。”周善红说。

江苏省科技企业家、江苏金世缘乳胶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拥军,身在泰国、心系家乡,多方筹措防疫物资,将3000件医用防护服、1万只普通医用口罩、1000只N95口罩等捐赠物资相继运抵江都。江都区在外乡贤、湖北省建筑劳务协会会长、湖北华震集团董事长佘震,组织协会会员捐款近80万元、口罩1.5万只。

春暖花开,在江都各园区复工企业,党旗在车间,党员徽章在胸前,大批党员企业家、员工党员挑起疫情防控的企业担当,党建引领经济运行全面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