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声怎样导致鲸鱼自杀?

次声怎样导致鲸鱼自杀?

在世界上的许多海域中经常发生鲸鱼集体自杀的悲剧,例如1980年6月30日有58头巨头鲸游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北部特里切里海滩上集体自杀,其场面十分悲壮。当鲸鱼的庞大身躯在海滩搁浅后,呼吸窒息,致使遍身胀起小泡向外渗血,并因极度痛苦而全身猛烈抽动。当地渔民不堪目睹,几度把受难鲸鱼奋力拖进深海,进行抢救,但一会儿它们又游回浅滩,最后终于同归于尽。

鲸鱼为什么要集体自杀?科学界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安理说这是一个生物学家研究的课题。但有些科学家认为鲸鱼自杀是海洋风暴产生的次声作用的结果,因而它与物理学也有关系了。

所谓次声是一种频率较低的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一般认为是低于20赫兹的机械波。许多瞬息巨变、威武雄壮的自然景象都可能伴有强大的次声波发生。如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极光放电、火山喷发、地震、海啸与台风等,都可以产生强烈的次声波。科学家分析,一旦次声波强到足以破坏鲸鱼的声纳定向系统,而且只要有一头鲸鱼遇难,它就会发出呼救信号,使其同伴也迅速赶来,由于亿万年的种群生活方式使它们养成了保护同类的本能,只要有一个同伴没脱险,其他的鲸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忍离去,这样就导致了整个种群集体遇难的悲剧。那么这种分析是否有点是“以人之心度鱼之腹”?这种次声的奇怪作用到底是否言之有理呢?

另外,有人认为百慕大三角区的悲剧也与次声有关。在大西洋的西部有一片船运繁忙的三角海域,它的三个顶角分别为美国佛罗里达半岛的南端、波多黎各岛和百慕大群岛,这就是令人望而生畏又神秘莫测的百慕大三角区。

据近百年的记载,已有数百艘各种舰只和数十架飞机(具体数字各种报道不一)在这一海域中不明原因地失踪了,死亡人数在1千人以上。有的在失踪前一秒钟还与地面保持正常的无线电联系,接着突然消失;有的失踪时发出一系列紧急报告说:“仪表失常,天空骤然变黄,海上一切变得异常……”随即音讯消逝;有的舰只片甲不留;有的舰只则完整无损,但全体舰员却不知去向……这一连串的悲剧给百慕大三角区罩上了一层神秘而恐怖的色彩,所以被称为“魔鬼三角区”。

那么魔鬼三角区悲剧的导演者究竟是谁呢?为了揭开这个谜,国际上许多科学家对此做了大量的考察研究。近年来提出了许多假说与解释。其中有一种解释认为是由于次声引起的,故称为“次声说”。因为百慕大三角区是天气变化极其剧烈的海域,赤道上的热空气与北极的冷空气在这里相遇,从而导致剧烈的飓风和龙卷风。猛烈的风暴不仅会造成电磁暴,完全破坏无线电通讯,而且会产生强大的次声波,足以使舰樯折断,舰体碎裂,飞体解体,以致使人精神错乱。整个舰体又会被随之而来的风暴吞噬至海底而不留任何痕迹。进入风暴中心的飞机就陷入了所谓“气坑”或“气穴”之中,机体会陡然上升或下降数百米以致造成失事。此外,百慕大三角区地理环境极其复杂,这里有异常活跃的地震带,有大西洋海沟,又有经常爆发的海底火山,这些都是强大的次声源。

但是以上的解释在多大程度上站得住脚呢?有人提出不少疑问,例如许多船舶、飞机等失踪的当时,附近并没有地震、暴风雨、海龙卷风,因此何来强大的次声源呢?当然支持者会解释说,次声在空气中、水中传播很快,声源未必在本海区,也可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寻找牺牲品。然而,难以解释的是何以不到别的海区去兴风作浪,而却与“三角区”那么有不解之缘呢?另外,即使有次声波源,它的强度是否能足以使舰体碎裂、飞机解体呢?若要达到这种程度,那么次声波的能量密度该有多大?因此有人提出了其它各种假说,但也都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很难为大家所接受。总之,对百慕大三角区的考察研究仍在继续之中,对鲸鱼集体自杀之谜也在研究之中。究竟是次声在作怪,还是由于其它的原因,相信这一谜底总有一天会被揭开。