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
2025年08月11日
朝三暮四
《列子·黄帝》
宋有狙①(jū)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②公之心。损其家口③,充狙之欲。俄而④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⑤(kuáng)之曰:“与若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⑦(xù),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作者简介】
列子(约公元前450-公元前375年),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战国前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注释】
①狙:猴子。
②得:懂得。
③口:口粮。
④俄而:一会儿,不久。
⑤诳:欺骗,瞒哄。
⑥若: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
⑦芧:橡栗,一种粮食。
【译文】
宋国有一个养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猴子,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也能够了解老人的心思。老人减少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猴子们的欲望。然而过了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猴子们吃橡栗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们不听从自己,就先瞒哄猴子们:“(我)给你们橡栗,早上三颗,晚上四颗,够吗?”猴子们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橡栗,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够吗?”猴子们听后都服服帖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