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工业园区 干群协力构筑园区防疫“铜墙铁壁”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淮安工业园区及时响应、迅速进入战时状态,搭建了“一办六组”工作架构,组建了10支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村干部、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来自园区四面八方的党员自发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同心抗疫、共克时艰,以实际行动守护了园区的一方净土。
(一)孩子眼中的战疫一线老党员
“我的大外公孙后付也是一名党员,今年他已经70岁了,到了安享晚年的年龄。但他没有歇着,每天穿着防护服,身背消毒液,挨家挨户地给我们消毒。”这是淮安盐河中学七年级学生汪辞海的一篇作文,为淮安工业园区马厂村的党员干部画了一幅奋战疫情的“素描像”,阅后令人感动。
疫情防控最紧迫的时节里,尽管天气阴冷、寒风刺骨,但马厂村的群众总看到一位身材瘦小的老人肩背喷雾器的身影,他就是汪辞海笔下的大外公——孙后付。“喷雾器这玩意,年轻人没用过,不比我这老家伙使得好、喷得匀。”防疫工作刚启动,他就主动找到村支书马春,说自己是一名老党员,主动要求承担村里消毒防疫任务。
孩子用质朴语言表达认知,原汁原味记录了马厂村党员在这场战役中的作为;党员用自己的行动教育感染了下一代,为懵懂心灵播下了为民奉献、担当尽责的种子。
“爷爷,你什么时候回家?我想你了。”听着电话那头小孙女奶声奶气的娃娃音,马厂村党总支书记马春不禁眼眶湿润:“爷爷在外边打怪兽,打赢了就回去。”除夕至今,他每天奔波在防疫一线,一直没回过在淮安城区的家,方便面是他吃得最多的正餐。党员看干部,干部看支书。有支部书记一马当先,个个争先恐后。孙后业、潘文超、陈兆丰等几名村干部每天都要步行几十里地,在4个安置小区和马厂各村民小组来回奔波,逐户排查登记人员信息、宣传防疫要求、开展消毒防疫。
“在这个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我们作为党员干部,要对得起党员这一称号,也要对得起村干部这个岗位。”
(二)化悲为奋的“疫”线坚守者
疫情暴发以来,淮安工业园区宁连路办事处胡庄村党总支书记胡建兵一直以身作则,带领村干部坚守在防控一线,而家里的事情实在顾不上了。
2020年2月6日,正在栖霞小区出入口监测点位值守的胡建兵,接到了家中80岁老父亲意外去世的消息。面对噩耗,他悲痛不已,交代好点位防控工作后,便急忙赶回了家。按照习俗,丧事应该守灵3天,亲戚朋友吊唁,但正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期,作为村书记,胡建兵牢记在疫情防控中“不集聚”的工作原则,一边从简办理父亲的后事,避免亲友、村民集聚上门,一边主动安抚家人及亲友,做好大家的思想工作。
忙完了父亲后事的胡建兵戴上口罩和帽子,又静静地出现在了小区监测点位上,逐个给进出的群众做登记。在胡建兵的带领下,疫情防控期间胡庄村“两委”干部累计为330余户村民提供了1200余次生活服务,向群众发放口罩1000余只,为群众检测登记3800余人次,受到了党员群众高度评价。
(三)舍小家为大家的战疫警察
疫情暴发后,正在准备自己婚礼的宁连路派出所社区警务队副队长张政,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马上回到园区一线去。张政的想法取得了妻子、亲友们的理解与支持,将原定婚礼日期延后,并立刻放弃休假,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线,深入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张政负责的社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春节期间返乡集中。为减少人员流动,他一方面在社区微信群中宣传、配合村干部进行走访,提醒群众疫情期间减少外出;另一方面,主动组织警员巡逻,对执意外出聚集的群众进行劝离。对辖区内的13家棋牌室,张政坚持一天两次上门,逐一让棋牌室房主签订承诺书,保证在疫情期间不聚集群众娱乐,减少疫情可能的传播渠道。大年初三,园区生产消毒液的企业欲扩大生产,向武汉捐赠消毒液,但工人短缺,产能不足。在得知这个情况后,张政主动与企业负责人联系,大力向辖区群众宣传,成功为该企业招聘10名员工。
张政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婚礼可以等,疫情不能等。我是从警9年的人民警察,更是一名入党9年的共产党员,冲在一线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当好复工复产“红色店小二”
为尽快恢复园区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淮安工业园区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组织了督导、服务、民生三支党员先锋队,实现了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过硬。党员督导先锋队建立“一对一”帮扶企业机制,协助58家复工企业解决所需消毒液967.5立升、一次性口罩3.8万余只;帮助江苏洛克弗实业有限公司联系“爱心专包”,解决企业29名员工返岗难题。园区企业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已达100%,人员到位率98%。党员服务先锋队根据岗位职能和企业需求,进一步优化帮办服务,加快与市级各类专项扶持资金的申报对接效率;帮助受疫情影响出现失信的企业尽快完成信用修复,规避失信风险;为企业提供用工对接、市场开拓等精准高效服务,共为11家企业解决42个岗位用工。党员民生先锋队分赴各村,指导农户有序分时分散下地干活;协调水建公司抢建泵站,保障农业片区灌溉用水;牵线搭桥,帮助受疫情影响的藕虾共养等项目协调融资问题,园区3000多户农户1.6万余亩农田的农业生产秩序正在有条不紊地恢复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