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泉我在方舱医院的37天
返回姜堰已有5天,提及在武汉开发区体育馆方舱医院的30多个日夜,回想起出发、战斗、撤离的一幕幕,42岁的泰州市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副书记杨泉满是自豪、难忘和牵挂。
(一)一张名为逆行的机票——没有姓名,只有终点
随着疫情进入高峰期,每天前来姜堰中医院的发热门诊的病人络绎不绝。由于医护力量有限、防护装备紧缺,杨泉进入了常态化值班状态。“24小时开机,24小时待命”成了他的工作常态。2020年2月9日,凌晨2:30,“丁零零、丁零零……”一阵电话铃惊醒了刚刚入睡的杨泉,“收拾行李,驰援武汉”短短八个字,让杨泉一下子醒了过来。
国家危难,匹夫有责。早在10天前,杨泉就已向院党委递交了援鄂请战书。接到通知后,他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没有跟父母、爱人商议,毅然决定踏上驰援武汉的征程。“孩子都还小,母亲突发心绞痛,岳母卧病在床,家里负担重。前线有很多未知,说一点不担心那不是真话。但是作为一名党员,面对紧迫的疫情,驰援义不容辞,就应冲在前。”杨泉说。
早晨6点,整理值班情况,脱下防护服,个人消毒……刚从值班岗位换下来的杨泉,马不停蹄地赶回家收拾行李。老父亲看着杨泉,哽咽地说:“国家需要,你就去吧,家里你放心。”
7点,长途大巴缓缓驶动,同事们自发送行。汽车奔驰在空荡的高速公路上,很快到达了禄口机场。在这里,杨泉拿到了这一生中最珍贵的一张机票——没有姓名,只有目的地。停机坪上,红旗猎猎,承担着医疗队和医疗援助运输任务的专用飞机一字排开,集结待发的医疗队员,个个装备整齐,在省委书记娄勤俭的殷殷嘱托下,毅然奔赴前线。
君问归期未有期,从此武汉是故乡。看着窗外变换的景色,杨泉抚摸着胸前的党员徽章,这一刻他内心坚定且平静。
(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心怀信念,守护生命
临时党支部,作用不临时。2020年2月9日晚,第五批江苏医疗队飞抵武汉。一下飞机,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的杨泉,发挥“头雁”作用,顾不上休息,带领队员们搬运、清点、分发部分到达的物资,第一时间进入了战斗状态。凌晨2点,在得到防控指南后,杨泉又熬了一整夜来钻研学习。
2020年2月10日早7点,闹钟叫醒了只睡了个把小时的杨泉,他知道必须争分夺秒,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掌握防控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战胜疫情、保护队友。组织学习新冠肺炎知识、讲解个人防护要求、培训消毒隔离知识、练习防护服穿脱,制定酒店驻地感染防控流程……在酒店等候命令的队员们一刻都没有闲着。经过严格、反复的训练后,同年2月15日14点,杨泉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第一次进入方舱,开始收治病人工作。
杨泉深知抗击疫情不是一个人的战斗。作为“主心骨”,他十分关心年轻队员的思想状况。这支队伍中大多都是80、90后,在组建采集咽拭子小组时,宋美云和王素梅入选。采集咽拭子是最危险的工作,医务人员离患者只有几厘米的距离,极易被感染。宋美云向杨泉倾诉,每每想到家中两个女儿说想妈妈时,都止不住泪流。杨泉一次一次地开导、安慰,指导她做好个人防护,帮助她树立信心。“时间长了,难免都会有思想波动。作为书记,我必须及时了解,把大家情绪稳定好,依靠组织解决好实际问题,解除后顾之忧。”杨泉说。
为了激发斗志、凝聚力量,同年2月12日,泰州队临时党支部召集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宣誓声,是全体党员在抗疫一线,向党和人民立下的铮铮誓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一定会在疫情防控主战场上锤炼自己,用生命守护人民健康。”年轻党员王素梅斩钉截铁地说。
“敬爱的党组织,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旗的指引感召下,2月13日,驰援武汉的第4天,姜堰中医院9名非党员同志全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20年3月2日,临时党支部讨论通过接收宋美云为预备党员的决议,并举行了宣誓仪式。
(三)一位心怀感恩的病患——我会记住,勇敢的你
两层口罩、两层手套、两层隔离衣、一层防护服……每天杨泉都会在脑中回忆着防护要求,认真仔细地穿戴好防护服,经过重重隔离进入方舱病区,沉重的战袍都让他感到呼吸困难,起雾的护目镜,更是看不清路面。“进舱前4个小时没敢喝水,但还是平生第一次用上了纸尿裤。”杨泉回忆时说。
病毒无情人有情。随着疫情暴发,2020年2月15日,杨泉管理的方舱医院E区一下子收住了50多名新病人。登记信息、采集病史、阅片、写病历,就像一场分秒必争的战斗,杨泉忙得恨不得手脚并用。当他来到97床时,他发现病患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女生,在得知其父母双双感染肺炎被迫分离的情况后,杨泉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儿子,决心一定要照顾好她。小女孩在回答完问询后,可能想起了父母,伤心地蜷缩在床上哭泣。
杨泉急忙安慰道:“小朋友,别害怕,你不是一个人。我是来自江苏泰州的杨叔叔,叔叔阿姨都是你的家人,大家都在陪伴你,你一定会好起来的。”第二天,临时党支部的党员们为小女孩准备了蛋糕、奶茶、饼干、薯片等零食,杨泉还替儿子送给她一份玩具,当看到礼物时,小女孩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3月3日下午,97床小女孩出院了。临上车,又转身,郑重地向杨泉说:“杨叔叔,我会永远记住勇敢的你。”听到小女孩的话,这一刻杨泉觉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30多天的坚持坚守,让援鄂医疗团队最牵挂的是患者的病情,让他们最欣慰的莫过于看到患者康复。2月13日晚上7点,收治第一批病人;2月15日,563张床位满负荷平稳运行;2月20日,首批8名患者治愈出院;2月27日,首次达到入出院平衡,开始出现“床等人”现象;3月5日,当日出院113人,创单日出院人数之最;3月8日,最后一批8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确诊病例570人中转院134人,治愈出院436人,实现了患者零回头、零病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三“零”目标。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这里充满了温暖和感动,与战友一起战斗的37天将是我一生中最自豪、最难忘的回忆。”杨泉感慨万分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